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伴著我走過了快樂無憂的童年時代,他們對我小時候的種種趣事如數(shù)家珍。而我,卻未曾有機會分享他們的童年時光。去年中秋,一家人坐在庭院里閑聊,我有幸體會了父母這一代人的幼時記憶。
媽媽說,我姥爺十二歲便喪父喪母,下面還有兩個未滿十歲的弟弟。姥爺十四歲時便和姥姥成了家,辛苦十幾年,為自己置辦了家業(yè),也為兩個弟弟成了家。之后姥爺有了第一個孩子,就是我媽媽。我媽媽從小便很害怕姥爺,因為從小吃苦的姥爺總是板著臉,極少說話,就算跟媽媽說話也是因為媽媽沒有照顧好弟弟妹妹而責罵。媽媽一直懷疑姥爺是很討厭她的。直到有一次,媽媽跟著姥爺趕集,電線桿上的大喇叭正廣播這全區(qū)數(shù)學競賽的結(jié)果。集市上很吵,但大喇叭上的聲音還是聽清楚了,媽媽是全區(qū)第二名。同鄉(xiāng)的人圍過來道喜,說姥爺生了個好女兒。姥爺于是咧開嘴笑了。這是媽媽第一次看見姥爺笑?;丶业穆飞希瑡寢層沂帜弥褷斮I的彩色糖果,左手被姥爺緊緊地牽著。姥爺還是什么也沒對媽媽說。那之后,她再也沒懷疑姥爺對她的愛。
媽媽說完,臉紅紅的,滿是笑意。奶奶接過話頭,開始講爸爸小時候的頑皮故事。爸爸從小爭強好勝,那時候家中孩子輪流出去割草回家喂牲口,大人說一人一背簍,叔叔在家附近的山坡上割了幾刀,在山上野一陣子便背著中間架空的、背簍最上面蓋著一堆草的“一滿背簍草”回家了。而我爸爸卻將草踩了又踩,壓了又壓,硬是堆得高高的才肯搖搖晃晃地將草簍背回家。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搶著割草,村落附近的草被割了個精光。有一次,爸爸為了找草,爬到了老遠的山脊背后,發(fā)現(xiàn)了一大片未割的草地。可是,隔壁村大爸爸兩歲的李二狗先到一步,他霸道地擋在爸爸前面,說這是他先發(fā)現(xiàn)的就是他家的草,爸爸一棵也別想割。氣憤的爸爸見到又打不過,割又割不了草,便趁著二狗轉(zhuǎn)身割草時將二狗一背簍的草連帶著背簍里的鐮刀一股腦全推下了山,然后轉(zhuǎn)身就跑。當天,二狗的媽扯著二狗在爸爸家門口哭了一下午,最終爺爺奶奶不得不當眾收拾了爸爸一頓來平息二狗娘的哭訴。
哄堂大笑中,爸爸紅著臉為了轉(zhuǎn)移注意力,便指著伯伯對我們小輩們問,你們知道他最不喜歡吃什么嗎?伯伯企圖起身阻止,爸爸忙公布了答案:紅薯。原來,他們小時候谷類收成不多,大年三十才能每人吃上一碗白面或是一碗大米飯,平時只能靠土豆和紅薯充饑。伯伯讀初中的時候,正是家里最困難的時候,全家人為伯伯一天勻上二斤紅薯,伯伯大清早吃一瓢,趕十幾里山路去上學,傍晚十幾里山路走回來,鍋蓋下面等待他的,還是一瓢紅薯。某一天的清晨,在連續(xù)吃了兩個多月的紅薯后,伯伯終于忍受不住了,接過奶奶遞來的一瓢紅薯后立馬狠狠地將瓢扔在了地上,結(jié)果是,伯伯屁股上挨了爺爺幾腳后撿起散落的幾個紅薯灰溜溜地上學去了。當天晚上,伯伯回家掀開鍋蓋,里面是一大碗豬油悶的金黃色的土豆白米飯。紅薯最終還是陪伴著伯伯度過了整個初中,直到去外地讀高中上大學,伯伯才終于擺脫了它。到現(xiàn)在,紅薯已被捧為養(yǎng)生粗糧、綠色食品,可伯伯見到它時頭還是會擺得像撥浪鼓。
又是一陣大笑??墒蔷o接著大家竟一起沉默了,只有幾個弟妹還蹲在地上咯咯咯地笑,紅著臉的長輩們像極了做錯事被逮到的孩子,可是臉上的笑容里卻藏不住對往日的懷念。我的臉發(fā)著燙,相比他們的童年,我們的經(jīng)歷實在是乏善可陳。我很幸運了解到了父輩們的奮斗與努力,知道了他們是如何在那個困難的年代里,從貧困的家庭中走出來,成就自己的。與其說是童年趣事,不如說是那一代人努力奮斗的縮影。他們的青春雖然苦澀但卻充滿希望,留下的卻是甜蜜與感動,這就是無悔的青春。
臉為什么這樣紅?我想我已知道了如何接著走腳下的路。
學校:湖北恩施市第一中學
導(dǎo)師:吳明為
點評:臉紅是一種生理反應(yīng),更是一種心理反應(yīng)。臉紅的原因多種多樣,冷暖苦甜,愛恨情仇,都可能導(dǎo)致臉紅。鄧斯顥的這篇作文,把一支懷舊的筆緩緩伸進了家庭歷史的長河,潛心打撈父輩們臉紅的往事,寫出了父輩們在貧困年代的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小文章,大視野。小作者,大情懷??上部少R。(評委會)
[本文獲第十五屆“新世紀”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