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結(jié)束的香港秋拍整體情況來看,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并沒有受外部經(jīng)濟環(huán)境影響而呈下跌走勢,成交狀況相對平穩(wěn)。隨著香港蘇富比、保利香港、中國嘉德(香港)的相繼落槌,三家拍賣巨頭共吸金41.05億港元,拍賣結(jié)果基本符合預(yù)期。
瓷器方面,嘉德此次香港秋拍的壓軸專場“觀古—瓷器珍玩工藝品”,舉槌不久便全場爆滿,“清雍正黃地青花纏枝花卉紋荸薺瓶”、“清乾隆仿汝釉雙耳三足魚簍尊”、“清乾隆銅胎畫琺瑯黃地纏枝花卉紋龍首耳觚一對”、“清乾隆墨彩山水詩文筆筒”等拍品,分別以2,760萬、1,380萬、586.5萬、494.5萬港元高價成交,后兩件分別高出估價5倍和8倍,成交近億元。香港蘇富比10月8日共辦7場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秋拍,總成交額6.988億港元,其中,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蒼龍教子”圖罐以9,420萬港元拍出,刷新清代單色釉瓷器拍賣紀錄。香港保利此次首次推出稽古專場,從中國文化底蘊出發(fā),在佳士得和蘇富比的競爭中找到一條險勝之路。參拍的瓷器藏品青花折枝花鳥抱月瓶、孔雀綠鏤雕蓮?fù)邪思樗南祷ü蕖⒁莞G刻花梅瓶,也分別以354萬、330.4萬、507.4萬港元拍出。在相對平穩(wěn)的瓷器市場中,哪些藏品更得藏家寵愛,哪些又令人望而卻步,哪些還需要藏家三思,則是在接下來的秋拍火拼中需要各位舉牌者靜一靜的。
私人珍藏:成交護身符
私人收藏因多出于資深藏家,來路清楚,流傳有序,所以備受市場與藏家們的信任與青睞,許多高價精品都是出自私人珍藏。此次“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蒼龍教子’圖罐”之所以能破紀錄,最主要還是因其顯赫的傳承,此罐來源可追溯到Loch 勛爵(1827-1900)舊藏,其后被英國威爾特郡放山居Alfred Morrison(1821-1897)收藏,隨后為Margadale 勛爵收藏,這條收藏脈絡(luò)以清代陶瓷收藏聞名,在拍賣界也有極高權(quán)威。早在2010年的香港蘇富比秋拍戴潤齋專場上,出于同一收藏脈絡(luò)的“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紋葫蘆瓶”曾以2.2億港幣高價破該品類拍賣紀錄。
在接下來的秋拍中,上海佳士得秋拍有來自日本松下家族珍藏的清乾隆粉青釉刻古銅器紋尊、日本萬野美術(shù)館清乾隆門采龍紋盤,以及日本滋賀円滿院舊藏的南宋建窯兔毫盞連剔犀盞等日本私人珍藏精品;北京匡時有清嘉慶松石綠地粉彩寶相花紋蓮子壺,此壺由日本藏家田路周一舊藏并帶有出版,曾在倫敦蘇富比2008年春拍拍出,流傳也較為可靠。除日本私人珍藏外,北京嘉德將呈現(xiàn)國有文物商店舊藏的清雍正檸檬黃釉杯一對;北京誠軒一款清雍正米黃釉礬紅彩三魚五福紋盤一對,是美國著名收藏家保羅·白納德舊藏; 北京匡時推出的清雍正粉青釉淺浮雕纏枝蓮紋碗一對,源自何東爵士家族基金會舊藏,1992年展出于倫敦,都屬來源比較可靠的拍品。
日本私人珍藏數(shù)量多
此外,香港秋拍中,由日本傳奇古董商坂本五郎收藏的“元青花‘百花亭’記人物圖梅瓶(不全)”則以484萬港元成交;來自日本細川家族的“逸韻相承:細川家族藏中國藝珍”專場也以1.59億港元完成其首次亮相,此專場為細川氏乃日本望族,屬清和源氏的分支,始祖是與足利尊氏共同作戰(zhàn)的頼有,細川家族七百多年來聚寶萃珍,藏品涵蓋手稿、古籍與書畫等,于永青文庫展品中可見一斑。此前,備受關(guān)注的在紐約舉槌的蘇富比宋瓷專場“藝海觀濤”,是來自日本的坂本五郎珍藏。
