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指出了在建筑力學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提出力學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思路,教學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擔當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結合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來優(yōu)化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建筑力學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2-0051-02
一 建筑力學教學現(xiàn)狀
隨著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斷延伸,土木建筑行業(yè)對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長。隨著經濟發(fā)展和路網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土建工程技術人員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需求量還將不斷上升。作為土建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就業(yè)前景是很廣闊的。建筑力學是土建專業(yè)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它與后續(xù)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橋梁結構等課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為建筑結構的受力分析和計算提供了理論基礎,但是,這門課程理論性強,內容乏味。按一般方法進行教學,效果不理想,根本原因是學生底子太差,又缺乏學習力學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建筑力學產生一定的興趣,才會愿學,才能學好。
二 建筑力學教學改革
建筑力學是將理論力學中的靜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中的主要內容,依據(jù)道路、橋梁及土建類各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按照知識自身的內在聯(lián)系,重新組織形成的力學體系;根據(jù)本人近幾年的教學經驗,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面臨兩大困難:一是學生底子太薄弱,作為高職生的他們,高中就學不用心,現(xiàn)在感覺無從學起;二是課時比較少,教師講解得不會那么詳細,可能還有點快,導致他們跟不上進度,前面的沒學會,后面的沒聽懂。為了達到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要落實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各學校對人才培養(yǎng)方案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并逐步完善。本人作為任課教師之一,深深感到責任重大。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目標,在建筑力學課程的教學中進行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改革和嘗試。
1.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精選基本內容,擴充試驗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多涉及一些和實際有關的例子,這樣學生易于理解,又很感興趣。我在教學中增加了許多土建工程中的力學應用實例,如在講壓桿穩(wěn)定性之前,引入比較經典的案例——1907年加拿大魁北克省14.4m的鋼結構大橋的垮塌事件,在施工中,由于桁架中一根受壓桿件的突然
屈曲,在施工中的86人中有75人遇難,主要原因是細長壓桿的失穩(wěn),雖然從強度考慮是安全的,但已經超過了結構的臨界壓力。這樣的引入使學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對本課的內容會記得很牢;在講到應力分析時,馬上拿出平放和豎放的兩塊板,讓學生比較一下哪塊承載能力比較大,使學生體會到了學習力學的樂趣,大大提高了學習的動力。
2.教學思路的改革
對高職的學生而言,如何從思想上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很重要,只要從心里能接受這一門課程,學習時就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了,教師在講解時也沒有那么吃力了,這就需要老師革新教學思路。我經常用的是板塊式思路,提出一個問題之后,把這個問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讓學生吃透,例題不在多,而在精,重點是學生要懂,要對這種類型的問題有整體的把握。我在講剪切應力時,先引入講過的軸向拉壓變形的分析思路,然后再轉入新的課程,分解成一個一個模塊,各個擊破。
3.教學方法的改革
建筑力學課程理論性強,內容枯燥,按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很差。而教學過程中的多媒體使用,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提出了在建筑力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一,在建筑力學中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效果。(1)彌補教師示范的不足。在建筑力學的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時,比較直觀形象,能克服抽象,更具有說服力,能給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如幾何組成分析一章,應用多媒體教學,動畫模擬出各種幾何體系,使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了構件的組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彎曲變形一章,利用動畫技術,能使學生真實地看到桿件彎曲之后的情況,更容易深入理解彎曲的概念以及彎曲變形。在建筑力學的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能節(jié)約許多在黑板上畫圖和板書的時間,將節(jié)約出來的這部分時間進行習題的講解與討論,既加深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運用,又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他們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2)教學效果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借助多媒體的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的過程中,遇到學生有疑問的地方,可以立即提出來,這樣易于學生參與,師生互動。如約束中的鉸支座、梁的彎曲變形等,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將板書無法表示的空間物體及狀態(tài)改變的過程清晰地演示出來,并簡化出力學模型,使學生既容易接受,又降低了教師的講授難度,而且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及時互動。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學生是被動的,不易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建立友好界面,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啟迪了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調用一些專用力學軟件進行實驗仿真,既演示了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又介紹了軟件運行的環(huán)境和功能,而學生則可以學習、掌握軟件的使用,通過應用這些軟件去解題、設計、仿真,并使其對專業(yè)基礎課(如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從而與專業(yè)課有機結合起來。
第二,注重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組合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學效果。在建筑力學教學中,僅使用多媒體教學也有不少負面影響,因此要注重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組合教學設計。(1)教師只是播音員和解說員,失去了對教學應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現(xiàn)一些教師離開多媒體課件后無法進行教學實踐的情況。(2)過多依賴于多媒體課件,會使教師學生之間失去互動性,難以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3)教師把握教學過程的難度增加,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節(jié)奏快,難免重點不突出。
當前有一種相當普遍的認識,認為一個多媒體教學課件必須有三維動畫,若課件中沒有三維動畫的演示,則此課件的檔次就不高,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因為多媒體課件只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應以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為第一要素,如刻意追求三維動畫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況且三維動畫不能替代真實的模型。所以說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fā)展,認清當前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誤區(qū)才能使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少走歪路,才能真正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4.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試方式的改革取決于課程目標的確定。建筑力學課程考核的關鍵是能力的考核,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放在首位,要改變只重視理論知識考核的傾向。要以學生實際掌握為主,考試作為一個輔助手段,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熟練掌握和應用。考核中嚴格將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相結合,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包括課堂的提問、小作業(yè)等方法,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多參加課堂討論。為了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還安排學生試寫小論文。小論文主要體現(xiàn)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獨到見解的小論文還可以得到附加分。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開拓學生的思維,與此同時,我們還把課程目標中的五大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心理健康目標、思想品德目標進行綜合考核,防止考核結果偏離學生實際。因此我在進行一堂課的教學之前,對所教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詳細進行了教學設計,根據(jù)教學對象、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只有注重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才能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才能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以后有用武之地。
三 結束語
在建筑力學的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突出重難點。通過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難以用語言直接表達的概念和理論以形象的、直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fā)展,運用多媒體教學也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必然趨勢。認清當前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誤區(qū)才能使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少走彎路,才能真正地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丘錦福.《工程力學》教學方法探討[J].引進與咨詢,2005(7):28~30
[2]馬玲.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與多媒體軟件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1996(5):17~18
[3]劉全.淺談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武漢市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1(4)
[4]歷以賢.現(xiàn)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