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友問我,你姓的這個“推陳出新”的“陳”字,為什么當(dāng)“老”和“舊”講,這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瓣悺弊?,小篆寫作“ ”,本義是地"/>
>> 有朋友問我,你姓的這個“推陳出新”的“陳”字,為什么當(dāng)“老”和“舊”講,這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陳”字,小篆寫作“ ”,本義是地名,古代陳州的地理位置相當(dāng)于今天河南省的淮陽縣。
了解“陳”這個字,要把它拆開來分析,左邊是通常俗稱為“左耳刀旁”的部首,右邊是個“東”字。
漢字部首中有兩個“耳刀旁”,一個在左,一個在右,左耳刀讀“fǔ”,就是現(xiàn)在還在使用的“阜”字,右耳刀讀“yì”,就是現(xiàn)在仍在使用的“邑”字。這兩個部首就叫做“左阜右邑”,阜是山,邑是城,探究一個字多種含義的時候,往往離不開這個字誕生之初的原始義。
可以舉一個稍微遠(yuǎn)一點(diǎn)的例子。杜甫有句詩,“無邊落木蕭蕭下”,說的是詩人描述他所看到的夔州秋景,有人拿這句詩做了個字謎的謎面,打一個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有高人把這個謎破解了,說這是個連環(huán)謎,共有兩個謎底,最后的謎底是個“日”字。第一層的謎底在“蕭蕭下”之內(nèi),先要弄清楚“蕭蕭下”押的是什么謎底,才有可能最終破解最后的謎底。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長河中,連續(xù)兩個王朝的皇帝是同一個姓氏,只在南北朝的“齊”“梁”二朝出現(xiàn)過一次,這兩個朝代的皇帝都姓蕭,字謎第一層謎面的“蕭蕭下”中的“蕭蕭”,指的就是“齊”“梁”二朝,而齊梁之下,即“蕭蕭下”,就是“宋齊梁陳”的“陳”。所以“蕭蕭下”的謎底,就是“陳”字。有了這個陳字,就可以對應(yīng)前面的“無邊落木”,將“陳”字去掉旁邊的左耳刀偏旁,即“無邊”,再將“東”字中的木字去掉,即“落木”,于是就得出了最后的謎底,“日”。
組成“陳”字的“東”,用的就是東字的本義。
那么,由“東”字組成的陳字的本義又是什么呢?
“東”字小篆寫作“”,本義就是日出的方向,即東方。
《說文解字》說“從日在木中”,就是指太陽升起到了樹干的中央,這是一個形象感非常強(qiáng)的會意字。
《淮南子·天文訓(xùn)》說,“日所出也。從日在木中,會意?!?/p>
《廣雅·釋天》說,“東君,日也?!?/p>
我們的祖先對外部世界的認(rèn)知水平,遠(yuǎn)遠(yuǎn)超過我們的想象。在悠遠(yuǎn)的古代,先民們沒有可以凌空俯瞰大地的飛行工具,他們憑著一雙腳,踏遍群山,涉過江河,憑著一雙眼睛,不光觀察到了山川大地的形貌變化,而且把他們了解到的那些存在,凝聚在了一個小小的漢字之中。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西面是三個階梯,一個比一個高,直到最高的青藏高原,而“陳”字的左邊是“阜”,篆字的“阜”()就是三層山,“陳”字的右邊是“東”,由山向東而去,越往東,地勢越加平坦,直到中部的大平原。一個“陳”字,把我國最主要的地形地貌生動地凝聚起來。
“阜之東為陳”,“陳”即平,所以有“鋪陳”、“陳列”、“排列”的本義。
《廣雅》說,“陳,列也?!?/p>
《玉篇》說,“陳,布也?!?/p>
《論語·季氏》有“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左傳·隱公五年》有“陳魚而觀之”。
因?yàn)橛猩鲜霰玖x,所以又有了“陳述”、“陳情”、“陳訴”等引伸義。
《孟子·公孫丑下》有“吾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
《離騷》有“跪敷衽以陳辭兮”。
《古詩十九首》有“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后漢書·張稀衡傳》有“衡因上疏陳事”。
而平原地區(qū)是中華民族的誕生和發(fā)祥之地,文明的發(fā)祥和發(fā)展要遠(yuǎn)遠(yuǎn)早于高原地區(qū),早即久,所以“陳”字也代表著久遠(yuǎn),因而就引申出了“老”和“舊”的意義。“推陳出新”的“陳”,用的就是這個引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