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來自中國的經濟數據顯著增加了全球通貨緊縮的風險,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被投資者們所忽視,實際上其中包括了大量重要信號,它顯示物價下跌的前景正在靠近。
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極其重要,但是意義并不在于它顯示了總體上的經濟增長放緩,而是因為它顯示通貨膨脹正在進一步向通貨緊縮的方向滑動。作為包括了投資商品、房地產、出口以及消費商品和服務在內,反映國內物價趨勢的一個更廣泛指標,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GDP deflator)第一季度下跌1.4%,年化增長率僅為0.4%。
通貨緊縮可能導致需求被壓制,人們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暫停消費,希望價格會有更進一步下跌,這反過來會造成商品產量下降和經濟下滑,甚至是一次經濟衰退。拿日本來說,該國在1991年到2000年期間因為通貨緊縮而經歷了所謂“失去的十年”,企業(yè)紛紛降低定價試圖提振需求,這反而又對收入帶來傷害,對經濟產生了連鎖反應。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中國滑入了通貨緊縮,其后果將影響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其他國家。我們一直以來都在警示,中國的通貨緊縮會迫使人民幣貶值,引發(fā)西方國家直接進入通貨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