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近代中國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社會是一種畸形的社會。中國由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國家演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國家是有一個過程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列強侵華的屈辱史,它警示我們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學生應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中國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它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強不息,不畏強暴的民族,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毛澤東指出:\"中國人民百年以來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英勇斗爭使得帝國主義至今不能滅亡中國,也永遠不能滅亡中國\"。中國人民的百年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爭推動中國社會不斷前進。
毛澤東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根本依據(jù)。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當然還有別的矛盾,這些矛盾的斗爭及其尖銳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發(fā)展的革命運動,偉大的近代和現(xiàn)代的中國革命是在這些基本矛盾的基礎上發(fā)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近代中國之所以沒有完全淪為殖民地主要是因為中國人民的堅決反抗,加之帝國主義在華利益矛盾使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霸中國\"。
近代中國之所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國主義的侵略,毛澤東指出:\"中國封建社會的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慢慢地發(fā)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中國腐朽的封建主義制度也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重要原因。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倪^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
2 悲慘的演變歷程
2.1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最強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廉價的工業(yè)原料,英國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清政年統(tǒng)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直接原因;林則徐禁煙運動。時間1840年-1842年,結果:清政府戰(zhàn)敗(戰(zhàn)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朽),被迫簽訂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其主要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國進出口貿易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2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時間:1856年-1860年,經過: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洗劫焚燒圓明園。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化的程度進步加深,具體表現(xiàn)為喪失了大片領土,主權受到嚴重的侵害。
2.3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1860年,太平軍逼近上海,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tǒng)領,1860年8月太平軍將領李秀成指揮太平軍在青浦重創(chuàng)洋槍隊,1862年在浙江慈溪戰(zhàn)斗中打死了洋槍隊頭目華爾。
2.4 收復新疆。1865年,中亞浩罕國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進入新疆,逐步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19世紀80年代初通過談判中國從俄國手中收復了伊犁,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清政府于1884年設立新疆行省。
2.5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原因: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制定了以侵華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時間:1894年-1895年;經過:黃海大戰(zhàn)——民族英雄鄧世昌英勇抵抗壯烈犧牲。威海衛(wèi)戰(zhàn)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結果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內容:割地,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影響:甲午中日戰(zhàn)爭引發(fā)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和半殖民地化程度。
2.6 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原因: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不斷高漲,帝國主義借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聯(lián)合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時間: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內容為: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郊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影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 閱讀——鞏固——提高
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列強不斷發(fā)動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強迫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一步步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中華民族陷入苦難深重和極度屈辱的深淵。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劇,中華民族與外國列強的矛盾日益尖銳。中國人民在國勢日益沉淪中同仇敵愾,進行了頑強抗爭,為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爭篇章。這是鴉片戰(zhàn)爭后至20世紀初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的一條鮮明主線。
(1) 請你列舉中國近代史上中國與列強簽訂的三個重要的不平等條約,并說出他們的影響。
(2) 中國人民在國勢日益沉淪中進行了頑強的抗爭,請你列舉三例中國人民武裝反抗外來侵略的事例和三位武裝反抗外來侵略的英雄人物。
(3) 在這些戰(zhàn)爭中你體會了中華民族的什么精神,試著用一句口號來表達這種精神。
(4) 北京是近代中國發(fā)展的縮影,中國近代前期(1840-1919年)在北京發(fā)生的哪一件歷史大事給你的印象最為深刻,請寫出該事件的名稱,并結合其內容和影響談談你選擇的理由。
4 小結
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的報告中指出:近代中國鴉片戰(zhàn)爭后,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一個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個任務是為后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一大歷史任務已經完成,現(xiàn)在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第二大歷史任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