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fā)生興趣,這說明興趣是學習的基本條件,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種思想的不斷演變,音樂領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因為地域文化差異,所以這些理論與方法都受到限制,我們應該把這些方法拿出來討論,找到一個最適合做自己的方法來完成自己的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音樂教學;教學方法;教師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幼兒就會主動學習,并且自覺的做出行動,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當中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
幼兒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有時候,教師不用語言,只要需要幾個簡單的動作,幼兒就會產生極大的興趣然后去模仿。比如《小青蛙》這首歌,“我們都是小青蛙,呱呱呱呱呱”當唱到呱的時候,教師可以模仿青蛙的樣子青蛙跳,這樣幼兒就會產生興趣然后跟著學,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很多時候,教師也習慣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完成教學,老師用生動,形象的故事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找一些可愛的人物形象來吸引幼兒的注意,比如小兔子、小貓咪,編一些壞人的角色大灰狼之類的,來講一個小故事,通過故事情節(jié)讓幼兒從中獲得啟發(fā)。
另外,教師也可以把一些知識融入在歌詞當中,比如放入一個謎語,長耳朵短尾巴,愛吃胡蘿卜,這就是兔子,然后通過唱歌的形式,把幼兒的關注點吸引過去,這樣幼兒就會主動思考。
因為幼兒的心靈是很純潔的,很容易受到事情的影響,學習能力很強,所以關于幼兒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采取合適的方式,讓幼兒的學習生活多姿多彩。
二、運用小道具
幼兒畢竟還是小孩子,玩具可以吸引幼兒去行動,所以做好一個小道具,是吸引幼兒注意力的關鍵,好的道具可以調節(jié)幼兒得到學習情緒,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拓寬幼兒的想象空間,培養(yǎng)幼兒的反應能力。比如在《戲獅》中的小獅子,老師可以做一個小獅子的頭飾,形象的表現(xiàn)出獅子的兇猛。這樣幼兒也會跟著老師想要飾演獅子的角色,帶動幼兒運動的積極性。
在音樂教學中,一般會做一些跟音樂相關的圖片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小孩子對色彩斑斕的圖片記憶很深,所以圖片道具能加深幼兒對歌詞的記憶,也能幫助幼兒理解歌詞中的涵義。
三、培養(yǎng)感情
音樂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能讓我們產生共鳴,雖然幼兒的年齡很小,但是音樂對他們來說也能產生很大的共鳴,比如最常見的《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樣通俗易懂的歌曲對幼兒來說就能聯(lián)系到自己的媽媽,對歌曲產生感情。也因為這樣所以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選好材料很重要,選什么樣的歌曲就會對幼兒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教師在選取某一首歌曲的時候,應該事先對這首歌曲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作者想表達什么感情,選擇的時候必須選擇正面的歌曲,不可以給幼兒灌輸不良的思想。
四、新穎的教學方法
現(xiàn)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有的教學方法目的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情感跟價值觀,有的則指關注于音樂知識跟技能的提升,而新穎的教學方法目的在于兩者結合。
以前制定的教學方法太過于死板,統(tǒng)一性太強,缺少創(chuàng)新,而現(xiàn)在我們把教學目標分為基礎目標跟發(fā)展目標,基礎目標就是教給幼兒音樂知識跟基本技能,發(fā)展目標就是幼兒還能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從音樂當中學到一些做人態(tài)度跟價值觀。發(fā)展目標中還包括對于個別差異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有些學生天生的音樂感很強,所以就可以著重讓他關注于感情上的音樂,而有的學生天生“五音不全”就需要著重加強基本的音樂知識訓練跟技能提升。每個學生的音樂感不同在聽同一首音樂的時候往往得到的體會就會不同,所以這些心得體會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每一個思想都是獨特的,幼兒的內心活動是豐富多彩的,這些都是幼兒獨特的個性。
每一首音樂的產生都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創(chuàng)作的人也是沒有限制,所以也有可能是小孩子來創(chuàng)作的,音樂是開放的音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積極、大膽的探索。讓音樂與生活溝通起來,營造開闊的音樂教學空間,音樂本來就是從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需要,實現(xiàn)老師跟學生還有教材多方面的結合,相互影響,讓音樂回歸生活回歸自然。
音樂是自由的,音樂的活動空間很大,音樂也存在著一種不確定性,不同的人就算看同一首歌的心態(tài)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音樂可以有很多解釋,在教學過程中不要禁錮了學生們的思想,音樂的形式也有音樂劇,把音樂融入到故事里面,通過表演讓幼兒產生極大的興趣,又能更好的詮釋音樂的涵義,一舉兩得。
音樂可以作為一種溝通感情的橋梁,教師跟學生的關系可以通過音樂步步提升,在開放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最親近的態(tài)度走進學生的身邊,教會他們音樂的魔力,教師是學生的引領者,幼兒還處在人生的朦朧階段,接受的都是一些純凈的東西,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特質,不斷給幼兒輸入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五、開放的音樂評價
一個合格的教師是不會死板于教材中的評價以此來作為評價標準,因為音樂的評定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的尺度,音樂是自由的。在以前的音樂評價當中,教師往往會以教材當中的歌曲來評判,甚至有的老師會以自己的音樂方法方式去評定學生的對錯,這些都是不正確的,首先,這樣做會給幼兒一種錯覺,認為教材上的就是絕對正確的,除了教材以外的都是錯誤的。然后就是教師本身不知道學生得到多少音樂的知識,只是一味的了解到他們在書本學到了多少,第三點就是禁錮了學生們的思想,學生的個性被封閉,100個學生就跟一個學生是一樣的性格。沒有自己的音樂特色。音樂這門學科相對于其他的的學科來說缺少絕對尺度,所以音樂的評價好壞就在于有一個好的音樂老師去教會學生們對與錯。
音樂的學習是在教會幼兒體會音樂的美,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專業(yè)人才,音樂本身就是自由的,每一個音樂家都不會去說某個音樂是絕對正確某個音樂是絕對錯誤的,音樂評價手段的不正確可能會扼殺學生的音樂學習欲望與興趣,會把音樂教育引上歧途,更不用說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關于幼兒的音樂教學方法的探討關系著我們未來的音樂發(fā)展,提高幼兒圓音樂教學的有效性跟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1]陸君.幼兒園音樂欣賞綜合教學研究[J].藝術教育,2011(07)
[2]蒲淑娟.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有效開展策略[J].福建教育:學前教育,2013(03)
[3]董騫,牟映雪.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活動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