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語氣副詞“畢竟”的研究情況作了綜述,包括語義方面的語義結構模式、語法意義、與相關句式的關系,還有語用功能方面的篇章功能、交際功能等。本文還對一些研究方法和觀點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關鍵詞:畢竟 語義 語用功能
“畢竟”是現(xiàn)代漢語中重要的語氣副詞,早在80年代初學者們就開始研究,迄今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打算對“畢竟”的語義表達和語用功能進行分類綜述,以期有助于進一步的研究。
一、關于“畢竟”的語義分析
(一)“畢竟”出現(xiàn)的語義結構模式
祖人植、任雪梅(1997)對“畢竟”出現(xiàn)的語義模式歸納得比較全面:
模式Ⅰ:繁式:(雖然)A+[(但是)B+(因為)畢竟C]
簡式:B+(因為)畢竟C
簡式的變體:畢竟C
模式Ⅱ:繁式:[(雖然)A+(但是)畢竟C]+(因此)B
簡式:(雖然)A+(但是)畢竟C
簡式的變體:畢竟C
后來的學者大多數(shù)認同這種概括。韓愈(2008)提出,還有一種模式:“畢竟C+(雖然)A+(但是)B”。呂海燕(2011)也發(fā)現(xiàn)一種模式:“B+雖然A+(但是)畢竟 C”。還有學者用語言概括了“畢竟”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如董付蘭(2002)。這些模式中出現(xiàn)的語義成分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先后順序及綜合語義關系構成,當然語序的不同會造成表達重點和表達功能的不同。對語義模式的描寫是研究中最基本的歸納工作,是為揭示語法意義、語用功能奠定基礎的。同時,在教學中也能讓學生直觀、明了地了解“畢竟”所處的語境。
(二)對“畢竟”語法意義的總結歸納
首先,有不少學者都認為“畢竟”表示強調,雖然各家說法略有不同。景士?。?980)認為,“畢竟”有強調語氣,表示對某種事物或狀況的確認或肯定,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否認?!冬F(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1982)指出,“畢竟”強調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特點,不管怎么說,終究還是這樣;即使出現(xiàn)了新情況,原有的狀況也不容否認。祖人植、任雪梅(1997)認為,“畢竟”的詞匯意義和語篇功能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共同構成“畢竟”的意義:“畢竟”含強調語氣,通過強調某一情況而表明說話人的某種判斷、觀點或結論。張秋抗(2006)認為,“畢竟”的基本語法意義是表示強調,強調說話人帶有傾向性的主觀評價,有兩個派生義是強調結論和原因。董付蘭(2002)和王瑞峰(2011)等認為,“畢竟”在句中也是起強調作用。我們認為,只是籠統(tǒng)地說“畢竟”表示強調太空泛,沒能揭示出“畢竟”自身獨特的語法意義,解釋力不夠。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1980)認為,“畢竟”后面的話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結論。“畢竟”充分肯定重要的或正確的事實,暗含否定別人的不重要的或錯誤的結論的意思。史金生(2002)認為“畢竟”強調一個不因某種情況而改變的事實,這個事實可以是事物本身的特點,也可以是已經(jīng)或必將出現(xiàn)的某種情況、規(guī)律。陳秀明(2006)認為“畢竟”強調事物的某種最終性質、特點和情況,以說明存在或出現(xiàn)另一情況或觀點并不奇怪,并首次把存在或出現(xiàn)的另一情況或觀點分為“較為理想”的和“不理想”的兩種情況。呂海燕(2011)認為“畢竟”申明、突出某一不可否認的事件(性質、特點、事實)。在說話人看來,這一事件在當前語境下非常重要,事實上對某一結果的產(chǎn)生起決定性作用。其他相關事件的存在影響不了該事件的決定性作用。這樣一些比較具體的語法意義歸納,不但指明了含“畢竟”的分句的情況,而且也照顧到了“畢竟”出現(xiàn)的語境,關聯(lián)到了與“畢竟”共現(xiàn)的成分,比如史金生關聯(lián)到了讓步小句,陳秀明關聯(lián)到了結果小句,而呂海燕則兩者都關聯(lián)到了。
