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做作業(yè)的目的在于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并使知識轉為能力,從而提高綜合素質。因此,組織好學生的作業(yè)對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作業(yè)的能力和習慣、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墒窃谀壳暗慕虒W實踐中,由于教師對作業(yè)設計的意義認識不足,又缺乏有效的作業(yè)設計理論與方法的指導,作業(yè)設計常常不夠理想。
教育心理學認為,小學生做作業(yè)的心理是:喜新、求趣、厭煩感產生快。那么該如何針對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從不同的層面來給學生設計作業(yè),提高作業(yè)的藝術性呢?
一、精講多練 當堂鞏固
教學中應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精講多練。課堂上教師應盡量節(jié)余出時間讓學生當堂練習。這樣做的好處是:(1)當堂練習不摻假,基本沒有水分,學生當堂練習,教師當堂檢查,及時反饋,能準確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做到及時查漏補缺;(2)當堂練習迫使學生養(yǎng)成上課專心聽講、做題時獨立思考的好習慣;(3)當堂練習改變了部分學生作業(yè)草率、磨蹭、拖拖拉拉的不良習慣,養(yǎng)成了學生的時間觀念,提高了作業(yè)效率。
曾見過一位低段教師這樣布置課堂作業(yè):當課堂時間還剩下10分鐘時,她結束了講課,對學生說:“孩子們,今天我們共學習了××個生字,現在讓我們來寫一寫,已經會寫的就不要再寫了,如果你認為自己還不會寫的,就把這個字寫三遍,這三遍的要求可是不同的哦!第一遍要求寫得正確,第二遍要求寫得漂亮,第三遍要求更高,要正確、漂亮又寫得快。聽清楚了嗎?”當學生回答“聽清楚了”的時候,教師發(fā)出了開始寫的號令。這樣留作業(yè),講究一定的藝術性,學生樂于接受。
二、突出重點 因文設題
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業(yè)時,要做到目標明確,形式多樣,不搞簡單的重復,突出重點,有針對性,既少又精,力求通過練習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如教學完《開國大典》一文,一位教師給學生留下了這樣的作業(yè):“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家庭作業(yè)是根據《開國大典》中的會場一段內容,畫一張‘天安門廣場圖’,看誰畫得準確、形象。明天我們將舉行一次語文作業(yè)展覽。”面對這樣的作業(yè),學生們欣然接受,踴躍完成。在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寫景文、古詩都適合設計這樣的作業(yè)。如學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畫畫李白在黃鶴樓舉杯送別孟浩然、目送孟浩然所乘的小舟在長江上漸行漸遠卻依依不舍的動人場面;也可以模仿所學古詩原作寫一首詩,不必追求詩的押韻、對稱,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做一回小詩人;學了《花鐘》一課,可以讓學生學習花鐘的寫法,仔細觀察周圍的植物,記錄它們開花的時間,按開花時間的先后順序,把植物的名稱記錄在自畫的鐘面上,并通過各種途徑了解這些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學了《長江三峽》,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創(chuàng)作一幅課文插圖,變文字為畫面,使學生學得更活更實;學了《五彩池》,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片段進行錄音,并在班上開展錄音朗讀比賽……這樣的作業(yè)布置,形式多樣有趣,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分層布置 因材施教
對于一個班級、一門學科而言,學生的學習水平不盡相同,如果作業(yè)千篇一律,所有學生都做相同的作業(yè),就會出現一些問題。作業(yè)過易,學習水平高、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就會有吃不飽和吃不好的感受;作業(yè)太難,基礎差的學生又會感覺吃不消,只好抄襲他人作業(yè)應付教師。這樣的作業(yè)方式不利于各類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留作業(yè)時可以指定一些題目作為最低程度都能完成的作業(yè),而另外布置一些習題,讓學生自行選擇。這樣做的目的可以避免直接對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如盛新鳳老師在上完了《春日》和《游園不值》這兩首詩后,設計了這樣的作業(yè)。
師:學完這兩首詩,盛老師有一個提議!平時,咱們這個作業(yè)都是誰布置的?
生:老師。
師:想不想做老師?
生:想!
師:敢不敢做老師?
生:敢!
師:好,今天盛老師就給你們這個權利。你來設計一個作業(yè),可以給大伙兒設計,也可以給自己設計!根據這兩首詩,你想設計一個什么作業(yè)?
生:課外收集一下關于“春天”的詩文。
師:好啊。需要嗎?做得到嗎?
生:讀詩!
師:有自己的想法!
生:創(chuàng)作一首寫春天的詩!
師:好,那從你開始,好不好?
生:依據詩句畫圖畫。
師:這個作業(yè)有創(chuàng)意,非常好!
生:把詩的題目換一下!
師:可以?。?/p>
生:把詩改一下。
師:改成現代文,寫下來,是不是?
生:是。
師:寫也有了,再說!
生:我覺得可以讓同學們將詩中不滿意的詞找出來,改一改!
師:你的意思是向古代的詩人挑戰(zhàn),改一改他們的詩,對嗎?
生:是。
生:我們還可以對這兩首詩評頭論足。
師:好,這些作業(yè)我們平時都沒聽說過。設計好了作業(yè),盛老師還有一個提議,下節(jié)課,我們上節(jié)活動課,形式呢,就是把大家的作業(yè)展示一下,咱們起一個主題名:新世紀第一春。不滿意,還可以改!
盛老師設計這樣的作業(yè)等于讓學生選擇“自助餐”,使學生有了一個較為寬松的選擇范圍,使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yè),提高語文能力。
四、形式多樣 激發(fā)興趣
多數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狀態(tài)都是被動的,教師應幫助學生從被動作業(yè)向主動作業(yè)轉化。教師可以采用各種切實有效的手段,把作業(yè)設計得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設計的作業(yè)應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在增強目的性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充分發(fā)揮他們好奇心重、愛動手、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yǎng)與活動互相貫穿,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參與學習。
我們可以設計觀察性的作業(yè),如養(yǎng)小蝌蚪、種蒜苗,觀察其生長的過程,觀察大自然的四季變化,寫觀察記錄;可以設計興趣性的作業(yè),如成立童話、故事小組,收集、匯報故事、童話,成立朗讀、演講小組,經常開展朗讀、演童話、“談天說地三分鐘”等活動;可以設計競賽性的作業(yè),如賽詩會、速讀會、語文智力有獎游藝會、成語接龍等;可以設計游戲性的作業(yè),如猜謎語、游戲作文、對對聯(lián)等活動。通過這些諸多形式的作業(yè),讓學生嘗到作業(yè)的甜頭,學生就會主動、積極地去完成作業(yè),甚至還會達到自己找作業(yè)做的較高境界。
所以,我們的語文作業(yè)設計應該是頗具匠心的。應給學生布置一些花時少、設計精、形式活的作業(yè),應努力根據學生不同知識水平和作業(yè)能力來布置作業(yè)。只有這樣留作業(yè),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也只有這樣留作業(yè),才能使作業(yè)新穎、富有情趣,使學生樂于完成,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得到扎扎實實的訓練和提高。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暨陽小學 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