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報紙來說,頭條是一張報紙的“眼”,編輯往往會把每期最搶眼、最重要、最有新聞價值的稿件作為頭條。本文選取國內發(fā)展勢頭較好的老年報紙——《快樂老人報》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共48期頭條作為樣本進行內容分析,對頭條內容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快樂老人報》的頭條內容具有悅讀性、貼近性、互動性的特點。
【關鍵詞】《快樂老人報》 頭條 悅讀性 貼近性 互動性
2014年1月,來自各地郵政部門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快樂老人報》發(fā)行總量已達130萬份。為何在紙媒如此不景氣的當下還能創(chuàng)造百萬發(fā)行量,它在內容上有何可取之處?頭條是一張報紙的“眼”,甚至是報社決策層每天考慮的首要問題。①本文對《快樂老人報》頭條內容進行解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快樂老人報》的頭條報道的特點及其傳遞出的報道立場和價值觀。
悅讀性
《快樂老人報》社長趙寶泉說,在“人生永不落幕”這一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快樂老人報》堅持以孝立報,為老年人傳遞快樂、傳遞關愛,辦一份年輕態(tài)的老年悅讀物。②那么它的頭條內容悅讀之處在哪兒?以下從兩個方面進行闡釋。
1、標題時尚年輕、人情味濃厚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一個搶眼的具有新意的標題對于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有時是決定性的,所以在網(wǎng)絡上才會出現(xiàn)大量夸大事實的“標題黨”。標題作為一則新聞信息的高度濃縮,是吸引受眾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快樂老人報》的標題時尚年輕又充滿溫情,雖然它的受眾是中老年人,但是它的標題卻時常使用年輕人追逐的網(wǎng)絡語言,時尚充滿活力的標題讓人感覺變得年輕,縮小與年輕人之間的差距,讓人耳目一新。如《宅男們,資深美女們喊你走起》、《親,精明買家教你放心網(wǎng)購》、《新住地的伙伴們,我們約飯吧》、《天冷心暖,年輕人點贊可愛人》等等。此外,標題還常常充滿著對中老年人的關懷與尊敬之情,飽含人情味,如《生不生二胎爺爺奶奶最急》,一看就知道它站在長輩們的立場上想問題,訴說長輩們的心聲。再如《您一開心,晚輩全都笑了》,突出長輩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長輩的價值。
2、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
與其他老人報紙不同的是,48期頭條沒有刊登沉悶冗長的會議新聞(《快樂老人報》有評說版、時事版,但也很少刊登會議新聞)在“兩會”召開期間出了一期《全國兩會民意直通車:全國兩會我做帶言人》的頭條,但只是為了征集中老人們的意見,報道如是說“即日起,您可通過以下方式,表達在養(yǎng)老過程中面臨的困惑與期待,本報將委托16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xié)委員把您的意見、建議捎上‘兩會’,甚至形成議案或提案……”接著便把16位全國人大、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照片和基本簡介至于文中。沒有冗長的會議新聞,也沒有讓人看不懂的專業(yè)術語,言辭懇切,通俗易懂,接地氣,呈現(xiàn)了一個專業(yè)服務于老人們的報媒形象。
此外,《快樂老人報》喜愛用故事化的手法來寫作,如《賊起殺心,八旬翁將其訓跪》這篇報道,運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方式講述一個80歲的老翁如何將不到20歲的年輕小偷制服。更加可貴的是,報道并不是只單單敘述事件的細節(jié)和情節(jié),還增加了專家的解讀和記者的提醒,為中老年人碰到類似的事情提供合理的建議,讓人在悅讀之時還能獲得理性的認識。
美聯(lián)社特寫新聞部主任布魯斯·德希爾瓦認為:“以說故事的方式向人們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記憶。因為這種方式讓人放松,讓人覺得有趣。以這種方式整合過的新聞素材將更加有效地吸引受眾。因為受眾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實羅列,而是真實的生活。③資深頭版撰稿人布隆代爾撰寫的《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講述《華爾街日報》的頭版如何用高品質的報道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其中高品質報道的秘訣就在于如何把報道構思成一個好故事??梢娨粍t有趣的故事對于受眾的吸引力有多大。
正如該報社長趙寶泉說:“為老年人傳遞快樂、傳遞關愛”。要想做到這一點,悅讀性是《快樂老人報》辦報的重要砝碼,是該報的一個顯著風格特色,貫穿于《快樂老人報》的始終。
貼近性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新聞媒體從事新聞報道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也是新聞報道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重要法寶。該報頭條是如何做到“三貼近”的呢?以下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報道范圍貼近目標受眾群
