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民網強國論壇是眾多網友討論國計民生,形成網絡輿論的重要平臺。當下我國已進入風險社會,在鼓勵網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同時,也要及早發(fā)現輿論熱點,合理疏通引導,促進網絡生態(tài)良性發(fā)展。本文以強國論壇為例,淺析該論壇輿論引導的經驗和策略,為合理引導網絡輿論,認識網絡輿論的傳播規(guī)律和引導機制提供更多思考。
【關鍵詞】強國論壇 網絡輿論 輿論引導
一、研究背景
2003年,網絡輿論的力量開始引起重視,有學者將這一年稱為“網絡輿論元年”。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正式開通,成為中國高層政府網上公開信息的平臺。2008年6月,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參觀人民日報社,通過人民網與網友進行交流,這一年也被人稱為“網絡問政元年”。民意越來越得到重視,我國公民越來越傾向于通過互聯網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發(fā)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6.18億?;ヂ摼W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特點,促使社會由??滤f的“全景監(jiān)獄”變?yōu)椤肮簿氨O(jiān)獄”,網友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同時,網絡輿論的蝴蝶效應也給公共管理帶來考驗。網絡輿論主要由“網絡中的媒體言論與論壇(BBS)及新聞跟帖”組成。①網民在參與事務討論時形成的網絡輿論,對媒體議程和公共決策產生了深刻影響。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中,“從眾使得個體得到安全感的同時也有效地規(guī)避了責任,但沒有鮮明的自主意識”②倘若論壇輿論得不到合理引導,很容易引發(fā)強大的非理性輿論,甚至會引發(fā)網絡群體性事件。
二、強國論壇概述
強國論壇起源于人民日報1999年5月9日創(chuàng)辦的“強烈抗議北約暴行BBS論壇”,同年6月9日,論壇改名為強國論壇,現已成為國內著名的政治性論壇。2008年6月20日,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強國論壇與網友互動并指出“人民網‘強國論壇’是我經常上網必選的網站之一?!睆妵搲瘍热荻嗯c時政有關,關注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是網絡問政的重要平臺之一,也已成為網絡輿情監(jiān)測和輿論引導的重要平臺。
強國論壇擁有大量的用戶群體,每日訪問量與發(fā)帖量巨大,常存在輿論集中爆發(fā)的現象,對于網絡輿論和現實社會具有深遠影響。此外強國論壇不僅具有BBS信息傳播方面圖文結合、便捷快速、容量較大、便于查詢等特點,而且繼承了互聯網公開、自由等特點,成為觀點集散地和自由市場。有學者引用哈貝馬斯關于公共領域的理論,對強國論壇進行研究之后認為:強國論壇具有公共領域的部分特征,重構了公共領域的媒介和自由、公開和理性的討論機制,對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通過對強國論壇日常運營管理情況的觀察,探討網絡論壇平臺如何引導網絡輿論,對合理引導輿論,提高網民公共參與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三、強國論壇輿論引導策略分析
1、論壇發(fā)聲,增強權威性
李希光和秦軒以“中美撞機事件”為研究對象,經過對強國論壇帖子分析發(fā)現,一旦對國家媒體失去公信力,民眾就很可能轉向國際媒體甚至是敵對媒體,“全球媒體和國外媒體會影響一個國家的議程設置”。③因此,官方論壇進行輿論引導,必須適應網絡傳播的特點,對于重大新聞事件不僅要及時報道,而且要關注網民對于信息的需求,兼顧網民的心理,為網友提供相應的事實信息和情感按摩。
不同于其他性質的論壇,強國論壇由人民網社區(qū)部專業(yè)人員運營和維護,能夠充分發(fā)揮人民網和人民日報社的資源優(yōu)勢,以論壇的名義發(fā)布信息。進入強國論壇,排在較前位置的和加精的帖子中,許多帖子是以“強國論壇”的ID發(fā)布,進一步考察這些帖子的內容便可以發(fā)現,它們的來源一般分以下兩種:一種來源于人民網其他頻道和板塊,另一種由強國論壇專業(yè)人員發(fā)起或發(fā)布。人民網的信息依靠其權威性和準確性能夠對事實和意見信息進行充分報道,進而引導網民充分的討論。而在另一方面,強國論壇工作人員業(yè)務素質良好,具有良好的選題策劃、內容發(fā)布能力,熟悉新聞傳播規(guī)律,他們發(fā)布的信息不僅質量高于一般網友,更因為他們的身份而增加其信息的權威性和可信度,進而為爭取論壇內的話語權,開展輿論引導提供良好條件。
2、論壇版主把關
在BBS論壇里,網友經過簡單注冊即可發(fā)表內容,發(fā)表的帖子既有事實信息,也有觀點信息,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可謂泥沙俱下。我國階層分化日益明顯,利益群體訴求多元化,各個地區(qū)、不同階層的網民觀點千差萬別,網絡輿論自然呈現出復雜性、多元性和分散性。如果對于信息不加甄別和把關,不僅會使謠言、謬誤大肆傳播,更會擾亂網絡和現實社會秩序。因此,網絡論壇中的信息越是多元分散,網絡運營方越是要做好把關環(huán)節(jié)。
