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采”式報道把鏡頭對準百姓,把屏幕空間讓給百姓。節(jié)目保留了大量采訪過程,增加了真實感。采用全現(xiàn)場海采形態(tài),這樣的形式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在假日報道、主題宣傳中都是開創(chuàng)性的。
【關(guān)鍵詞】電視新聞 海采 畫面拍攝
“您幸福嗎?”“我姓曾?!边@兩句對白出自2012年中秋、國慶雙節(jié)前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推出的《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diào)查節(jié)目——《幸福是什么》。一位山西清徐縣北營村務工人員面對記者的提問時,首先推脫:“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問我。”記者未放棄,繼續(xù)追問:“您幸福嗎?”這位務工人員上下打量著記者,答道:“我姓曾?!痹撘曨l迅速在網(wǎng)上流傳,這位務工人員看似文不對題式的回答,被網(wǎng)友們封為2012年“神一樣的回答”。
相比長久以來《新聞聯(lián)播》模式化的報道,“幸福海采”有了很大的進步?!蹲呋鶎影傩招穆暋诽貏e節(jié)目通過“海采”式報道,傳達中國普通人的幸福感以及生活真實狀態(tài)。
一、什么是海采?
所謂“海采”,就是在采訪對象無準備的狀態(tài)下進行采訪,在最真實的狀態(tài)和場景中去發(fā)現(xiàn)意外的答案。這些答案不是我們刻意去尋找的,它是普通人最原生態(tài)、最生活化的情緒以及狀態(tài)的表現(xiàn)。記者要和采訪對象做一次真誠的對話和傾聽的聊天,而非完成一次急功近利的采訪。隨機采訪是海采最鮮明的特點,對所有采訪對象都是即興提問,最大限度突出真實的魅力。
二、新聞海采應該注意的事項
1、前期準備
海采的特點是原生態(tài)的真實呈現(xiàn),這就要求海采時記者具備高度的實戰(zhàn)性,它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所以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充分。
(1)保持良好的溝通,理清采訪思路。海采,是現(xiàn)場無防備的實況采集,是否能夠與采訪對象保持良好溝通,與采訪對象產(chǎn)生共鳴,打開對方的話匣子,首先取決于記者的問話。所以海采進行前,記者要先在身邊朋友中提前進行溝通,對話題設置反復推敲,確保主基調(diào),留足煙火味。熟悉整個提問過程,深入思考我們的提問能夠平實嗎,能讓身邊的人聽懂我們的問題嗎,這樣的問題被訪者能夠回答嗎?如果不能回答,要從哪些角度或問題上去做突破。選定采訪對象后要熱情的和他打招呼,并說明來意,不要直面采訪對象,要選擇側(cè)面的角度和別人打招呼,這樣比較容易緩和陌生的情緒,便于接下來的交流。在采訪時要注意禮貌,比如:一定要稱呼“您”。要保持著微笑,認真傾聽、真誠去問,有些問題也可以適當?shù)卣務勛约旱捏w會,以此來打開別人的話題。采訪結(jié)束時要記得說“謝謝”。
(2)提前設置采訪場景,細分場景人群,確保廣度、平衡采訪。要了解所要拍攝的對象,分析對象所在的環(huán)境氛圍。不同的對象需要有不同的場景,注重采訪內(nèi)容的搭配與平衡,細分采訪場景與人群。既要傳遞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感知到的幸福感和真實的愛國情緒,也要折射出國家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帶給普通人生活的點滴利好變化和生活的安全感,關(guān)注到老百姓生活中豐富而真實的聲音。我們不是采訪特定的某個人,我們要的是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普羅大眾。這個場景要去尋找,尋找有代表性的、生活化的場景。在生活中這些場景可能我們每天都能見到,比如,田間地頭的農(nóng)民、學校門口接送小孩的老人、早點攤的小販、晨練的老人、工地上正忙碌著的工人等,這些才是生活化、真實的場景。例如,海采“幸福是什么”節(jié)目中有147個普通人登上了央視的新聞——有旅居海外多年的老華僑;有剛剛踏上異國土地的留學生;有在田間收玉米的留守老人;有市場里賣肉的回族大叔;有公園里寫地書的退休干部;有景區(qū)里撿瓶子的低保老人;有寫字樓里的都市白領(lǐng);有工地上的建筑工人等。
(3)機器設備的準備。因為海采方式的特殊性,在采訪之前要保證采訪設備的內(nèi)存、電量等充足。海采要求有現(xiàn)場,要求第一反應,而被訪者的狀態(tài)是隨機的,有時一個好的表情,一段好的話語稍縱即逝,這也造成了采訪的不可逆性。如果在采訪過程中,被訪者的狀態(tài)很好,而因為機器原因被打斷,那被訪者的心理壓力將會加大,就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遺忘,這樣采訪就會前功盡棄,這是非常可惜的。所以在去采訪之前要做好充分的預想和準備,為采訪預留出充分的資源。