《快樂老人報》的受眾定位是全國都市中老年群體,它是如何貼近自己的目標受眾群呢?第一,它是面向全國的,而不僅限于湖南本省。筆者選擇的48期頭條中,多則報道的信息發(fā)生地均來源于全國各地,沒有厚此薄彼的現(xiàn)象。如《玩得不爽撥12306》這篇文章,報道中的信息來源就有山東、北京、江蘇幾個省會;同樣,報道最終指向全國中老年群體,如在《高,實在是高》這篇關于省會城市公交免費門檻的報道中,報道了多個城市對于老年人乘車不同的優(yōu)待政策,在報道的最后提供了全國不同年齡階段公交免費門檻的省會城市。
2、報道主題貼近受眾生活
《快樂老人報》每周兩期,是國內首份精準定位“快樂老人生活”的現(xiàn)代都市紙媒。它從所有中老年人心理、生理的真實需求出發(fā),為中老年讀者量身定做,倡導和推動有品質的老年幸福生活,使他們能自主命運、享有尊嚴和快樂。文中如何體現(xiàn)為中老年人量身定做?筆者通過分析48條報道,分為了以下6類報道主題,并對其所占條數(shù)和百分比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得出下面的數(shù)據(jù),如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快樂老人報》的頭條非常側重對中老年人的情感生活類選題,比如《一個黃金周過出千般味》、《老人味自己難聞到,別人難聞》、《生不生二胎爺爺奶奶最急》、《子女回家半數(shù)只吃一頓飯工夫》、《您一開心,全家人都笑了》等等,反映老人問題,表達老人心聲,在報道中提出一些解決老人問題的方法,此外也涉及關于老人的法律政策選題,一般是關于養(yǎng)老優(yōu)待、養(yǎng)老金的問題,此外,人物特寫、養(yǎng)生娛樂、旅游購物、老人工作等選題也都包括在內,報道主題與中老年人的生活、利益息息相關。
3、深入采訪調研貼近群眾
從筆者選擇的樣本中可以看出《快樂老人報》除了深入采訪獲得一手資料外,還善于深入調研貼近中老年人群眾,并用數(shù)據(jù)做成柱狀圖表或者餅狀圖表來客觀明晰的闡述事實。在48篇頭條中,據(jù)筆者統(tǒng)計,該報對老人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調研就包括10項(其中一項調研主題可能包括多項內容),如表2。
該報記者深入群眾采訪調研,力求客觀、真實、具體的了解問題和情況,了解群眾生活和需求,并服務于群眾,可謂做到了“三貼近”的真諦。
互動性
對于大眾媒體來說,與受眾互動就能掌握獨家資料,了解受眾的需求,是打造個性化報紙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時,受眾參與辦報過程,表達心聲,增強報紙在受眾心中的親和力和忠誠度。那么該報在頭條中是如何與受眾互動的呢?
1、在文章中與受眾對話
它是如何做到在文章中對話呢?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從筆者抽取的樣本中,覺得需要提醒受眾注意的事情就會有一則溫馨提醒,覺得該替老人家說說心里話的地方會有親切熨帖的編輯插嘴,這些小細節(jié)都似乎是和每一個在讀報的受眾進行一次溫馨的對話。
在中老年人生活中出現(xiàn)某一類難以解決問題時,便會借用其他受眾的經(jīng)驗進行回答或者是根據(jù)專家的意見進行解答,形成一個有問必答的良性互動系統(tǒng)。
2、開展話題,征集意見或故事
《快樂老人報》善于在新聞報道中開展一項話題,充分調動中老年人的積極性,讓廣大中老年人參與到其中,比如在筆者選擇的48期頭條中,該報對于話題的開展就包括“兩會”期間對老人意見或建議的征詢,老人情感故事的征集,《我和主席合過影》話題的征集。
3、連續(xù)報道有共鳴的話題,增強互動效果
對于涉及廣大老年人利益的問題或者中老年人有共鳴的問題,該報會用連續(xù)報道來回應與老人的互動,增強互動效果。比如2013年10月17日刊登的頭條《“養(yǎng)兒不防老,還是生女好”》,它其實在前一期就在特別關注版面刊登了《“養(yǎng)兒不防老,自主養(yǎng)老更有價值”》的報道,細心的讀者還會發(fā)現(xiàn)它是與前一個話題“人生的價值啊為何越老越小”引申出來的,而這個話題一直受到中老年讀者的熱捧,從2013年9月16日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了2013年12月16日才完結。又如2013年12月16日刊登的《高,實在是高》這一篇提出省會免費公交門檻的問題,后來該報又在2013年12月23日刊登了一篇《高峰時段乘車不優(yōu)惠,胡作為》的連續(xù)深入報道,文章對高峰時段老人乘車不能享受優(yōu)惠政策表達自己的立場,呼吁政府不能把造成高峰時段擁堵的問題歸責于老年人,政府不能有懶政思維,不能出臺歧視性政策,要考慮到老年群體的感受。
結語
不置可否,盡管紙媒日漸衰落,但內容為王這一理念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而媒體傳播什么樣的價值觀也是至關重要的?!犊鞓防先藞蟆纷裱耙宰x者為友,請讀者參與,為讀者服務,給讀者實惠”的原則,做中老年人的朋友,向中老年人傳達關愛和快樂,為他們解決實際生活難題,傳播人生永不落幕的價值觀,這種立場和價值觀正契合了現(xiàn)代中老年人的需要,因此得到他們的喜愛?!犊鞓防先藞蟆纷鳛橐粡堅谥袊^成功的專業(yè)化老年報紙,值得其他老年報借鑒和學習,在不斷競爭和創(chuàng)新中努力提升老年報刊的專業(yè)性?!?/p>
參考文獻
①米博華,《關于頭條》[J].《新聞戰(zhàn)線》,2006(7)
②黃志杰,《〈快樂老人報〉百萬發(fā)行量是如何做到的?》[J].《中國記者》,2014(1)
③張曉輝、劉海旎,《淺談新聞寫作的故事性》[J].《新聞知識》,2009(9)
④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59
(作者: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