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鐵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每日都承載著大量的運輸任務,為此,其安全性問題也將成為保證人們生命安全的重點任務。本文主要對車站地鐵人員的疏散性問題進行探究,并利用計算機仿真模擬的方法進一步論證通過怎樣的方法,可以在最大可行性范圍內保證人們的人身安全。
【關鍵詞】地鐵車站人員;疏散;計算機仿真
地鐵車站屬于人群高度集中的重要公共場所,當車站內發(fā)生緊急事故時,如何保證人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安全的疏散撤離,將成為本文探究的重點。文章主要利用計算機對人員疏散過程進行模擬仿真,來獲取人員疏散的時間及其動態(tài)過程,再通過對實際情況的綜合分析處理,進而優(yōu)化地鐵人員的疏散預案,在最大限度保證人身安全。
一、目前地鐵車站內的狀態(tài)探究
我國地鐵設計規(guī)范中明確指出“樓梯及疏散通道的寬度,必須保證其在高峰期發(fā)生事故的情況下,人員能夠在六分鐘之內全部安全疏散完畢”。因此,在傳統(tǒng)意義上來講,人們通常采用數(shù)學公式計算的方法來確定列車滿載人數(shù)、高峰候車人數(shù)、樓梯間寬度以及人群遇險時的反應時間等等,并通過對以上綜合數(shù)據(jù)的處理得出具體的疏散時間。如果計算結果大于六分鐘,則必須重新考慮疏散通道的位置寬度及其布置情況,以滿足規(guī)范要求[1]。
利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方法來計算疏散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其只考慮到疏散道路的理論寬度,卻忽略了設計布置及其距離上的問題,且在計算過程當中,只要保證疏散寬度不便,不論布置環(huán)境如何,其所得出的疏散時間也都將保持一致,從而無法在實際當中獲得應有的疏散效果。除此之外,在疏散過程當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會使得其整體人群呈現(xiàn)出復雜的現(xiàn)象,例如:不同的車站布局、疏散情況、人員心理都會使疏散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員疏散帶來困難[2]。
因此,使用計算機仿真技術來模擬控制疏散全程,通過分析人員的分布情況、疏散時間等方法來對空間布局及相關環(huán)境進行設計,從而保證人們能夠在正常時間范圍內準確的疏散到安全地點。
二、地鐵車站疏散的計算機仿真模型
對地鐵車站的計算機仿真模型來說,人們通常采用元胞自動機建模技術來對其進行仿真模擬實驗。這種模擬技術的主要工作原理主要表現(xiàn)在:二維網格具有多種狀態(tài),在仿真模擬運行中,不同的單元格都會按照與其相鄰的狀態(tài)進行及計算,并進行自我狀態(tài)更新,而每更新一次,仿真也完成了總任務的一小步。
對元胞自動機建模技術而言,其本身具有結構簡單、運行能力強、硬件配置要求較低、易于操作、成本低等特點。由于該技術對交通仿真較為適合,因此,人們普遍將其運用到車流運行仿真及其人行運動仿真當中,以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
我國地鐵交通采用元胞自動機建模技術,其主要作用是模擬人員疏散,在模擬狀態(tài)下,操作人員將從每個單元格移動概率入手,判斷全體人員的移動情況,最終模擬疏散時間。在利用計算機模擬構建模型時,首先應考慮到單元格移動的因素:第一,若該單元格被某物體或人員占據(jù)時,將導致該單元格不可達。第二,若該單元格靠近出口,則將會有更多人出現(xiàn)在單元格及其周邊單元格范圍內。考慮到以上兩點因素后,再按照概率論的方法進行人員災害心理探究,從而正確建立地鐵人員疏散模型。
在利用計算機進行仿真模擬的過程中,并沒有預先設定好個人及其人群整體的行動速度,因此,將要求仿真人員利用主觀行動速度作為人員的行動速度進行計算。
三、對某車站進行模擬仿真疏散實例
利用計算機仿真模擬技術,不但可以對地鐵車站內的環(huán)境進行布局設置,同時,還可以對疏散方案作出評價。對計算機所作出的評價主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對評價而言最為重要的指標即為人員的疏散時間,且硬性規(guī)定,凡疏散時間不符合地鐵設計規(guī)范要求方案的將一律重新設定,加以改進并做跟蹤處理,以保證二次設計符合要求。第二,要求在人為疏散的過程中各個出口的擁擠狀況相當,如果出現(xiàn)個別路口擁堵的現(xiàn)象發(fā)生則應及時對預先布局及其疏散計劃進行整改[3]。
本文運用計算機技術對某地鐵車站進行疏散設計仿真模擬,疏散前車站內情況分布:一輛約兩千人的滿載列車、站臺隨機分布約400人。參照成年人正常行走步數(shù)距離及其速度進行計算,得出行人的行走速度,約為每秒1.2米。利用以上數(shù)據(jù)及其它數(shù)據(jù)綜合計算得出,在列車正常??空镜那疤嵯?,疏散全部的兩千多人,且加上設備運轉等候時間,其正常疏散的平均時間需約300秒。地鐵設定規(guī)范要求疏散時間必須小于360秒,因此,該車站的設計符合人員基本疏散要求,可以正式投入建設并使用。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利用計算機仿真模擬對人員進行時間疏散預算,比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方法預算更具優(yōu)勢。傳統(tǒng)的計算方法無法對特殊環(huán)境進行設定,而計算機模擬技術則可以再現(xiàn)地鐵站內設計,對車站內的布局、行人身體及心理狀況、疏散通道的寬度等進行設定,從而判斷眾多因素對人員疏散時間所產生的影響。利用這種方法來對疏散時間進行計算,而由此所得出的結果也比傳統(tǒng)的計算方法更加精確,真實可靠。除此之外,采用計算機仿真模擬技術,可以最為直接的對整個疏散過程及人員的分布情況進行實時的動態(tài)觀察,從而找出最適合地鐵站內部的疏散設計,同時,也為車站的布局提供參考[4]。
本文主要對地鐵車站內部人員的疏散進行計算機模擬預算,且通過模擬仿真的方法可以有效獲取人員的疏散時間,以及人群的整體動態(tài)過程,從而為車站內的布局及其疏散的預算處理打下基礎。計算機模擬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基本鐵路設計的規(guī)范要求,可及時的了解站內人員的心理及其周邊情況。由此可見,在地鐵車站的整體設計過程中,車站人員疏散的計算機模擬仿真又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王浩,洪玲,徐瑞華.突發(fā)事件下地鐵車站人員疏散引導分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2,01(06):70-74.
[2]葉永峰,蔣燕鋒,胡群芳.地鐵車站人員安全疏散仿真理論分析與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03(06):39-45.
[3]趙雪,駱晨,李康.基于元胞自動機的地鐵車站應急疏散模型仿真[J].現(xiàn)代交通技術,2013,05(12):75-77.
[4]劉方,翁廟成,廖曙江.高架式輕軌車站人員疏散仿真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11,03(08):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