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灘是中老邊境線上的一個傣族村寨。今生與她有緣只是因為我在滾滾紅塵中的一個邂逅,只是站在河岸公路驚鴻一瞥。這個古老的傣寨猶如小家碧玉寧靜地躺在河的對岸。在那大片的竹林下,層次分明的上百間干欄木屋從竹林中分散延伸到稻田前,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卻又如一幅絢麗多彩而氣勢磅礴的絕版木刻。村寨周邊草木瘋狂生長,無邊的綠色擠痛眼簾,浪漫的色彩斑斕如夢。田丘前一條小河蜿蜒如蛇,淙淙流淌,卻又水潭無數(shù)。盈盈一水,一如天然鏡子。天光云影,竹林老屋,都投影鏡中,清涼脫俗。只是悸動的幾分鐘時間,曼灘的上空卻小雨霏霏,遠處仍舊艷陽高照,青山綠黛。這時的曼灘寨子竟然籠罩在雨水之中,如同提水的仙女嘻嘻哈哈時不慎將那一桶水潑灑下來。在七月的南方,特別是在江城這塊邊地,雨水淅淅瀝瀝,經(jīng)常東邊日出西邊雨。我便在滴答的雨水中穿過造型別致的寨門,從水泥大道走過寨前的那座橋,走進曼灘的世界。我顧惜不了手中的高檔相機,也顧惜不了雨汗交織的臉面。
走進村寨,濕潤的石頭路上幾乎看不到人影,也聽不到雞豬鴨鵝的叫喚。雨中的村寨比任何時候都寧靜。正午時分勤勞的人們已經(jīng)上山下田,忙于勞作。農(nóng)村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實沒有城里人想象的浪漫和悠閑。只有抱兒攜子的老人婦女偶然會和我打招呼,好奇地問我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么。雨后的陽光特別火辣。我從寨頭竄到寨腳,從這一家走到那一戶。一百多戶傣族傳統(tǒng)民居,清一色的干欄式建筑,木樓青瓦。一間連一間,不時會有緬石榴、李子、蜜多羅、鳳凰等水果樹或花樹雜種其間,散發(fā)著些許馨香。
一個村莊如無大樹就無歷史。作為江城世居民族的傣族,他們的寨子幾乎都會有遮天蔽日的大青木,曼灘也不例外。寨子右邊就盤虬著一棵估計有三四百年歷史的大青樹,造型古怪。站在樹下可俯瞰寨子局部。只可惜幾棵小雜樹遮擋了我的相機視線,影響了構(gòu)圖,正恰遇到村民小召,他熱情地抬來砍刀幫助我除去小草雜樹,還熱情地邀請我去他家吃午飯。他新建的木樓在村邊竹林中,旁邊也有一棵大青樹,比其他人家更顯清靜幽雅。他老婆見來客人,動作麻利地做了幾個小菜,有炒瘦肉、煮南瓜、涼拌黃瓜、鮮筍。她還掏出用老撾方法腌制的干豆,特別酸脆。一頓簡單的午餐,我卻吃得津津有味。
小召的老婆名叫么冰,小巧玲瓏,膚白腰細,是老撾豐沙里省約烏縣的傣族美女,前幾年嫁到曼灘來。讀過高中,還會泰、老、傣、漢四種語言。這幾年許多老撾姑娘紛紛嫁到江城,僅曼灘就嫁來了15個姑娘。曼灘傣族特別擅長跳舞,成立了三個文藝隊。去年么冰帶領老撾媳婦們組建了老撾媳婦文藝隊,還在鎮(zhèn)上舉辦的文藝比賽中獲了獎。飯后,小雨仍然淅瀝不停,我便坐在竹陽臺上喝著本地茶閑聊。我向么冰問了一個通俗的問題:“你在曼灘幸福嗎?”她摟著2歲的小女兒毫不猶豫地說當然幸福,曼灘是一個好地方,要不然為什么要來這里,還有那么多的外國人也嫁來這里。我相信她的話。曼灘因為保存完整的傣式民居和優(yōu)美的人居環(huán)境,2013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為全國十大魅力新農(nóng)村。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擁有疼愛自己的丈夫和可愛的女兒,肯定幸福得偷著樂。
北京中坤集團總裁黃怒波先生到曼灘考察后非常喜愛這里,決定在這里建設一個跨國旅游房車營地,已經(jīng)在曼灘旁邊租了上百畝土地。一位從加拿大回來的旅游規(guī)劃專家路經(jīng)曼灘時,別人建議他一定要進曼灘參觀。他礙于情面答應看幾分鐘。進去后沉迷于古老建筑和紅裙姑娘,結(jié)果當天就住宿寨子沒有出來,所有的行程因此改變。人有時總會有那么一個地方,尚未踏足,靈魂卻早已出游到了那里。對我而言,曼灘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曼灘,我身雖未離去,卻早已心生流連了。我若偷得如夢浮生,便到曼灘。
鏈接:
曼灘寨子隸屬于云南江城縣,位于中國與老撾交界處,是云南保存最完整的傣族民居村落,原屬十二版納召氏土司管轄,世居民族為傣族,幾百年來一直保存著純樸的民風、民俗、語言、飲食和建筑風格,一村一寺的格局。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又具有較高的歷史、建筑學價值,并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是一項珍貴的歷史文物。
曼灘寨子依山伴水而建,河水環(huán)繞四周。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屬于典型亞熱帶立體農(nóng)業(yè)氣候。曼灘已列入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并榮獲“第五屆新農(nóng)村電視藝術(shù)節(jié)——魅力新農(nóng)村”全國十佳鄉(xiāng)村榮譽稱號。
曼灘目前已投入200萬元,正在改造文化室、寨中道路和污水管道。計劃以打造“古村保護型”鄉(xiāng)村為抓手,圍繞“全國十佳魅力鄉(xiāng)村”建設規(guī)劃,以特色民居保護與開發(fā)為突破口,提高城鄉(xiāng)規(guī)劃建設水平,凸顯城鄉(xiāng)建設特色,推進整董國際旅游小鎮(zhèn)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