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高低錯落的建筑物鱗次櫛比,人們對于居住物的質量和環(huán)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施工企業(yè)不得不在如何提高施工質量的問題上下功夫。地基處理是整個房屋建筑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決定著建筑的穩(wěn)固性。作為建筑施工中的基礎施工部分,地基處理技術對建筑安全施工與使用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處理方面展開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 建筑工程;施工;地基處理
前言: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建筑越來越多,規(guī)模越來越大,人們對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房屋在建筑施工中經(jīng)常會遇到地基沉降程度過大、抗擊震性差、地基不穩(wěn)定等難題,對房屋建筑隱藏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如果不按照嚴格的規(guī)定及操作規(guī)程進行施工,或者施工方式欠佳,就會使房層建筑工程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所以,采用正確的地基處理方法,延長房屋的建筑使用壽命要嚴格落實的。
一、建筑施工中地基工程的特點
(1)潛在性特點
在房屋建筑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地基處理是整個房屋建筑的基礎工程,在地基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將對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其他環(huán)節(jié)帶來不良影響,導致整個施工工程出現(xiàn)質量問題。在地基處理的過程中,要重視其具有的潛在性特點,確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與安全。
(2)嚴重性特點
如果地基在房屋建筑投入使用之后出現(xiàn)問題,那么這些問題將對建筑的安全帶來巨大的影響,同時這些問題都是不能夠被彌補的,會給建筑方帶來非常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房屋建筑在場地的選擇與地基的勘察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都會對地基穩(wěn)固、整體結構等造成嚴重性的破壞,對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造成威脅。此外,地基出現(xiàn)的問題是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擴散的,其危害的嚴重性較大。
(3)復雜性特點
我國的國土面積廣闊,經(jīng)緯度跨度較大,不同地域的地質條件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此外,氣候、地質災害等方面的因素也對地基處理存在較大的影響。這些因素導致了在地基處理的過程中難度較大,需要面對相當復雜的施工處理工作。
(4)多發(fā)性特點
在地基處理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大都具有突發(fā)性。同時,問題之間往往具有關聯(lián)性,一個問題的出現(xiàn)可能導致其他多個問題的發(fā)生。因此,要提高鋼筋建筑施工的質量水平,對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進行更好的解決。在地基處理的過程中,較為嚴重的問題包括地形問題與地勢問題,要對這些多發(fā)性的問題進行重視,確保地基施工質量。
(5)困難性特點
在對地基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中,由于其具有的上述幾個特點,處理的難度非常大。首先地基工程是在地下進行的,其次地基對上部荷載進行承擔,這就導致了地基處理的過程中具有困難性,尤其是針對一些已經(jīng)投入使用的建筑。在對地基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處理地基以上的工程,另一方面地基問題具有連鎖性,導致了地基處理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處理技術分析
(1)DDC灰土擠密法技術
首先要指出的是DDC灰土擠密法主要適用于濕陷性黃土地而在非黃土地區(qū)的建筑施工中效果不明顯,所以要注意因地適宜選擇好的方法進行地基處理。此方法的最終目的就是是通過改變濕陷性黃土的打孔結構,從而去除地基土的濕陷性,減少地基土結構的變形,從而來提升地基土的承載能力。具體的原理是:通過螺旋鉆機把灰土注入孔中并分層,同時利用孔內深層強夯法,在夯實成樁基基礎上,反復錘擊致使樁直徑增大,最后混合構成復合地基。
(2)注漿地基處理施工技術
目前,我國房屋建筑工程項目進行地基處理所采用的注漿施工技術,可大致將其分為硅化注漿地基處理技術、水泥注漿地基處理技術兩種。顧名思義,水泥注漿處理技術,其主要是利用壓漿泵與灌漿管,將經(jīng)過仔細調配的水泥,均勻的注入不良地基的土體中,通過直接填充、滲入、擠密等方法,加大巖石、土顆粒間的密實程度,排出水分、氣體,填充孔隙部位。待注漿材料硬化后,將于原有土體結合形成一個整體,以此提高施工地基的抗?jié)B性、穩(wěn)定性,降低土體的壓縮性,從而實現(xiàn)施工地基的處理、加固,為項目的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硅化注漿處理技術,其主要是采用以硅酸鈉為主劑的混合溶液,通過注漿施工,將其注入不良地基的土體底部,待注漿材料固結后,形成高強度、防滲透的結石體,由此提高施工地基的強度。
(3)夯實技術
目前在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都能看到施工方對建筑的地基進行夯實,目的就是增強地基的穩(wěn)定性。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夯實處理技術主要有兩種,重錘夯實、強夯地基。重錘夯實主要是利用起重機械,在機械上放置重錘,當提升至一定高度之后作自由落體運動,不斷對地基土進行捶打,從而在地基土的表面砸出嚴密且堅硬的硬殼層,最終起到加固地基的目的。一般來講,重錘夯實主適用的適用范圍是,地下水位達到0.8米以上,且粘土、砂土較濕,飽和度不能大于60的濕陷性黃土地基層。
強夯地基技術主要是選取質量更大的重錘,利用專業(yè)的起重機械將重錘提升至6-30米的高空,做自由落體運動,讓質量更大的重錘對需要夯實地基造成更大、更具有沖擊力的夯實效果,這樣的沖擊力能夠讓地基土更為緊密與壓縮。而且在夯實區(qū)域,重錘的打擊力會造成周圍土地出現(xiàn)裂縫的現(xiàn)象,從而使得地基土壤中存積的水分、氣體能夠他通過裂縫排除,最終讓地基土更為緊密的固結起來,提升建筑地基本身的承載能力。在我國,夯實技術是一項非常經(jīng)濟適用的技術,應用的范圍非常廣泛。
(4)加筋技術
加筋技術主要是在軟土層中注入樹根樁或者是人工填土形成的路堤、土工聚合物等作為加筋,從而形成一種人工的復合土體,承受著更大程度的抗拉、抗震、抗剪、抗彎的作用。通過此項技術能夠改善土體部分的性質,提高地基本身的承載力,防止出現(xiàn)沉降的現(xiàn)象,最終增強地基整體的穩(wěn)定性。作為加筋的一種—土工聚合物,它主要指的是利用各種合成纖維或者是其他合成材料制作而成的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設中常見的有:土工織物、塑料排水板以及塑料襯墊等。
(5)換填型技術
換填型地基處理方法是指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現(xiàn)場低強度的土質換成高強度的土質,滿足房屋建筑工程地基處理的強度要求。在使用換填型地基處理方法時,通常選擇一些抗腐蝕能力較強、穩(wěn)定性較高的砂石、碎石等地基材料。在房屋建筑施工地基處理過程中,施工人員首先挖去強度較低的地基土,換填上強度較高的低級材料,然后進行夯實,提高地基的強度和承載能力。換填型地基處理方法可以加快地基層的固結速度,避免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出現(xiàn)塑性變形問題,有效提高房屋建筑地基的基礎強度。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地基施工處理時,要廣泛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增優(yōu)補差,彌補傳統(tǒng)地基施工技術的不足,保證地基在整個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房屋建筑環(huán)境的變化及要求的提高,地基處理技術需要不斷探索、實踐和創(chuàng)新,才能創(chuàng)造良好社會經(jīng)濟效益,推動行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葛振寬.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勘察及地基處理技術探討[J].現(xiàn)代物業(yè)(上旬刊),2012,06:117-119.
[2]祝成展.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技術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22:208.
[3]潘如升.芻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J].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2012,16:45+47.
[4]馬東森.淺談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方法[J].門窗,2012,12:309-310.
[5]伍倫軍,丁萌萌.淺談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處理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3,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