2、現(xiàn)場光的運用
拍攝現(xiàn)場是時刻發(fā)生變化的,電視攝影師要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對光線進行合理的選擇、恰當?shù)奶幚怼⑶擅畹牟贾?、嚴格的控制,來保證拍攝活動的有序進行。
(1)色溫的運用。根據(jù)采訪問題的需要,到達采訪現(xiàn)場,需要提前觀察場景內(nèi)的主體光源,并通過手動白平衡打好預置。在不同的問題環(huán)境下,根據(jù)現(xiàn)場特定環(huán)境對色溫進行適當調(diào)整,使其能夠達到烘托問題主體的作用。比如,2012年海采“幸福什么?”,如果設定的場景是熱鬧的慶?,F(xiàn)場、紅火的豐收場景,就可以將色溫略微調(diào)低,在歡快熱鬧的場景中去分享、傳遞老百姓的中國式幸福。
(2)光線的運用。海采是現(xiàn)場新聞,不管現(xiàn)場的地點和周圍的環(huán)境情況怎樣錯綜復雜,我們要做的就是如實地記錄,這時的光線一般只要可以滿足攝像機工作的需要,可以讓觀眾看到清晰的畫面圖像就行了。如果不能滿足拍攝的基本需要,光線的藝術(shù)效果就會破壞新聞的真實性。攝影師要掌控好整個現(xiàn)場,除非特定場景,在不影響采訪的前提下,選擇時間、地點以達到最好的采訪光線要求。比如,當選擇好了采訪對象,可是當時他正走在樹影下,我們完全就可以等到他走出樹影,或者是上前和他打招呼,通過動作在他無意識的情況下,引導至光線較好的方向或地方采訪。有時候,好的光線,只是一扭頭或一步路的距離。
3、靈活使用鏡頭語言,生動的融入采訪環(huán)境
海采,是一種全新的節(jié)目樣態(tài),對鏡頭的記錄感、信息量,對提問的時機、語氣等都有特殊要求。
(1)對象的第一反應很重要,采訪時盡量用長鏡頭。留住采訪對象完整的反應過程——鏡頭要始終跟著采訪對象,攝像與記者溝通好,在采訪開始前,就要開始紀錄采訪對象的狀態(tài),隨后紀錄記者走進現(xiàn)場、提出問題。要在采訪對象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提問,把每個人聽到問題后的第一反應真實地記錄下來。即使在采訪結(jié)束后,還要接著拍被采訪人是怎么離開我們的鏡頭的,他是跑開了?徑自走了?還是會沖著鏡頭擺手再見?都要記錄好。因為這些看似是閑筆的地方,有意想不到卻又余味十足的難得瞬間,在提升節(jié)目真實度上不可替代。
(2)配套畫面的重要性。拍攝采訪對象之前,有場景和角色的交代,盡量用鏡頭體現(xiàn)環(huán)境和身份。比如,小孩子正在練功,疼得掉眼淚,務必要先把他的狀態(tài)記錄下來;或者是老人家正在寫字可以先拍一會他寫字,然后再展開提問。在拍攝時最好使用肩扛拍攝,或是可以拍一些走動的運動畫面,豐富畫面元素,這樣會使畫面更真實、更有現(xiàn)場感,也對后期編輯處理有好處。
4、畫面拍攝的建議
(1)攝影師要了解手中的攝像機。如果可以自動對焦,那在接近采訪對象時要保持平穩(wěn)適度,速度不要太快。如果太快就可能會出現(xiàn)對焦不及時,出現(xiàn)虛焦,導致丟失采訪對象的第一反應。如果不可以自動對焦,那就要先計算好與采訪對象的距離,在走向?qū)Ψ降耐瑫r手動對焦。
(2)絕對不可以擺拍。即使采訪事先約好的人,也要在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生活場景下采訪,跟著一起走或一起做著采訪對象正在做的事,找到聊天的感覺。拍攝過程中要有過肩鏡頭、環(huán)境關(guān)系和人物關(guān)系的鏡頭。構(gòu)圖也不要拘泥于以往的構(gòu)圖,不要太死板,要打破這種思維,要有民間DV影像紀錄的感覺,更鮮活,更有張力,比如記者特別驚訝,鏡頭可以對準記者臉上,聲音不斷,再回到采訪對象身上。拍攝過程中鏡頭要有所變化盡量不要使用推拉,完全可以依靠攝影師身體的移動來達到景別的改變和畫面的運動。但使用一定要適度,防止在鏡頭變化過程中流失人物的細節(jié)。除非是特定環(huán)境,一定要注意背景的選擇,不要太混亂。
(3)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師要冷靜思考。攝影師是新聞創(chuàng)作的參與者,不是 “機架子”,單純的記錄者。要根據(jù)采訪對象說話的內(nèi)容及時捕捉相應的狀態(tài),同時作出相應景別的處理。比如,在采訪對象特別動情的時候,可以適當推大景別,盡量去展現(xiàn)被訪者的面部表情或是特別的動作,通過細節(jié)來表達情感?!?/p>
參考文獻
①高修程,《光線效果與照明技術(shù)》[J].《西部廣播電視》,2001(6)
②汝質(zhì),《攝像用光技法》[J].《影視技術(shù)》,1994(8)
③彭菊華:《新聞學原理》[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④胡立德:《新聞攝像》[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安徽淮南廣播電視臺)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