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莎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反思的習慣,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調控,才能有效促進教學相長,達到共同發(fā)展的目標。課堂、課后、練后等環(huán)節(jié)上的反思,常常引領師生從平凡的境地走向智慧的樂園,值得重視。
一、概念轉變,嘗試反思
教師在進行人教版《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教學時,讓學生開展問題探討:如你流落到荒島,身邊只有一只母雞和玉米,你會“先吃雞,再吃玉米”,還是“先吃玉米,同時用部分玉米喂雞,吃雞下的蛋,最后吃雞”呢?由于前概念存在誤差,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第二種生存策略,這時候教師并不急著做評價,而是鼓勵學生在聽課中尋找答案。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然后教師借助導學案這一載體,通過問題串講、圖表分析等讓學生產生了認知沖突,反思自己的判斷,在批判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解構和重建,促使學生生物學概念發(fā)生有效的轉變。等到學生重建“能量流動”這一科學概念,自然會豁然開朗,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建構生物學概念,比教師直接將知識硬塞給學生,更能讓學生愉快地接受,效果也更好。
二、課后回顧,強化反思
(一)引入“一分鐘試卷法”,反思有的放矢
近年來,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流行并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一分鐘試卷法”,是根據系統論的信息反饋原理調整和控制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檢驗教學效果的好方法。具體內涵包括三部分:在形式上,即課堂教學一開始或結束前,教師用一分鐘時間(幾分鐘也可以,視情況而定),要求學生寫一段概括性的文字或回答幾個問題,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反饋。在內容上,可以是對問題的回答,如當天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或者教師就某個特定的概念要求學生辨別所學過的最關鍵的信息;或者教師要求學生指出課程內容和課堂教學中最不清晰的地方。在目標上,當學生完成“一分鐘試卷”后,教師則在下次課前要對其結果加以概括或組織討論,以此來改進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呈現學習目標的同時,提出了兩個指引性問題用于“課后反思”,如圖1所示。一開始學生會忽略這些問題,但是教師在批改導學案的時候會指出并督促學生填寫,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其他課的教學上學生逐漸形成習慣,認真反思,有的甚至對課本的表述等作出質疑,教師作答的同時促成了師生間的思維碰撞,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一分鐘試卷法”引導學生回顧課堂所學,反思學習成效,既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不斷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與態(tài)度,又有助于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目標。
(二)書寫個性化反思日志,反思精彩紛呈
新授課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把學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寫成反思日志。學生天馬行空,內容各異,精彩紛呈。譬如,個別同學從不同的水平思考,從生態(tài)系統水平的能量流動聯想到以前學過的細胞水平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子水平的相關能源物質,雖然寫得比較淺薄,但是思路清晰、思維發(fā)散,值得肯定;更多的學生抓住教材的重難點,歸納了“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的相關概念、圖表(圖1)等;還有不少學生關注了自己的學習困難,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反思日志寫完后,不能束之高閣,而要就自己的反思內容和看法與同學或老師進行交流與探討。這一點比單純地寫日志更重要。教師通過反思日志接收到大量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例如在鼓勵和協助學生完善關鍵概念,列成如圖2的清單,作為課前小測試向全年級推廣。這樣既肯定了學生反思的成果,使其體驗成功的快樂,又能促進整體教學效果,實現共同進步。如圖2.
三、練后拓展,深入反思
(一)反思解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鉆研的習慣
同一類型的問題,解題方法往往有其規(guī)律性。因此,當一個問題解決后,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反思其解題方法,認真總結解題規(guī)律,力圖從解決問題中找出新的普遍適用的東西,以現在的經驗幫助今后的問題解決,提高解題能力。
(二)反思解題過程,訓練學生靈活的思維
學生在做完一道題后的反思,不僅應簡單回顧或檢驗,而且應根據題目的基本特征與特殊因素,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聯想,反思“自己的解答是否有錯,錯誤的原因是什么;若解答正確則想一想有無新的解題途徑;若有其他解法則應分析比較找出最佳解法……”最后總結一下“解答此類題目有無規(guī)律可循,解題方法能否引申、推廣?……”從而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訓練中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長此以往,不僅能鞏固知識,避免解題錯誤,而且可以把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及對問題的再認識轉化為一個學習過程,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優(yōu)化他們的思維品質,達到融會貫通。
(三)堅持錯題收集,形成有效的反思習慣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經常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講過、做過多遍的習題再考仍有好些學生出錯;或題目稍有改動再做即出現卡殼的現象。因此,引導學生建立“錯題集”,進行錯題反思是解決這個“共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反思習慣的有效方法?!板e題集”,是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自己做過的作業(yè)、習題、試卷中的錯題整理成冊,包括原題、錯解、正解以及錯誤原因、糾錯策略等。指導學生寫出深層的錯題原因分析,讓學生在錯題中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分析,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對“錯題”的有效反思,引導學生積極采取有效的糾錯措施,養(yǎng)成良好的改錯習慣,避免同樣錯誤再發(fā)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