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將見頂回落——籠罩在北京上空揮之不去的致命霧霾已預示這一點
眼下,滾燙的“黑色黃金”鐵礦石將要面對的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世界。今年至今,它的價格下跌了逾40%,是2014年所有金屬和散裝大宗商品中表現(xiàn)最差的?;鶞疏F礦石合約價格已由去年的平均每噸135美元跌至最近的不到80美元,這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的第一次。
鐵是地球上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但要把它從地下高效率采掘出來卻是一項令人畏懼的任務。在巴西和澳大利亞,數(shù)以萬計的鐵道正在蜿蜒伸展,耗資數(shù)百億美元的大筆投資正采掘內陸腹地的鐵礦石,然后通過港口裝船發(fā)運。它們的遙遠目的地均指向中國。而背靠中國的大宗商品熱,澳大利亞享受了23年的經(jīng)濟增長。
長久以來,超大規(guī)模的采礦項目曾是支撐全球經(jīng)濟擴張的發(fā)動機,也成為巴西、澳大利亞等國的經(jīng)濟命脈。作為全球重要性僅次于原油的大宗商品,鐵礦石一直源源不斷地涌入中國的煉鋼廠,成為用之不竭的原材料。
但好運氣到頭了。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的一份報告警告稱,鐵礦石價格可能陷入長期下滑趨勢?!靶碌漠a能終于趕上了需求增長,利潤率開始回歸歷史均值……‘鐵礦時代’的終結到來了?!?/p>
這一變化的背后是鐵礦石產量的大幅增長。窄窄的鐵軌上,將涌入越來越多的競爭者。主導全球鐵礦石市場的三大生產商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 Tinto)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總計已將產量從三年前的不到7億噸提升至遠高于8億噸,鐵礦石供應量預計將很快將被推升至10億噸以上。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Fortescue預計今年產量將達到1.55億噸。
但在大宗商品繁榮時期炙手可熱的鐵礦石卻已開始迅速冷卻了。過多的供應并非壓低價格的唯一因素。中國需求的放緩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全球鐵礦石有三分之二最終被運往中國,中國因素自然是全球價格的最重要決定者。
中國房地產的放緩正嚴重削弱全球的鋼材需求。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透露,今年8月中國粗鋼表觀消費量下降1.9%,至6190萬噸,這是14年來的首次下降。
而用于建筑的螺紋鋼的期貨價格已跌至創(chuàng)紀錄低點??紤]到鐵礦石占全球三大礦商利潤的比例高達50%至90%,這種變化將是致命的。今年8月,必和必拓擱置了股票回購,理由是大宗商品價格前景正在惡化。
鋼鐵產業(yè)洗牌和所有權易手在所難免。它需要的是一次全盤改革—不僅要采取不同的采礦方法、新的設備以及提高自動化程度,還要采取更好的應對措施,對低迷的運營數(shù)據(jù)做出回應。礦商為了增產紛紛壓低了價格或尋求聯(lián)盟。嘉能可(Glencore)正與力拓正就可能的合并進行討論。
必和必拓及其競爭對手還在押注于鐵礦石價格的再平衡。它們認為支出更高的較小規(guī)模礦商已變得不具競爭力,并將被迫限產。后者必須思考自己和競爭對手分別身處于“成本曲線”的何種位置—成本曲線上端的鐵礦會變得沒有競爭力。而作為成本最低、業(yè)務量巨大的生產商,必和必拓、力拓等將有能力承受較低價格,并將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但以往輝煌的采礦場景仍難再度恢復。鐵礦石的低價位未來將是“新常態(tài)”,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將見頂回落。掌管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權力部門顯然無法再以龐大的投資計劃提振經(jīng)濟—籠罩在北京上空揮之不去的致命霧霾已預示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