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遺老”辜鴻銘拖著一條長辮子走進北大課堂,為眾所笑。他的回應(yīng)不卑不亢:“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這無形的辮子便是指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舊思想、舊風(fēng)俗。
其實這樣的辮子還有很多,譬如阿Q的精神勝利法、魯四老爺?shù)木V常名教,等等。總之,人心中的一切惡念妄念,都可以被看成是“無形的辮子”,它束縛人的思想,限制人的行動,扼殺希望,阻礙進步,但是人們常常為它所害卻不自知。
心學(xué)大師王陽明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他曾多次帶兵平息叛亂。戎馬半生后,他感慨地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他這是說有形之物清晰易辨,精神上的痼疾卻難以革除。莎士比亞說,人心中有善意和惡念爭雄,惡的勢力倘若占了上風(fēng),死便會蛀蝕進他的心中。白居易也在詩中寫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dāng)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fù)誰知?”當(dāng)初王莽仁義寬厚,為百官表率,輔佐君王整治朝綱,堪與周公相比,但終因“心中賊”未除,一頭栽進了歷史的深淵。
“無形的辮子”有害,為害最大之處就在于它的隱蔽性。在善念與惡念的交鋒中,不少人自以為心中惡念已除,神思清爽,行為坦蕩,卻不知心神仍為愚昧落后的“無形的辮子”所控。辛亥革命后,億萬大眾剪發(fā)剃頭,廢止纏足,自以為接受新思想、與封建流毒一刀兩斷時,行為上卻不時露出掩藏不住的封建思想這條狐貍尾巴。章太炎雖自稱已經(jīng)接受西方先進思想,但刊登征婚啟事時仍聲明:應(yīng)征女子須得有“從夫之美德”,沾染“學(xué)堂中平等自由之惡習(xí)”者不要。新中國成立后,除舊布新,“破四舊”實行多年,民間落后迷信風(fēng)俗仍然屢禁不止,“無形的辮子”代代相傳,成為民族劣根性的一部分,為什么?
“知”、“德”原為一體,很久以前開始分流。西方專心研究“知”,而東方專門研究“德”。但當(dāng)西方堅船利炮稱霸世界后,全世界都一致地向先進科技邁進了。這樣造成的后果便是科技登峰造極而“心中的辮子”卻日益根深蒂固。
想要徹底剪除那根“無形的辮子”,一方面,我們要有像魯迅先生一樣敏銳的眼光和鋒利的刀筆,揪出它。另一方面,也要不斷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潛移默化,用道德進步的清泉滌蕩心中的塵埃。同時,也還要做到知行合一,將道德觀念外顯為我們的行動,從根本上消滅“無形的辮子”,并勤于反省,永不懈怠,務(wù)必使明智與美德永駐心中。
吉田兼好說,鏡子里面既無顏色也無形象,所以萬物皆能映現(xiàn)。人心與鏡子一樣,倘若我心有主,那么任何邪念都不能浮動侵擾,何況是“無形的辮子”呢?
【名師評點】
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有如下可取之處:①“無形的辮子”是一個隱喻性標題,為下文的立論張本。②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了事物內(nèi)在的因果關(guān)系,故而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③舉例典型、新鮮,避免了“熟”與“俗”,且引證豐富,確切有力。④思路清晰:明本義——說特點——揭危害——析原因——找辦法。一路下來,如行云流水。
金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