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人間鴆毒猜。況怨無小大,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zāi)。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須來。
此首詞以人酒對話的形式展開。上闋,詞人像訓(xùn)誡下人一般把酒杯叫到跟前說:“我檢查自己的身體,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我口渴了就想喝酒,結(jié)果喉干舌燥。現(xiàn)在還有了嗜睡的毛病,鼾聲如雷?!辈浑y看出,剛開始,詞人煞有介事地想要呵斥酒杯,卻只是陳述實情,并沒直接明確歸罪。
酒杯聰明又俏皮,不直言冤屈,而借劉伶甘愿醉后即埋來替自己辯解。言外之意是:你如果覺得自己賢達,你也應(yīng)該仿效劉伶啊。這下惹怒了詞人,你說我不賢達就算了,還咒我死呢?怨氣一下子全出來了:“我把你看做知己,你竟然這么薄情!”
下闋緊承上闋,進一步批評議論,數(shù)落酒的罪行,激烈的言辭,把酒于無形中傷身體的危害說得合情合理。一通發(fā)泄之后,詞人主動妥協(xié),但為了保存顏面,堅持戒酒的決心,又假裝訓(xùn)誡模樣下逐客令:“你快走吧,要不然讓你粉身碎骨?!?/p>
酒杯乖乖告退,臨走還不忘故意引誘一句:“沒什么事我就走了,如果需要我再來哈。”這話怕是說到詞人心里去了,留有余地又善解人意。這就給詞人留下了一個臺階,萬一哪天忍不住了,只管大大方方破戒喝酒。酒杯不是說它可以再回來的嘛,要是又喝多了,那也是酒杯的錯,與我無關(guān),誰讓它當(dāng)初說“招則須來”的。
主客問答的形式在詞作中并不少見,但這首詞卻與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中的問答不同。詞人一人分飾兩角,替酒杯代言,實則展現(xiàn)了詞人矛盾微妙的心理。用第二人稱“汝”,拉近彼此距離,仿佛跟眼前的知己講話,互相插科打諢、調(diào)笑戲謔。生動幽默的語言常常讓讀者忍俊不禁;同時讀者又像是看到了兩個矛盾的詞人在打架,我究竟是戒酒呢?還是繼續(xù)喝酒呢?
——石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