不同的BBS把關手段不同,強國論壇作為官方政治性論壇,采用官方運營的手段。人民網社區(qū)部下設有輿情監(jiān)控組,由多名專業(yè)人員對論壇內容進行管理。用戶發(fā)布的帖子和評論要經過后臺工作人員的審核才能進入顯示頁面。在這種把關之下,論壇能夠對違法違紀的言論進行強制性刪除,對長期發(fā)布違法內容的用戶禁言,順利實現對議題的管控,促進理性對話,不僅做好了把關工作,更完成了輿論引導工作。另外,版主可以對帖子進行置頂、加精等操作,能夠寓輿論引導于巧妙的把關之中。
3、巧妙設置議程
在網絡BBS論壇中,各個欄目都有自己的版主,主要負責建立精華區(qū)、引導討論,調節(jié)氣氛等,部分版主還承擔言論編輯、節(jié)目主持人的角色。正是由于BBS這種獨特的管理模式,使得議程設置很容易在網絡論壇中實現。
以強國論壇為例,該論壇設立了不同的主題討論區(qū),引導網民發(fā)言,而且充分發(fā)揮了版主的作用。版主通過對帖子的加精、刪除、鎖定等操作,將網友帖子置于論壇的不同位置,進而影響網民對議題的關注度和重要性認知。另外,強國論壇還對網友的精彩發(fā)言進行總結梳理形成新的內容,采訪專家教授,用權威、真實的信息和議題來引導受眾。在“兩會”期間,強國論壇通過發(fā)起投票,引導討論、發(fā)布官方權威信息、邀請“兩會”代表、委員參與討論等形式,不僅號召更多網民加入公共事務的討論中來,而且將單獨兩孩、食品安全、環(huán)境治理、深化改革等議題的討論引向深入??梢哉f,強國論壇不僅成為了一個網絡問政的平臺,更通過巧妙的輿論引導提高了網絡問政的效率和質量。
4、引導和激勵輿論領袖
輿論領袖作為兩級傳播模式的一個重要概念,更加關注人際聯系在大眾傳播中的作用,是一個關于信息傳播影響的研究。網絡傳播融合了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諸多特點,BBS論壇中的網友組成一個穩(wěn)定的社群,許多問題正是在這一社群內首先引起關注和討論,觀點融合碰撞,進而匯集了更多網民的意見,形成強烈的網絡輿論。將BBS論壇看作一個初級社群,其用戶之間的互動便具有了現實中人際傳播的特點,在這樣的網絡社群內部,網絡輿論領袖得以像在現實人際傳播中一樣發(fā)揮功能。
從強國論壇用戶情況來看,這一社群之內確實存在著諸多意見領袖,他們心懷天下,針砭時弊,擁有獨特的眼光和見解,具有良好的網絡素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深圳大學的周裕瓊以強國論壇“十大網友”為研究對象,刻畫了網絡輿論領袖的群像。分布在社會的各個領域的網絡意見領袖不僅在論壇內部發(fā)帖眾多,互動活躍,而且普遍具有深切的社會情懷,憂國憂民,對于諸多社會問題有著獨到的見解。網絡論壇中的輿論引導必須依賴這些輿論領袖,對他們進行適當的鼓勵和引導,能夠引導其他網民理性對話,合理高效地參與網絡討論。
對于網絡素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都較高的意見領袖,強國論壇一直注重與他們的互動,并對他們的優(yōu)秀作品和獨特的見解給予肯定,如加精,推薦到人民網首頁等。另外,論壇版主經常在網上與這些意見領袖進行互動和討論,也會對他們進行特定的獎勵,如人民網強國論壇每年都舉行年度十大網友的評選,這些選出的網友大都得到其他用戶的認可,在網民中具有較大號召力和影響力,加上這些意見領袖本身關心時事,觀點深刻,他們的討論和發(fā)言能夠帶動議題走向深入,在論壇內部形成理性的對話環(huán)境。
結語
“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以它獨立的意志建構了一個權力系統(tǒng),并與現實權力系統(tǒng)并行或交叉運動著”。④進入平權化的網絡社會后,網絡為廣大受眾提供了一個平等發(fā)聲,參與公共討論的平臺。當下的互聯網成為各階層表達利益、思想碰撞、交流觀點的重要平臺,人民網作為官方論壇則需要通過合理的運營管理為網友提供一個理性對話的空間。
作為相對穩(wěn)定成熟的網絡交互平臺,強國論壇對于當下網絡輿論和網絡生態(tài)仍然具有重要的影響。如果能做好輿論引導和民意收集工作,強國論壇不僅能為網民提供一個問政平臺,更能為政府提供科學決策的信息。當前社會,在號召網友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同時,要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主流媒體要提高傳播能力,政府部門應完善信息發(fā)布機制,網絡論壇要對內容做好把關,注重對輿論領袖的引導和激勵,通過合理的引導方式,推動網絡輿論朝著理性、良好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①陳明、楊國煒、陳樵哥,《中國網絡現狀及輿論引導》[J].《瞭望新聞周刊》,2004(35)
②李彪:《輿情:山雨欲來——網絡事件傳播的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M].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65
③李希光、秦軒,《誰在設置中國今天的議程——電子論壇在重大新聞事件中對黨報議題的重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1(3)
④張春華:《網絡輿情社會學的闡釋》[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80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2011級傳播學專業(yè)本科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