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前準備
1.選用優(yōu)良品種:選用豐產(chǎn)性好、抗逆性強、具有高產(chǎn)潛力大的優(yōu)良品種,如眾麥1號、周麥27、百農(nóng)207等。
2.灌足底墑水:睢縣氣候秋季多干旱,若播種時土壤墑情不足,不能保證一播全苗。應及時灌水造墑,小麥播種耕層適宜含水量為:兩合土18%~20%;黏土20%~22%;沙土16%~18%。
3.施足底肥:結合整地667平方米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5方或有機肥100千克,尿素25千克,16%過磷酸鈣75~100千克,鉀肥10千克,硫酸鋅2千克;或用45%復混肥(氮25%、磷15%、鉀5%)50~60千克,硫酸鋅2千克。對前茬種植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的地塊,每667平方米要增加5千克尿素。氮肥、有機肥、鉀肥及鋅肥于犁前混勻撒施,磷肥要70%掩底、30%撒垡頭。
4.精細整地:采用拖拉機深翻25厘米左右,耕透耙勻不漏耕,除凈根茬,耕耙配套,消除明暗坷垃,達到上虛下實,地表平整,根據(jù)播種機播幅寬度,打好畦田待播。采用旋耕的麥田,深度要在20厘米以上,要注意耙壓踏實土壤,防止因土壤過于疏松造成深播弱苗及表層土壤失墑快而影響根系和麥苗生長。
二、播種
1.種子處理
我縣小麥土傳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紋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全蝕病等,可選用多菌靈、戊唑醇等殺菌劑按推薦劑量進行小麥種子包衣或拌種。小麥全蝕病嚴重發(fā)生區(qū),選用全蝕凈進行種子拌種。地下害蟲的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可選用辛硫磷、甲基異柳磷或60%以上的吡蟲啉等藥劑拌種。
2.適期、適量播種
眾麥1號、周麥27、百農(nóng)207均為半冬性品種,應于10月8~15日播種,每667平方米播種量8~10千克;如播種弱春性品種,應于10月15~25日播種,每667平方米播種量10~12.5千克。若播期推遲,應適當加大播種量,每晚播兩天,加大播量0.5千克。
三、田間管理
(一)冬前管理
1.查苗補種:在小麥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種浸種催芽的種子,或者剔稠補稀,確保全苗。
2.化學除草:我縣麥田雜草主要有野燕麥、看麥娘、節(jié)節(jié)麥、馬唐、薺菜、播娘蒿等。在麥田雜草1~3葉期,異丙隆、驃馬乳油苯磺隆、芐嘧磺隆、噻吩磺隆、二甲四氯鈉鹽等藥劑進行防除。
3.適時冬灌:及時灌好越冬水,冬灌時間以日平均氣溫降到3℃左右,日消夜凍時澆越冬水為宜,一般在12月上、中旬進行,一般每667平方米灌水60~80立方米。
(二)春季管理
1.及時中耕:返青后適墑及時中耕,深度3~5厘米。不僅可以破除板結、增溫保墑還能促進麥苗早返青,生長健壯。
2.適時澆水追肥:在小麥返青、起身、拔節(jié)和挑旗各期,根據(jù)麥苗生長狀況和土壤墑情,酌情澆水。特別強調(diào)拔節(jié)期遇旱應及時澆水,可以促進大蘗成穗,提高成穗率,減少小穗、小花退化。
3.加強病蟲草害的防治
春季重點防治小麥紋枯病、條銹病、全蝕病,麥蜘蛛、麥蚜、黏蟲。小麥紋枯病、條銹病每667平方米可用12.5%烯唑醇30~50克加水50~60千克,對準小麥莖基部噴霧,15天一次,連用兩次。
(三)后期管理
小麥抽穗、揚花期防治重點是蚜蟲、吸漿蟲、黏蟲、銹病、白粉病、葉枯病和赤霉病等。蚜蟲、吸漿蟲可選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100毫升兌水50千克噴霧進行防治;小麥銹病、白粉病、葉枯病每667平方米可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40~60克,或30%戊唑醇懸浮劑10~15毫升,兌水50千克噴灑,7~10天噴藥一次;在小麥抽穗揚花期,如遇3天以上的大霧或連陰雨天氣,應立即噴藥預防赤霉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667平方米100克加水50千克噴霧。
灌漿期是多種病蟲害為害高峰期。要結合后期的“一噴三防”葉面噴施0.3%~0.4%磷酸二氫鉀和2~3%尿素溶液2~3遍(每隔7天一遍),不但可以補肥增產(chǎn)、養(yǎng)根保葉還可以有效的預防干熱風危害。?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