拍場上之所以有如此多日本的舊藏、私藏瓷品,因為日本人是除中國人之外最熱衷于收藏和研究中國陶瓷器的國家之一。早約15世紀,日本對中國文化和古物的喜愛及理解就已經(jīng)很深,現(xiàn)在日本所存最古老的中國陶瓷器物是法隆寺傳世的唐代青瓷,日本人原來最感興趣的是唐三彩,現(xiàn)在東京靜嘉堂文庫藏有不少三彩壺,它們原屬巖崎收藏。在日本,也有不少宋代的瓷器,小山富士夫先生是日本研究宋瓷的先驅(qū)人物,宋瓷也是日本人非常喜歡的一種瓷類,以定窯和磁州窯的瓷器居多,其中又以定窯白瓷加金彩的瓷器最為突出。開設(shè)于1966年,由日本石油公司“出光興產(chǎn)”的創(chuàng)立者出光佐三歷創(chuàng)立的出光美術(shù)館,其收藏的中國青瓷和白瓷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私人收藏體系。因此,藏家在眾多私人收藏專場中,不妨重點留意日本私人珍藏的瓷器拍品。
官窯、單色釉一路領(lǐng)先
對于瓷器而言,傳統(tǒng)官窯類價格一直比較穩(wěn)定,每年呈平穩(wěn)上升趨勢,受行情影響因素不大,這類品種換手較快,很多初入收藏領(lǐng)域的藏家多會從傳統(tǒng)官窯入手,較受行家追捧。此次北京嘉德在秋拍將推出清乾隆釉里紅團龍紋葫蘆瓶,印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屬官窯中的上乘之作。北京誠軒此次推出數(shù)對雍正官窯盤,包括單色釉、斗彩、青花等不同品種,如清雍正米黃釉礬紅彩三魚五福紋盤一對,屬于品種少見、工整細膩的雍正官窯精品。
此次破紀錄的“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蒼龍教子’圖罐”就屬于宮廷御用,像此類清三代宮廷御窯的立件,是當下較受收藏家追捧的品種,加之流傳有序,創(chuàng)下記錄在情理之中。隨著“蒼龍教子圖罐”的破紀錄,粉青釉市場越來越受到藏家重視。在瓷器版塊里雍正時期的瓷器是賣得最好的,而雍正時期瓷器里賣得最好的則是單色釉,單色釉里又屬青釉最養(yǎng)眼。單色釉瓷的燒制難度較大,流傳至今的單色釉瓷多為官窯出品,民間流通的相對較少,當單色釉沒有刻工,只有胎、釉、款時,要求藏家更注重器物本身的造型、胎釉結(jié)合程度和款識的書寫規(guī)范與否,單色釉相對其他品類而言也更考驗藏家眼力。
單色釉瓷器多年前就已現(xiàn)身香港拍場,并不斷創(chuàng)出高價。200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以6,753萬港元拍出。同樣是香港蘇富比,2012年春拍“天青寶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專場中,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最終以2.786億港元成交,超過最高估價3倍之多,不但創(chuàng)下當時宋瓷的世界拍賣紀錄,也讓許多機構(gòu)和行家意識到單色釉瓷的藝術(shù)價值和市場潛力。在國際收藏市場中,單色釉符合西方現(xiàn)代美學(xué)中的極簡主義、色塊理論等對造型和色彩的純粹追求。往年單色釉瓷只是屬于瓷雜中的一項,但自去年起,越來越多的拍賣行大幅增加單色釉瓷的上拍數(shù)量,在瓷雜版塊整體表現(xiàn)平平時,單色釉瓷的成交情況一直比較穩(wěn)定。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于單色釉,單色釉在宋代就進入了蓬勃發(fā)展的時期,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單色釉瓷器的燒制工藝達到鼎盛。對于藏家而言,明清官窯單色釉相對更保險,當然價格也偏高,而晚清單色釉瓷在燒造技術(shù)和市場價格上都是不錯的選擇,適合長期投資,性價比較高。
佛教藝術(shù)等風來
早在2006年香港蘇富比一場秋季拍賣會上,一尊“明永樂鎏金釋迦牟尼坐像”以1.2359億港元成功拍出,創(chuàng)下中國佛像藝術(shù)品迄今為止世界拍賣最高紀錄,金銅佛造像的投資前景和升值空間可見一斑。
