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主要側重于想象力和寫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抑制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還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小學美術教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都處于萌芽的階段,因此小學教育要求對小學生的身心都要關注。小學美術教學不僅僅只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了小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主要是對當前小學美術的多元體驗教學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多元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
在我國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偏向于知識教學的單一教學,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并且違背了小學美術新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新的教學大綱的背景下,美術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模式,提倡多元化培養(yǎng)方式進行美術教學,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滿足學生個性需求,開展小學美術多元體驗的教學模式。
一、小學美術課多元化
在新的小學美術教學大綱的要求下,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應用了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小學美術教育是少兒心靈藝術與生活藝術的結合,需要充分將教學大綱與書本相結合,建立綜合性的發(fā)展途徑。在小學美術教學多元化的今天,學習卡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
學習卡在老師與學生共同制作的美術文本,具有豐富的美術資源。學習卡的制作能夠促進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發(fā)。老師通過學習卡的建立,能夠引導小學生將日常生活與審美能力相結合,有利于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小學美術的體驗教學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體驗教學是當下世界教育家們廣泛使用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體驗教學主要強調的是寓教于樂,充分的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小學美術教學多元化體驗教學中,可以制定主題活動,以此進行美術課堂教育,在課堂上營造自主學習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思考問題,最終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提供實踐教學
孩子天生有一種愛玩的天性,尤其在是小學的階段,可以在小學美術多元化教學中,將“玩”結合到實際教學活動中,不但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觀察力,還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例如,美術老師以游戲的方式,將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斷的向水中吹氣,讓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觀察清水中滴入的墨水,在吹氣的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當學生自己觀察到墨水產(chǎn)生的各種形狀,便會親身感知對紋理的認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必面臨對深奧的抽象概念進行教學的問題,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小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吸收。這種“玩”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身美術素養(yǎng)。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親手實踐教學
人們通過親手做過的實踐,就會對知識有一個較為具象化的概念。在小學美術多元化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通過自己親手制作的體驗感受,不但鍛煉了小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獲得在平時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無法感受到的新知識,提高了小學生美術素養(yǎng)。因此,可以盡可能多的安排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操作的教學課程,美術老師多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動手進行操作,充分的激發(fā)小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戶外實踐教學
小學美術教學中還應該增加多種可以實踐教學的方式,豐富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內容,不再將學生束縛在教室內的課堂,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可以參加美術畫展,也可以通過不同畫風的畫展來豐富學生的眼界。
當學生在近距離的觀賞美術作品時,更能夠深刻的體會到作品所帶來的震撼和視覺刺激。還可以選擇性的帶學生去戶外寫生,近距離的感受來自大自然的力量。這樣多樣化的美術教學模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同時讓學生切身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四)小學生教學中互相交流和講評的教學
小學美術教學時,美術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互相點評作品、相互欣賞和觀摩,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增加學生對美的鑒賞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相互評論的過程中,老師要避免個人主觀意識過重,應當充分的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互評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三、多元體驗教學模式的內涵和意義
(一)立體感受
談到美術感受,傳統(tǒng)美術教學模式中,大多都是通過直觀的視覺和觸覺來感受構圖。例如:對于蘋果的描述,大多學生的第一感覺就是“紅色,圓形,上下凹陷,表皮較光滑”,這確實是蘋果的具體特征,但是卻沒有美術創(chuàng)作中所謂的靈性,太過寫實。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中提倡的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就拿蘋果來說吧,每一個蘋果的紋理都是獨一無二的,表面也不盡是光滑,這些被忽略的特征也可以給創(chuàng)作時提供一定的思路。蘋果中酸酸甜甜的味道,可以與生活中的經(jīng)歷相結合,可以讓人聯(lián)想到很多美好的回憶,這才是我們想要表達的蘋果的含義,還原這些看似很普通的特征,是為了更好的表現(xiàn)作品中的意境。
(二)抓住作品的精髓、相互合作交流
當學生對作品的主題有了新的感受之后,還不能完整的用繪畫技巧表現(xiàn)出自己的感受。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時常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品缺乏主次,沒有重點。這需要老師找到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并將之傳達給學生。很多藝術大師的作品,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啟發(fā),例如法國畫家馬蒂斯的鋼筆靜物,可以看得出線條的排列緊密有序,主次分明,一眼就能看到重點表現(xiàn)的事物,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如何抓住作品中的精髓,并將之表達出來,這又該如何做呢?盡量多安排學生相互進行交流與探討,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尋找意識創(chuàng)作的突破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對具體主題進行構圖和想象,做到心中有畫,在繪畫的過程中才能夠胸有成竹。當學生在意識上達到一定的高度,在美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那么學生的作品中自然而然的就會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最終構思出新的布局和畫面處理的方法。因此,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小學美術教學大綱的新要求之下,小學美術教學真在發(fā)生巨大的變革和發(fā)展,這給小學美術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小學美術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小學生提供特別的教學場所和教學氛圍,不斷的提高小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熱情以及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充分的發(fā)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全面的促進我國小學生美術多元化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蔡群.建構美術課堂的多元體驗教學模式[J].教育創(chuàng)新,2011(11):34
[2]易天云.小學美術多元體驗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老師博覽.20103(04):91
[3]盧金霞.小學美術多元體驗教學研究與實踐淺談[J].教學實踐,2014(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