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中,全面、客觀、準確、科學的評價體系對教師教學、學生英語能力發(fā)展及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應用型大學的學生的特點,適當利用過程性評價。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 應用型大學 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067-01
一 教育評價
一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似乎就是“學習怎么樣”,而學生回答的則多半是自己最近一次的考試成績。那么,單單一次或兩次的考試成績,真的能充分說明學生學習的效果如何嗎?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注重的是定量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即利用以考試為主要形式的量化評價,重視考試結果對學生學業(yè)成績進行的數(shù)量化描述。長期以來,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社會、家長,都重考試結果而輕學習過程。這樣,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能獲得教師和家長的鼓勵,體驗學習的快樂,而大多數(shù)學生則經常因成績不理想而受到批評甚至責罰。外語學習更是如此,課堂活動幾乎全部圍繞考試內容運轉,語法教學法、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占據(jù)了學生的全部學習時間,本應充滿歡樂的探尋知識的過程,轉變成沉悶說教的課堂。許多的學生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就喪失了學好外語的信心和積極性,極大地降低了外語學習的效率。因此,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而全面的評價,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 過程性評價簡述
過程性評價又稱形成性評價,是1976年由美國著名評價學專家斯克里芬提出的。國際上著名的研究過程性評價的專家認為:廣義上的評價包括教師和學生進行的所有能收集學習信息的活動,這些收集到的信息可以診斷性地用以調節(jié)教與學。依據(jù)這個定義,評價就包括了教師觀察、教室活動、學生作業(yè)任務分析等。如果教師和學生利用這種評價中所獲得的信息來調節(jié)各自的教與學,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則評價就變成了過程性評價,它與終結性評價相對。很多學者把過程性評價叫做“為了學習而進行的評價”,顧名思義,是為了幫助學生和教師了解學習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而進行的評價,而終結性評價則是“對學習進行的評價”,僅僅是為了給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個最終的評價。過程性評價強調要開展以調節(jié)教育過程為主,保證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目標為目的的評價活動。
三 過程性評價在應用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應用型大學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不好,高考成績不高,如果學校只注重以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和每學期期末考試為主的終結性評價,會嚴重挫傷部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不利于教師進一步開展教學,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還可能在考試中出現(xiàn)抄襲等作弊的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老師和學校對于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考查。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應用型大學的教師應多注重使用過程性評價。在使用之前,教師應合理設計過程性評價的方式和內容,過程性評價的內容要與教學內容保持一致,應充分考慮各個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水平,如對外漢語專業(yè)和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評價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興趣,密切結合課堂教學,評價活動應根據(jù)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年級學生的情感心理進行設計。在過程性評價的形式上,教師也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注意評價形式的可行性。另外,教師要把握好情感因素和道德因素,盡量減少師生在評價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影響評價結果的消極情感因素,在評價過程中要做到公正、公平,盡量考慮到個體差異,以鼓勵為主,同時要及時修正和彌補評價過程中的不足。
過程性評價有助于學校和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學習效果,以便教師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而終結性評價是對一門課程結束后進行的全面評價。這兩者之間相互促進,應用型大學的英語教師應合理運用這兩種評價方式,注重運用過程性評價的內容和方式,結合自己所在院校的學生特點和所教授專業(yè)的特點,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英語水平和運用能力上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Black,P、William,D.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8(1)
[2]Brown,S、Knight,P. Assessing learners in Higher Education[M].London:Routledge Falmer,199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武尊民編著.英語測試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