此次秋拍,在蘇富比香港“未了情園典藏青銅器”專場中,147件來自德國建筑師郝思曼(Ulrich Hausmann)珍藏的拍品共錄得34,341,250港元總成交額,單價由5,000港元到3,040,000港元不等,可見此一版塊藏家的鑒藏品味涵蓋了市場的不同層面。
保利香港秋拍中,除了貫穿南北朝至清代的金銅和石雕造像作為主力,更有被喻作盛世丹青的清代唐卡和數(shù)件精彩別致的沉香杯。另外還推出了“東渡,西來”—禪林名僧墨跡與中、日、韓佛教美術(shù)專場和“稽古”—宋代瓷器、銅器和石雕專場,當中,最高價作品是以1,416萬港元成交的銅鎏金觀音菩薩像;北齊石雕釋迦牟尼立像起拍價為280萬港元,經(jīng)多輪競價最終以732萬港元高價成交;另一件東魏至北齊的石雕盧舍那法界人中像更以高出低估價6倍的價格成交。
翰海拍賣公司從2006年秋正式成立佛像法器部,設(shè)立了專門的金銅佛專場拍賣。從2006年第一次開拍全場共有9件拍品,到2009年春拍全場拍品達到了172件之多,拍品數(shù)量翻了18倍,而成交額也從2006年秋拍的1,788.6萬元人民幣,飆升到了2010年秋拍的1.509861億元人民幣。在接下來的秋拍中,中國嘉德的清乾隆(宮廷)紫金琍瑪無量壽佛、上海佳士得的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以及北京誠軒的明末清初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等都是金銅佛像版塊中值得期待的拍品。
由此可以看出金銅佛造像藝術(shù)不但從藝術(shù)市場拍賣雜項中脫穎而出,且具備長期發(fā)展的價值實力。金銅佛像的高價位拍品主要集中在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宮廷造像,而清朝宮廷造像的繁榮則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兩朝。當下藝術(shù)市場中金銅佛像類的精品還未達到其應(yīng)有的價位,市場價值與市場價格也未成正比,而銅佛類藝術(shù)品的火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正是藏家們?nèi)雮}的大好時機。
隨著佛教藝術(shù)品收藏熱潮的掀起,唐卡市場漸漸受到關(guān)注。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瀚海等公司于2012年左右啟動了佛教藝術(shù)品專場拍賣,北京遠方國際首開唐卡專場拍賣之先河。2002年,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幅明永樂御制的巨型《刺繡紅夜魔唐卡》,受到了海內(nèi)外人士的關(guān)注,最終以400多萬美元成交,創(chuàng)造了當時唐卡成交價的最高紀錄,這一紀錄一直持續(xù)至今。2013年春拍北京保利在“自在菩提”——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場中推出32件唐卡拍品,總成交1,690.5萬元。在即將到來的秋拍中,佛教藝術(shù)品市場上將有上海佳士得的明永樂御制繍紅夜摩唐卡,以及嘉德推出的清乾?。▽m廷)宮紗刺繡白度母唐卡(鑲珍珠,珊瑚)等重要唐卡出現(xiàn)。
看跌
宋瓷市場有價無市
本季香港秋拍中,蘇富比、嘉德、保利、羅芙奧四家拍行均推出了宋瓷拍品。保利香港此次秋拍首次推出的“稽古—宋代瓷器、銅器和石雕”專場,76件拍品總成交額逾2,777萬港元,然而成交率僅為27.27%,此前估價待詢的北宋定窯刻花蓮池雙鳧紋盤也不幸流拍。嘉德香港此次秋拍的瓷器版塊也推出了幾十件中低價位的宋瓷拍品,然而大部分拍品出現(xiàn)流拍現(xiàn)象,不過仍有藏家在關(guān)注此版塊,其中一件宋代定窯刻花大碗以25萬港元起拍,經(jīng)幾位藏家競拍角逐,最終以高出其低估價3倍多的103.5萬港元成交。羅芙奧香港2014古文物秋拍中也推出一件曾出自紐約行家J.J.Lally舊藏的北宋定窯印花葵瓣口盤,估價65萬-80萬港元,最終以84萬港元成交。香港蘇富比本季拍賣中宋瓷較少,中國瓷器版塊推出的北宋/金鈞窯天藍釉紫斑碗估價200萬-300萬港元,最終以544萬港元成交價易手。
