最初是在《紅樓夢》里見到“蟹八件”。那是在園子里,大家賞菊吟詩啖蟹時,人人皆備的一套專用工具。
據說吃蟹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清代文學家李漁曾這樣稱贊螃蟹的鮮美:“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達色、香、味三者之至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鼻宕对凇峨S園食單·器具須知》中曾曰:“美食不如美器”,的確,螃蟹雖鮮美甘腴,精美的蟹具更值得賞玩,且用得優(yōu)雅和恰到好處,更能襯托出品蟹這一雅事。吃蟹的工具,明代已經發(fā)展完備,俗稱“蟹八件”,以蘇州為盛,到了清朝末年,甚至已經成了蘇州人家嫁女的嫁妝之一。
據史書記載,最初發(fā)明食蟹器具的是明朝一個名叫漕書的人,為將蟹吃得方便暢快,他首先創(chuàng)制了錘、刀、鉗三件工具來對付蟹硬殼,后來發(fā)展到“蟹八件。古代人講究文雅吃蟹,所謂“文”吃蟹,即用蟹器取蟹肉蟹膏慢慢品嘗。“文吃”吃的是閑逸。據《考吃·食蟹》記載:明代初創(chuàng)的食蟹工具有小方桌、腰圓錘、長柄斧、長柄叉、圓頭剪、鑷子、釬子、小匙八種,簡稱為“蟹八件”。“蟹八件”是針對吃蟹而專門設計制作的。因此,它們分別有墊、敲、劈、叉、剪、夾、剔、盛等多種功能,一件件工具的輪番使用,一個個功能交替發(fā)揮,好像是彈奏一首抑揚頓挫的食曲。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熱氣騰騰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然后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后拿釬、鑷、叉、錘,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黏的蟹膏,取出雪白鮮嫩的蟹肉,用小湯匙舀進蘸料,端起蟹殼品嘗美味。邊吃邊賞,如雕瓊刻玉。席間宜把酒、宜吟詩、宜賞菊。那蟹宴是江南秋日里的盛宴。
古人吃蟹成了一件文雅而瀟灑的飲食享受。“蟹八件”已成為古代精致生活的象征。有詩為證:
錘敲蟹殼唱八件,金鋸剖螯舉觴鮮。
吟詩賞菊人未醉,舞鉤玩鑷樂似仙。
但由于這些并非尋常百姓之用品,只有富庶人家使用得到,所以到了近代,“蟹八件”不僅難得一見,連式樣也簡化了。在梁實秋的《雅舍說吃·蟹》中,變成了“食客每人一件小木槌,小木墊,黃楊木制,旋床子定制的,小巧合用,敲敲打打”,與古時相比相差甚遠?!都t頂商人胡雪巖》中記載:“七姑奶奶親自下廚,指揮廚子用紫蘇蒸蟹,接著開箱子找出一套銀餐具,小鉗子、小釘錘,做得極其玲瓏可愛?!币孕∏闪岘嚨慕?、銀、銅餐具食蟹,造型美觀,精巧玲瓏,妙趣橫生。
古人的“蟹八件”著實讓現代人見識了文雅品蟹的生動場景,雖不能像古人一樣在秋日里享受一場美味的蟹宴,但心中已是無比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