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語文教師都在有意或無意地運用“語用學”的知識進行著閱讀教學。簡單地說,“語用”就是使學生能在一定的語境中正確、合理、妥帖地進行表達,并將已學過的字、詞、句、段、篇等內(nèi)容,根據(jù)語境的需要,加以規(guī)范、恰當、個性地運用。有效的語用學習,要跟內(nèi)容理解、情感陶冶、學法指導相融合,才能進入文化意義上的語用妙境,才能真真切切地看到學生在短短40分鐘里由陌生到熟悉、由不會到會的學習成長過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站在語用的高度對教材進行透徹的解讀,讓課文的語言表達和寫作特點成為“語用型”教學的內(nèi)容,要從文中尋求訓練學生某種能力的最佳點,選準“語用”訓練的內(nèi)容,促進文本言語的“增值”。下面就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竹石》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例來具體談談。
【片段描述】
片段一:點字品句
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玩“點字品句”的游戲。要求學生點詩句中的一個字,讓其他學生對出帶有這個字的那句詩,并猜猜為什么要點這個字。
學生點字:“青——咬定青山不放松”“根——立根原在破巖中”。
師:這個字可不是隨心所欲亂點的哦,點的這個字須能反映竹石堅勁、不怕困難的品質(zhì),要對解讀課文有幫助的。老師先來示范點一個字。
師:“原——立根原在破巖中”,誰來猜猜老師為什么要點這個字?
生:“原”說明竹子原來就生活在破巖中,本來就生活在破巖中,寫出了它不怕困難……
生:對于“破巖”這樣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竹子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說明它的生命力很強……
(根據(jù)學生交流,相機點撥朗讀)
師:誰能學著老師的樣子來點一點?
生:“咬——咬定青山不放松”“還——千磨萬擊還堅勁”……
(學生交流點字理由,過程略)
片段二:情感嫁接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感悟了竹子經(jīng)歷的種種磨難,風吹、雨淋、霜凍、雪壓,的確是“千磨萬擊”?。〉娙艘磉_的僅僅是竹子的“千磨萬擊”嗎?
(學生都說不是,但說不出所以然,課堂陷入一片沉寂)
師:如果說竹子所遭受的千磨萬擊主要是一些風雪欺壓、泥石流等自然環(huán)境的磨難,那么詩人鄭板橋所遭受的千磨萬擊又是些什么呢?
(補充鄭燮生平背景資料)
鄭燮,號板橋,被稱“詩書畫”三杰,特別擅長畫竹。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一生清正廉明、剛正不阿,不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百姓受災時,他曾不顧上司阻攔,開倉救濟,觸怒了上司被罷官。臨別時,百姓夾道相送,鄭板橋向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桿。”從此,鄭板橋回鄉(xiāng)以畫竹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氣節(jié)的一生。
師:看了這段文字,結(jié)合“千磨萬擊”,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讀了這首古詩,我明白那堅韌不拔的竹子就像是詩人鄭板橋,他剛正不阿,一心為民。
生:這首古詩寫的不僅僅只是竹子,更是詩人正直無私、不畏權(quán)貴的真實寫照。
……
【教學反思】
一、點字品句,促進教學互動的語用訓練點
在教學預設時,我選擇了能促進教學互動的“點字品句”語用訓練點,關注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自我感悟,改變了古詩教學由教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tǒng)做法。一開始,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遇到了一定的障礙,學生雖會點字,也會對出相應的詩句,但所點的字對文本感悟來說并沒有實際意義。針對這個學情,我進行了相應的點撥,并示范點了一個字,讓學生對相應詩句,猜猜老師為什么要點這個字。通過教師示范和相互交流,學生明白這個字必須通過自主閱讀、自我感悟所得。而讓學生來猜一猜點這個字的理由,旨在通過生生互動,構(gòu)筑起一個自由對話、文本感悟的平臺,為學生語用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從學生交流來看,文本的價值在點字、猜理由的環(huán)節(jié)中得到了絕妙的提升,且水到渠成、教學無痕。
二、情感嫁接,挖掘文本內(nèi)涵的語用訓練點
詩中的“千磨萬擊”是語用訓練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其背后的情味和意蘊都將在這個“意象”的召喚和引領下噴涌而出、一瀉千里,在挖掘文本內(nèi)涵、析解言外之意、進行語言遷移和運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在讓學生理解“竹子經(jīng)歷千磨萬擊”后,穿插了“鄭板橋的千磨萬擊”,并拋出疑點——詩人寫的難道僅僅是竹子嗎?學生們似乎都明白不僅僅是竹子,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教學一度遭遇了碰壁。顯然是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與文本內(nèi)涵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學生的思維受阻,語用訓練缺乏一個階梯。于是我適時補充了鄭板橋的生平背景資料,以此來觸發(fā)學生。實踐證明,通過背景資料的閱讀,學生成功地進行了情感嫁接,由不知所以然的淺度語用上升為理解更透徹、感悟更豐滿的深度語用,走出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生命,因語用而綻放;理性,因語用而溫潤;意蘊,因語用而開掘;語技,因語用而提升。語用,已成為我們語文課堂上不容忽視的關鍵詞。讓我們用語用學的觀點來關照語文教學,以自己的力推動學生的力,以自己的智開啟學生的智,真正開辟出一片屬于師生共有的語文天地。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雙梅小學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