宋瓷的藏品多來自海外,很多歐美藏家更關(guān)注以宋瓷為代表的經(jīng)典瓷器,而宋瓷里尤屬定窯的數(shù)量最多,市場運作相對靈活。然而,9月16日在紐約舉槌的蘇富比“藝海觀濤:坂本五郎珍藏中國藝術(shù)·宋瓷”專場中,此前估價250-300萬美元的焦點拍品南宋青白瓷卷草童子紋梅瓶估價遭遇流拍,中等價位拍品如北宋定窯白磁刻蓮花紋盌和南宋龍泉窯青磁雙魚紋盤,卻均以超過估價近10倍的價格成交,成交價分別為126.5萬美元和41.3萬美元??梢?,一方面宋瓷確有其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精品宋瓷卻又有價無市。
限制宋瓷價格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是法律對宋瓷上拍的諸多限制。宋瓷屬于高古瓷器,要想上拍必須有清晰的傳世證明,市場流通活躍度低,導(dǎo)致其價格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有普遍性提高。當然,存世量少、鑒定難度高、民窯出土器增多、贗品盛行、大量流失海外等因素也是形成宋瓷市場洼地的原因。
2012年4月4日香港蘇富比拍出的北宋汝瓷天青釉葵花洗以1.69億人民幣的價格成交,2014年4月8日,同樣是香港蘇富比,一件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盌以1.18億人民幣的價格成交。雖然宋瓷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10%,但與幾年前相比,目前宋瓷的價格已經(jīng)上漲了30%至50%,五大名窯的宋瓷仍有極大的升值空間,以后也許會有與明清瓷器相抗衡的可能性,但目前來看,宋瓷市場的真正價值依然等待藏家發(fā)現(xiàn)。
玉器翡翠防虛高
說起雜項市場,玉雕一直是廣受藏家喜愛的重要板塊。玉雕專場在今年春拍扎堆出現(xiàn),全國各地有多達幾十場玉器專場拍賣。北京保利與商家合作推出“琬琰天工—懿德軒玉雕名家專場”,89 件拍品總成交額5,571.175萬元,成交率47.19%;北京匡時推出“百業(yè)呈財—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120 件拍品總成交額4,475.57萬元,成交率67.50%,西泠印社推出“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277 件拍品總成交額7,475.345萬元,成交率83.03%。
然而,玉器品質(zhì)參差不齊,真假拍品魚目混珠,讓很多新老藏家望而卻步、愛恨參半。玉器貨源征集困難,精品稀少和真?zhèn)舞b定問題未解決一直是影響玉器市場發(fā)展的主要原因。在不考慮玉料稀缺性的前提下,玉料上漲幅度與群眾的接受度密切相關(guān),群眾基礎(chǔ)越廣泛,價格上漲的速度則越快。而翡翠最初是由南向北發(fā)展,30年前從海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推介而來,之后登陸廣東,而后從廣東向北發(fā)展,時至今日,翡翠已經(jīng)是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了。
尾聲
除以上版塊之外,文玩、書札文牘和品茗類收藏也是此次秋拍的熱點,諸多拍賣行都設(shè)有專場,北京保利將推出“解密機要 再現(xiàn)歷史—民國政要信札專場”,北京匡時繼夏拍的茶香道具專場后,此次會推出諸如清嘉慶松石綠地粉彩寶相花紋蓮子壺等的品茗類藏品。今季秋拍,高價精品征集困難仍是影響瓷器版塊活躍的主要問題,整個藝術(shù)市場的瓷器上拍量相較往常有一定縮減,瓷器行情相對被邊緣化。但隨著買家審美水平和精品意識的提高,以及專業(yè)鑒定與投資顧問的協(xié)助,部分買家仍出手堅決,相信瓷器市場的回暖局面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