有些學者還提到“畢竟”有第二個意義:景士?。?980)認為“畢竟”強調某些事物最終還是出現(xiàn)了?!冬F(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1982)認為“畢竟”強調某種事情、現(xiàn)象到最后還是發(fā)生了,出現(xiàn)了。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張秋抗(2006)、陳秀明(2006)等。
作為意義比較空靈的語氣副詞,我們在歸納其意義時,既不能脫離所在格式和語境,又不能把語氣副詞的意義與所在格式、語境的意義混在一起,否則就不能對處于不同格式或語境中的同一語氣副詞作出較為一致的意義歸納。至于上述“畢竟”第二個意義是否有必要單列一項、是否可以和第一個義項合并在一起,還有待研究。
(三)“畢竟”和轉折關系
很多學者都注意到“畢竟”在語篇中常和轉折關系、因果關系共現(xiàn),這說明“畢竟”和這兩者在語義上是相通的。我們先來看“畢竟”和轉折的關系。
高書貴(2000)認為“畢竟”可以表示轉折,“即使沒有表讓轉的關聯(lián)詞,僅憑‘畢竟’也可以承擔讓步轉折的語義”。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把“這本書雖然有缺頁,但畢竟是珍本”改為“這本書雖然有缺頁,畢竟是珍本”,句子似乎是不成立的??梢姡爱吘埂北旧硎遣槐硎咀屴D關系的,只是它的意義和讓轉關系有相通之處,故能共現(xiàn)。
韓瑜(2008)指出“畢竟”和轉折關系共現(xiàn)的條件是,當“雖然”和“但是”所在的分句都是表述產(chǎn)生結果的條件,而產(chǎn)生結果的條件中有不利的條件也有有利的條件,其中有一條件是根本的,能影響結果產(chǎn)生時,“畢竟”才可以進入該轉折復句。
(四)“畢竟”和因果關系
有些學者在歸納“畢竟”的語法意義的時候,提到“畢竟”可以表示原因(張秋抗,2006;董付蘭,2002;王瑞峰,2011等),這說明“畢竟”和因果關系非常密切;但實際上兩者不完全相同。
董付蘭(2002)指出:含“畢竟”的因果句與一般因果句不同。一般因果句或者前后兩部分各表述一個既成的事實,“因為……所以”只對它們之間具有的因果關系進行說明與肯定;或者一個分句表述事實,另一分句則根據(jù)所表述的事實進行推斷。這類因果句可以是自足的,靜態(tài)的。而有“畢竟”的因果句必須是有語境做依托的活的動態(tài)話語。董付蘭還指出:一般來說,因果復句的語義焦點在后一分句上,而當“畢竟”出現(xiàn)在前因后果式的因果語句中,由于“畢竟”所標示的原因焦點是說話者有意強調的,其焦點強度要比處在自然焦點位置上的表果句大,有覆蓋自然焦點的可能,因此,表果句在不影響語義表達的情況下可省略。而根據(jù)王瑞峰(2011)的文章,表果句的省略,也是“畢竟”在表示原因時關聯(lián)詞“因為”有時不能出現(xiàn)的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行文自由、流暢的需要。關于“畢竟”和因果復句的共現(xiàn)情況,韓瑜(2008)指出,當“因為”所在的分句不是用以陳述事實、表示客觀因果關系,而是用于發(fā)表見解,表示主觀因果關系,是主觀上認為最終最本質的原因,或者推斷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時,“畢竟”才可以進入該因果復句。王瑞峰(2011)還解釋了為什么有些學者只看到“畢竟”與轉折的關系而沒看到與因果的關系。
“畢竟”與轉折關系、因果關系在語義上有相通,我們應該觀察到,但是也要注意到它們的區(qū)別之處,不能簡單地說“畢竟”表示轉折或者表示原因。
(五)“畢竟”后面的成分
張秀松(2008)討論的是“畢竟”義“到底”,有些分析同樣適用于“畢竟”。文章認為,“畢竟”義“到底”后面成分具有“唯一性”“對比性”“窮盡性”特征。
史今生(2002)專門分析了“畢竟是”后面的成分,認為“是”后面的名詞不表指稱,而表是屬性,強調的是名詞的內涵意義。還有學者分析了“NP畢竟是NP”這一格式,陳秀明(2006)認為,這里的“NP”都包含一種描述性語義特征,具有“異感性”,其中前一個名詞是分指用法,后一個名詞是統(tǒng)指用法。高文利(2004)認為,該格式中前面的名詞表有指,表示該事物的外延是該名詞所指對象的集合;表語位置上的名詞表無指,揭示事物的內涵,反映的是說話人對所指對象的含蓄委婉的評價,也反映人們對所指對象的非本質的偶有性質的主觀評價。這種結構一般語義不自足,需要采用“他比”“自比”的方式來限制后面名詞的語義可選性,消解語義模糊。
(六)“畢竟”的語義演變
