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08年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畢業(yè)后去私立學校教了一年英語。那一年很辛苦,但是很有收獲,因為我面對了一幫父母有錢、家里無愛的孩子們,我愛他們就如愛自己的孩子。這一年的經歷也是我在我的申請中寫的中心點:對青春期學生的激勵。離職之后,我去了機構教雅思和托福,后來在前男友家的要求下辭職,自己帶學生,一直到2011年進入公司做老總助理。期間,有在機構做兼職老師,因為我真心喜歡做老師,喜歡與學生交流的感覺,而進公司是因為又向往朝九晚五的生活了。人總是這樣的,過著一種生活向往著另一種生活。而且年少的我總覺得應該做做各種不同的事情,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對于國內機構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的負責程度,我不能夠認同。在一個浮躁的社會,如果教育也是快速的,只為考試,只為大量課時費,我不愿意加一把力。
在選擇專業(yè)時,有加拿大的朋友說,學教育找不到工作,做會計之類的吧。經過大概一年的思索,我還是選擇了教育,因為我就是喜歡教課,喜歡和學生在一起,和他們一起成長。盧安克說:“如果長長一生能夠做自己喜歡的自由的事情,就是沒白過,有意義的?!蔽乙惨鲆粋€真實安靜的人。
出國的想法在大四的時候就有了,那時候偶爾認識了去加拿大讀書的Z,他認識我后覺得我英文好,能力不錯,適合出國。但是那時候我的學費由哥哥出,生活費自己賺,根本不能負擔出國的費用。他一直說,你先借一借,讓哥哥幫助一下,出國以后就好辦了,我也能支持你……他這樣說了三年,待我畢業(yè)工作有了男朋友,他反而不怎么聯(lián)系我了。后來因為托我有事聯(lián)系,問,怎么,要結婚了么?我說沒啊,要出國啊!他馬上打來電話說,怎么還想出國?我說一直想呢?你不聯(lián)系我了,當然不知道。他說,如果你還是想,我支持你,但是我必須嚴肅地提醒你,你出國肯定比在國內要辛苦得多,有很多你不能想象的困難,也有你想哭沒地方哭得時候。聽完他說的,我說,謝謝你,嗯,我要出國。
我的申請之路并不艱辛,申請這個東西絕對是“小馬過河”。不要迷信別人的路子,因為每個人不一樣。我也看過留學論壇關于申請過程的分享,很絕望的時候,要么覺得自己硬件不夠好,要么覺得英語專業(yè)找不到工作,要么是25歲女生出去就嫁不出去。我只想說,自己去做,自己去趟河,不要渲染它,只寫出你的真實經歷。同時,托福GRE考試對我來說并不困難。因為我學的是英語專業(yè),又是托福、雅思的老師,我的詞匯、詞根自學了很多遍。
文書寫作時我也不做包裝,我做事的原則就是“這是真實的我”。我用最簡單的語言寫出PS,講求邏輯行文,然后找我的好朋友外教給我改,她改過之后我再讓大學的一個老師給我看一遍,然后就提交了。推薦信我最重要的一封就是大學這個老師寫的,她是我大四高級英語的老師,因為去美國十年信奉基督教,一上課就愛傳教。同班同學不喜歡她,也不聽她的課。但是她學問好,人好,我就聽她的課,跟她討論她研究的詩歌,就這樣我們一直聯(lián)系。兩年前申請時候,她早早幫我寫好了推薦信,今年再來麻煩她時,她也特別支持我。
另外一個推薦人是我在學校的主管,他是讓我自己寫的,但是我讓外教改了,強調了我在教學中的能力。其中為了防止自己寫自己太浮夸,我找了另外一個當時的同事,讓他給我做一些評價。
一切的努力都沒有付諸東流,之前對于拒錄的擔憂和糾結隨著Offer的到來而煙消云散。最終我收到了滑鐵盧大學的Offer,收到Offer之后的日子里我并沒有放松自己,而是投入了書籍的海洋。這里我尤為感謝巴西作者保羅柯艾略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The Alchemist)那個知道自己的Destiny是Travel Around the World的牧羊少年,堅定地放棄了爸爸媽媽期望做的Priest,去埃及尋寶。那寶就是一個夢,即使經歷那么多,他的寶不過是在他住的那個長著樹的破廟里,而不是埃及金字塔里。而這曲曲折折地一路并不令人后悔,并不浪費時間。生命長長,那一路的奔波,那一路的歡樂,都是收獲。但一定不要被周圍的人事所迷惑,忘記自己內心的呼喊,正如書中的那個面包師,他當初是先要攢幾個錢再去旅行的,可是他一輩子都在那里了,因為“人們更喜歡自己的女兒嫁給面包師,而不是牧羊者”,慢慢地,“周圍人的話好像變得比你內心的話更重要了”。而國王對牧羊少年說:“They never know,people are capable of at any time of their life doing what they really want to do,right now.”
這本書里有太多經典的段落,恰恰符合了一個人在走向一個自己想要的目的地時所遇到的困難,會動搖的可能,而它簡單的字里行間給你的力量也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