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在同一時間,全民族所有人不由自主、步調(diào)一致迸發(fā)出的認知和行為,突兀地問一句為什么,回答者在窘迫中,似可懷疑這是一出惡作劇。最簡單的舉動最不好解釋;最普遍的集體行為最不好答疑。比如過年。
對過年,這個中華民族13億人不由自主、步調(diào)一致的認知和行為,我們盡可以從文化、傳統(tǒng)、地域、民情、生產(chǎn)方式等各方面予以闡釋,這涉及歷史、地理、社會和經(jīng)濟等若干學問。但當一個日子引發(fā)了全民族集體無意識,就先要由一門學問來解釋了,這就是社會心理學。13億人在一個日子里認知和行為完全一致,于個人、集體和民族,這是為什么?
過年嘛,就是過年嘍,哪有為什么。這也許是每個探問者得到最多的答案。過年就是過年,這是過年本位,一個頗自然、頗本真、頗隨和的認知。是啊,過年就是過年,它是所有民間節(jié)日中最大的期待,是短時間不用去單位辛苦勞作的絕對放松,是親朋好友聚坐一起的溫馨舉杯,是煙花炸響升空后的癡癡仰望。當然,過年也是操持、酒醉、疲憊和酣睡。
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诖⒎潘?、舉杯和仰望呢?
因為欠缺,所以期待。人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慣常的日子里,我們是領(lǐng)導(dǎo)、下屬、同僚、生意伙伴、競爭對手。但這只是社會關(guān)系總和的一小部分。我們還是兒女、父母、三叔、四舅、朋友、閨密。我們要以過年的方式,盡可能地落實自己的全部身份,盡可能地接近社會關(guān)系總和。
因為緊張,所以放松。一年300多天,為求學、入職、升遷、提薪,總之為了自己有更高檔次生活,我們在塵與土中追三十功名,于云和月間行八千里路。如劉歡所唱:你太累了,也該歇歇了!但別人不歇,你如何敢歇!只有在全民都不得不進港的那幾天,你才敢有一個怯怯的停泊。
因為祝福,所以舉杯。年邁的父母平時不愿因自己的事打擾你,唯有春節(jié),他們才敢理直氣壯地讓你上灶、洗碗,他們會從你干活的情緒和節(jié)奏中,捕捉你這一年的境遇和心情。這種捕捉也許不盡準確,因為上有老下小的你,哪怕心情再陰郁,也要裝出飽滿,給老小一個歡樂的除夕。
因為愿景,所以仰望。從年后第一天開始,我們又將跌入年前300多天那樣的職場拼殺中。目的是為親人生活更好,手段上卻不得不經(jīng)常忽視親情,真是無奈的現(xiàn)實。期盼新的一年,社會好、職場好、親人好、自己好,以彌補和淡化這種種無奈,為下一個春節(jié)添加更加酣暢的愉悅。
為什么過年,從來都是個體心目中的自問自答。心里有,天地知,只要順應(yīng)心底那個純真的默念,春節(jié)和春天就是你的——大抵就為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