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研究輪狀病毒性腸炎對無癥狀性心肌損傷的相關性及影響因素。方法 將210例確診為輪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分為觀察組,150例因其他原因引起腹瀉的患者為對照組,對觀察組及對照組所有患者進行心肌酶譜以及血清心肌鈣蛋白T的檢測。結果 觀察組心肌鈣蛋白T(cTn-T)、CK-MB以及LD-1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輪狀病毒性腸炎可引起心肌損傷,損害程度與腹瀉、發(fā)熱、脫水以及電解質紊亂有關。
【關鍵詞】 輪狀病毒;腸炎;心肌損傷;心肌鈣蛋白T
【中圖分類號】 R725.7 【文獻標識碼】 B
輪狀病毒是秋冬季導致嬰幼兒腹瀉的常見病毒,由于多發(fā)于10、11、12月以及1月份,故引起的腹瀉又稱“秋季腹瀉”。主要臨床癥狀除腹瀉、嘔吐等外,還可以引起腸道外其他多臟器的損傷,主要表現(xiàn)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異常[1-3],其中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心肌損害在臨床中最為常見。本研究對我院診治的輪狀病毒性腸炎患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腸炎患者進行心肌酶譜以及心肌鈣蛋白T的檢測,探討輪狀病毒性腸炎對無癥狀性心肌損傷的相關性及影響因素[4]。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間在我院診治的210例確診為輪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為觀察組,150例因其他原因引起腹瀉的患者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分布、體重指數(shù)(BMI)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查方法 所有選取的患者均在入院時即采集靜脈血進行心肌酶譜、cTn-T、生化系列以及血氣分析等的檢測。各指標參考范圍:cTn-T:0-0.04 ng/ml;CK-MB:0-25 U/L;LD-1:15.0-65.0U/L;AST:10-40U/L;LDH:120-300U/L。
1.3 判定標準 診斷心肌損傷的標準:患者既往無心臟的基礎疾病,起病后心肌酶或心肌鈣蛋白指標出現(xiàn)異常,有或無心電圖異常。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本次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8.0軟件包統(tǒng)計學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血清心肌鈣蛋白T和心肌酶譜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根據(jù)診斷心肌損傷的標準,觀察組210例患者中出現(xiàn)心肌損傷的患者128例,異常率為60.9%;對照組150例患者中出現(xiàn)心肌損傷的患者31例,異常率為20.7%。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本研究表明,210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者中合并有心肌損傷128例,異常率為60.9%。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cTn-T、CK-MB、LD-1指標有顯著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AST和LDH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多數(shù)輪狀病毒感染的患者,AST、LDH、LD-1、CK-MB和cTn-T具有所升高,少數(shù)患者只有CK-MB或cTn-T一項升高,這與指標的敏感性以及特異性有關。CK-MB只存在心肌細胞中,是心肌損傷較為敏感和特異的指標;cTn-T能夠在血液中持續(xù)較長時間的升高,有升高較早以及診斷時間窗較長等優(yōu)點[5,6]。因此在輪狀病毒感染性腸炎的患者中檢測CK-MB或cTn-T更有意義。
本組研究還總結出:年齡越小的患者,伴隨其他癥狀如發(fā)熱、脫水以及電解質紊亂的患者,心肌受損的程度越明顯,提示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患者的內環(huán)境失衡也會引起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T的改變,不是單純病毒感染所致。
對于輪狀病毒感染性腸炎的患者,結合其年齡,發(fā)病緩急,臨床癥狀以及伴隨癥狀的特點,臨床醫(yī)生采取標志性檢測項目,提高診斷率和準確性,然后再對病情進行綜合評價。如明確心肌損傷的存在,則在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的基礎上盡早得對心肌進行保護,可減少甚至避免心肌受損,以及心功能不全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鷹.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伴發(fā)心肌損害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0,25(6):480-481.
[2] 郭放,孫景輝,于俠.輪狀病毒性腹瀉患兒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的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2):260-261.
[3] 牛志民.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血清心肌酶譜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07,24(4):388-389.
[4] 程愛國,王玉風,謝竹榮,等.輪狀病毒的腸道外損傷[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4(1):157-158.
[5] 袁慧珍.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并心肌損害及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1,11(7):605-606.
[6] 肖曙芳,劉益林,楊蕓風,等.58例嬰兒輪狀病毒腸炎心肌酶譜測定及臨床意義[J].臨床兒科雜志,1999,17(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