史金生(2002)較為完整地考察了“畢竟”的語義演變?!爱吘埂弊钤绯鲇谖鳚h,一般為動詞或動詞性詞組,表示“終了、完結、歸結”等義。東漢時,發(fā)展為表“最終”的時間義副詞。然后又引申為強調事物的“本質屬性、不變的結論”。在唐代,“畢竟”出現(xiàn)了強調“已然的、不變的結論”的用法。宋代,在強調不變的結論的基礎上又產(chǎn)生了“必定、一定”的用法,強調的是“未然的、推斷的結論”。史金生還對比統(tǒng)計了《四世同堂》和《王朔文集》,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中“畢竟”的使用數(shù)量在增加,增加的主要是表示原因的用法。文章指出,“畢竟”語義的演變也是一個主觀化的過程,并在由表“必然的結論”發(fā)展出表示“特點”原因的過程中,具有了很強的篇章連接功能,在話語中越來越發(fā)揮其結構作用。
孫菊芬(2002)總結了“畢竟”在明清小說中的用法及各種用法之間的演變關系,指出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者的主觀認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還梳理了“畢竟”的副詞用法的發(fā)展演變,認為類推機制使得“畢竟”發(fā)展出了副詞用法。
二、“畢竟”的語用功能
(一)篇章功能
祖人植、任雪梅(1997)認為“畢竟”具有獨有的內在語篇功能,一個陳述句一旦使用了“畢竟”,就會自動強制性地要求按模式Ⅰ或模式Ⅱ的語義結構模式復制出自己獨特的連貫性語篇。文章還從信息表達的角度分析了“畢竟”的語篇功能:“畢竟”的語篇功能主要在——從第一重信息“對C的確定”到第二重信息“C具有某種屬性”,并要求與相應的預設信息參照,進而得出推斷——這一過程中體現(xiàn)。語篇功能是以語法意義為基礎的,“畢竟”之所以有這樣的自動強制性語篇復制功能,就是因為它的語法意義。所以我們在描述“畢竟”的語法意義時應該把語篇功能融入其中,這樣對語法意義的總結才完整和飽滿。
張秋抗(2006)指出,“畢竟”用于表原因的分句時,既可用于主語之前,也可用于主語之后,其連接功能特別突出,甚至有由關聯(lián)副詞向連詞發(fā)展的強烈傾向。這時的“畢竟”連接后續(xù)語句,雖然還帶有對所述事實或情況的肯定和確認的語氣,但客觀性大大增強,主觀評價義減弱,關聯(lián)義日益突出,也即篇章功能逐漸增強。
(二)緩和交際功能
張秋抗(2009)認為“畢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讓轉句中,強調不因某種情況而改變的事實,對前述命題內容(即讓步性的預設)進行了確認,為即將說出來的話語作出鋪墊,以減少所在命題可能產(chǎn)生的負面效果。這種元語用意識過程體現(xiàn)了說話人有意緩和交際,避免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便于聽話人接受。
(三)觸發(fā)預設
“預設”是人們交際過程中隱含在話語背后的雙方都接受的知識,某些詞可以作為提示引導說話者推導出句子的預設,這些詞就是“預設觸發(fā)語”。(季安峰,2009)“畢竟”就有這樣的作用。
祖人植、任雪梅(1997)分析了兩個語義模式的預設,認為模式Ⅰ的預設信息是:B不會因A而改變,而這是模式Ⅱ的推斷信息。Ⅱ模式的預設信息是:確認C意味著對B的確定,而這是模式Ⅰ的推斷信息。文章中只是在表里列出來,沒有單獨說明。高書貴(2000)的文章詳細研究了“畢竟”的預設,他從表讓步的聯(lián)言判斷[P∧(﹛P﹜→M1~Q)∧Q]的預設是P→M1~Q出發(fā),進行以下的操作:從復句中提取出畢竟分句Q,變換為預設1:M1~Q,然后寫出預設2的集合:﹛P﹜,再把預設1和2進行合取,最后把“畢竟”分句和預設1和預設2一起合取,得出和表讓步的聯(lián)言判斷一樣的公式。分析的結果是“畢竟”的第一預設是隱在深層的表否定的模態(tài)語句,第二預設是說明模態(tài)語句的原因支命題。張秋抗(2009)認為“畢竟”的預設是讓步小句,“畢竟”具有指明預設的功能,而預設信息都是以常理范疇為基礎通過推理實現(xiàn)的,“畢竟”在指明預設信息的同時凸顯對立屬性或事實,具有“反常理”的情態(tài)功能。但目前各位學者對于“畢竟”的預設到底是什么還沒有達成共識。
(四)表達主觀性
韓瑜(2008)發(fā)現(xiàn),“畢竟”所在的句子中常常有“巨大,太,很,最,極其,剛剛,第一次,許多,少數(shù),有限,全,都”等詞,這些詞在各自的語義或量級范疇里都應該屬于大量或小量,表達了說話人的主觀評議,是說話人情感的一種外顯形式,增加了說話人表達時的主觀性。文章還發(fā)現(xiàn),“畢竟”多用于特異語序,即多用于前果后因句,所在句對現(xiàn)實世界的描摹性弱,這種對時間順序的偏離也體現(xiàn)了“畢竟”的強主觀性。呂海燕(2011)總結了“畢竟”所表示的四種語氣,即表示服氣,表示不可否認的、肯定的語氣,表示無奈、無能為力的語氣,表示把情況往小里說、往差里說的語氣。
三、結語
