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帚菜又名掃帚苗、龍須草,屬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莖、嫩葉營養(yǎng)豐富,適于食用。每100克鮮莖葉含抗壞血液39.0毫克,煙酸1.6克,蛋白質(zhì)5.2克,此外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1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
掃帚菜還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養(yǎng)心安神的藥效。目前,掃帚菜多為野生,人工栽培的尚少。太康縣城市居民有喜食掃帚菜的習慣,近幾年人工栽培的逐漸增多。
為探索掃帚的配套栽培技術(shù),筆者在1997~1998年春進行了栽培試驗,采用塑料拱棚,上市期可提早至3月下旬,經(jīng)濟效益客觀。
一、特征特性
掃帚菜屬直根系。莖直立多分枝,成株高1.0~1.5米葉線形,全緣,草綠色,秋涼時變暗紅色,全株被絨毛。在幼苗期,子葉背面呈粉紅色,第1、2真葉對生,第3葉以上互生,并在長到10~13葉時由葉腋處抽生側(cè)枝,中部葉腋先抽生側(cè)枝,側(cè)枝長到一定大小后也由葉腋抽生分枝,初生枝呈粉紅色。
花序穗狀,花被褐紅色,花小,兩性,單生或數(shù)朵簇生于葉腋,淡綠或黃色。壺果,內(nèi)有1粒種子,橫生,黑色,千粒重為0.83~0.86克。
掃帚菜喜陽,適應性強,耐寒耐熱,耐寒耐瘠薄。在太康縣城郊鄉(xiāng),2月下旬~3月上旬開始萌動,4~6月生長量較大,8月下旬進入開花結(jié)果期,10月種子成熟。
據(jù)筆者的發(fā)芽試驗表明,種子發(fā)芽適溫為20℃~23℃,幼苗生長適溫為15℃~25℃.
二、拱棚栽培技術(shù)
1.品種選擇 掃帚菜有寬葉和細葉兩種類型,食用以細葉為好。
2.整地做畦 選向陽、排水方便的地塊,冬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nóng)家肥3000~4000千克,深翻耙勻,整平地面,做成寬1.2~1.5米的平畦,上凍前澆足凍水。
3.扣棚播種 翌年1月中旬扣棚,烤地增溫,促進土壤化凍。用竹木做成骨架,中間設一排立柱,并設一道拉桿,中高1.5米,寬3.0米,長30~40米,拱間距0.5米。
腹膜后,四周壓實,保持密閉狀態(tài),待2月中旬化凍后播種。播種前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銨15~20千克。按行距15厘米開深約0.5厘米的淺溝,干籽條播,每667平方米播種量為2~3千克。
為便于播勻,可將種子與細潮土混均勻后播種。播后蓋1層細潮土(厚度以蓋住種子為準),踩實,隨即澆水。出苗前要保證土壤濕潤,可根據(jù)墑情再澆1水,一般1~2水即可保證出苗。
4.田間管理
4.1溫濕度管理 播種后拱棚維持密閉,待出苗后,棚內(nèi)溫度高于25℃時放風。放風時,先放棚頭后放中部,或先放背風面后放迎風面,風口先小后大,時間也由短漸長。
4.2水肥管理 播種7~10天后出苗。幼苗期應保持土壤濕潤,前期10~15天澆水,后期7~10天一次,適時中耕除草,苗高5~7厘米時,結(jié)合澆水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7~10千克。
5.適時采收 塑料拱棚掃帚菜從3月中旬陸續(xù)收獲,選苗高15~20厘米的掃帚菜,齊根割斷,除去敗葉,扎成約5厘米粗的棚,即可上市出售。
三、食用方法
將掃帚菜用開水焯后,清水沖幾次,瀝干水分,可調(diào)入醬油、味精、醋、鹽、香油等調(diào)味品做成涼拌菜;也可素炒,或加入肉絲葷炒等。此外,還可做餡。?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