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各位老師經(jīng)常為班級中的少數(shù)學困生感到頭疼,他們直接影響著班級的整體成績。如何提高他們的成績成為我們最關心的話題,我主要從學困生“困”與“不困”兩方面談談自己想法。
一、學困生的“困”來自何處
通過教學發(fā)現(xiàn),造成學困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天生的智力障礙導致了學生無論在怎樣的條件下用功學習,其學習成績始終難以提高。
2.由于當前社會現(xiàn)實中的很多不良風氣的影響,致使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動力和激情,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少。
3.留守子女和單親子女較多,家庭教育的不到位、不協(xié)調,致使學生缺少愛的呵護,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難以贏得家長對他們的關愛,對他們學習的指導,因而喪失學習信心。
4.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不當,致使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成績低下。
二、如何讓學困生由“困”變成“不困”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
1.用關愛走進學生心靈
學困生不僅學習“困”,心也“困”,因此老師一定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如果老師真正將自己的愛心傾注給學困生,那么,那些學困生就會把老師當作自己的親人、朋友,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學困生逐步由“厭學”轉變?yōu)椤霸笇W”,直至“樂學”。
2.用自信激發(fā)學習動力
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關鍵在于鼓勵學困生。多給學困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多給學困生創(chuàng)造走向成功的機會,對于他們在學習或生活中的每次點滴成功或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能從很小的成功中獲得喜悅,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同樣是有能力的。久而久之,他們的信心就會自然而生,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3.用容忍幫助明確方向
作為教師,且不可魯莽行事,不能在急躁情緒中指責學生,應該心平氣和地查明錯誤原因,耐心幫助學生明白錯誤,矯正錯誤,并在錯誤中抓住關鍵點,給予激勵和中肯評價,使學生以此為戒,進而教育學生發(fā)揚長處,彌補短處,并以此為新的人生新起點而奮發(fā)圖強,正所謂“多一把尺子,就多造就一批人才”。
4.用榜樣引領學生成長
有了榜樣就有了“參照物”,學困生心目中就有了自己崇拜的“偶像”,從而產(chǎn)生羨慕之情,增強模仿學習的有效性,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和源泉。我們可以選優(yōu)等生作榜樣,也可以讓進步較大的學困生做榜樣。
5.用梯度降低學習難度
我們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結合學困生的實情,降低學習要求和學習任務,使他們通過一定努力,能感受到“我也學會了,我也是很棒的!”那么他們就一定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這就需要我們在輔導學困生的學習過程中,本著 “淺、慢、細”的原則,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循序漸進地教學。
總之,我們只有真正了解造成學困生 “困”的原因,再對癥下藥,加強學法指導,注重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逐步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達到縮小學習成績差距的目的,最終實現(xiàn)學困生由“困”到“不困”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