在談到“畢竟”義的時候,很多學者都談到“畢竟”強調結論,我們認為這個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冬F(xiàn)代漢語詞典》關于“結論”的解釋是:①從推理的前提推論出來的判斷,也叫斷案;②對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的論斷”。從這兩個結論的解釋來看,前面有一定的推理、比較、選擇之后,得出來的判斷才是結論。但在下例中,有的文章把“畢竟”的作用分析為強調結論:
老年人是過來人,撫養(yǎng)、教育孩子有著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對孩子也耐心細致,照顧周到。但孫輩畢竟不是自己的兒女,中間“隔”一輩。
本例中“畢竟”后成分“(孫輩)不是自己的兒女”,在該語境中看不出是經(jīng)過推理、比較或者選擇之后得出來的判斷,只是一個事實情況。所以,如果說這里的“畢竟”強調結論不夠恰當。
王瑞峰(2011)分析了容易把“畢竟”分析為“強調結論”的原因——因為在很多句子中表示結果的部分是隱含的,有的學者就把“‘畢竟’X”當作說話人的觀點或結論,認為“畢竟”有強調結論的語義。其實,這里“畢竟”強調的還是原因,只不過由于說話人覺得通過前文的論述,自己的觀點或結論已經(jīng)很明顯,無須說明,將其省略了。如果僅從句子著眼,對于結果部分隱含的句子,我們容易得出“畢竟”有強調結論的語義,但如果從大的語篇,而不僅僅是句子著眼,我們能夠體會到“(因此)”項的隱含,而“畢竟”不是強調結論的。
另外,根據(jù)“畢竟”在句子中強調的內容來歸納語法意義,容易讓人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中是強調結論的,在另一個句子里卻是強調原因的呢?有的文章分析說,這是語義和語法交叉的結果。那具體是怎么交叉出來的呢?在邏輯上如何梳理?我們認為,在歸納“畢竟”的語法意義時,應該超越具體的格式或者內容,總結出能總括各種具體語境的一般性、普適性的語法意義,這樣才更有解釋力、說服力,邏輯上也更為清晰。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1957級語言班編.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Z].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陳秀明.評注性副詞“畢竟”“到底”“終究”“究竟”的對比
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6.
[3]董付蘭.“畢竟”的語義語用分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02,(3).
[4]高書貴.“畢竟”類語氣副詞與預設[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0,(6).
[5]高文利.淺議“N畢竟是N”[J].本溪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
2004,(4).
[6]韓瑜.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氣副詞“畢竟”研究[D].長春:吉
林大學,2008.
[7]景士俊.現(xiàn)代漢語虛詞[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
[8]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9]史金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的語義功能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
2002.
[10]孫菊芬.“畢竟”在近代漢語中的發(fā)展演變研究[J].海南大學
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3).
[11]王瑞峰.“畢竟”語篇的語義結構類型[J].寧夏大學學報(人
文社會科學版),2011,(5).
[12]張秋抗.語氣副詞“畢竟”的語義分析[J].漢語學習,2006,
(4).
[13]張秋抗.現(xiàn)代漢語“畢竟”類副詞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
學,2006.
[14]張秀松.“畢竟”義“到底”句的主觀化表達功能[J].語文研
究,2008,(3).
[15]祖人植,任雪梅.“畢竟”的語篇分析[J].中國語文,1997,
(1).
(呂海燕 遼寧大連 大連外國語大學漢學院 11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