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天臺山,是集儒、釋、道于一體的鐘靈毓秀之地,常年云霧繚繞。登高遠望,大地如一個巨大的棋盤,隱現(xiàn)于白云間的一個個山頭,仿佛有人執(zhí)子在進行一場酷烈的撕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得此仙山靈氣的天臺人,那圍棋下得如有仙人指點,神出鬼沒。自古以來,天臺涌現(xiàn)出一大批有傳奇色彩的圍棋高手。他們的故事廣為流傳,其中,東漢時期剡人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巧遇桃源二位仙女并得到指點的傳說,更是家喻戶曉。
在傳承中制定“新標準”
天臺圍棋風盛行,圍棋文化底蘊深厚。因此,天臺能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圍棋之鄉(xiāng),有其深厚的圍棋文化根源。天臺縣赤城街道第三小學圍棋氛圍正是在天臺山濃厚的圍棋文化影響下形成的。學校創(chuàng)辦于民國初年,是天臺城區(qū)最早的4所小學之一。前身是“赤華女子學?!?。民國十八年(1929年)定名為文華小學二部,1956年11月改名天臺城關鎮(zhèn)第三小學,2003年始稱天臺縣赤城街道第三小學。
學校圍棋活動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就十分活躍,文革期間,師生仍然悄悄學弈。1974年,學校培養(yǎng)出天臺第一個浙江省圍棋冠軍金茜倩,她在浙江省少年兒童圍棋賽中戰(zhàn)勝馬曉春、陳臨新、程征宇、平曉虹等優(yōu)秀棋童。1976年,9歲的俞斌再次獲得全省兒童組冠軍。從此,赤城三小的圍棋教學開始走向輝煌。上世紀70年代,學校培養(yǎng)出的王慧、朱菊飛等優(yōu)秀棋童相繼成為國家隊隊員。上世紀90年代,袁衛(wèi)紅、許頓、孫丹、孫明杰也成為國內知名的圍棋職業(yè)棋手。其中女棋手曾多次出訪日本,戰(zhàn)勝日本頂尖職業(yè)女棋手,受到圍棋泰斗吳清源的贊揚,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赤城三小也因此享有圍棋新秀“搖籃”的美譽。
1988年,學校在一年級開設了圍棋課,2008年學校在一年級至三年級開設了圍棋課,2011年全校六個年級均開設了圍棋課。為此,學校結合學生實際,遵循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以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發(fā)展為基本思路,制訂了圍棋課程標準。圍棋課程標準充分強調開展圍棋活動的作用和意義,確定圍棋教學的基本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以及圍棋教學的開展方法和注意事項。
品牌來源“得力舉措”
赤城三小在圍棋競技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之后,學校堅持弘揚圍棋文化,積極推進圍棋普及教學,并推進少年兒童素質教育。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學校堅持以“質量求生存,教學為中心,特色為導向”為辦學思路;以“開展圍棋活動,辦好特色學校,促進智力發(fā)展,全面提高素質”為辦學宗旨;以“普及圍棋知識,發(fā)展兒童個性”為辦學目標,把開展圍棋活動作為重頭來抓。學校的目標是人人了解圍棋文化,人人懂得下棋,人人學會下棋。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打響學校特色品牌,學校采取了一系列得力舉措。
把圍棋文化融入到校園壞境布置中 學校利用宣傳窗、走廊、圍棋專用教室、禮堂等,布置各種圍棋知識圖片。這些圖片有圍棋三字經,有棋詩,有活動照片等。不少棋語寓含人生哲理,幫助學生增強對圍棋的了解,提高學生學棋的興趣和信心,也讓學生了解圍棋既有競技性,又有娛樂性,它是集德、音、體、美于一身的活動和運動項目。走進學校,圍棋氛圍特別濃郁:屏風寫著“開展圍棋活動,提高全面素質”,校門正前方的“聰明的孩子愛下棋,下棋的孩子更聰明”標語分外醒目。
開展形式多樣的圍棋活動 學校組建業(yè)余圍棋訓練隊,提高小棋手的競技能力;組織圍棋課外興趣小組,讓更多學生接受圍棋文化熏陶;組織圍棋知識宣傳隊,開展圍棋知識宣傳;同時,學校還組織開展圍棋教學比賽和圍棋段級位賽等。通過這些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棋藝,又讓圍棋文化在學生心里深深扎根。2011年度第一學期,學校為每個班級配置了圍棋和棋具,學生參與圍棋的熱情空前高漲。2012學年,學校成功舉辦了首屆圍棋節(jié)。通過團體賽、個人賽、文化知識競賽、圍棋文化知識圖片展等各種活動,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圍棋活動中來。圍棋節(jié)每年舉行一次。
加大宣傳力度,推動圍棋文化建設 要使圍棋文化再上臺階,必要的宣傳報道是經驗的傳播,大力發(fā)揮網絡的輿論導向作用。學校相繼建立了圍棋網站,即天臺圍棋教育網,搭建了少兒圍棋網絡對弈平臺,開通了學校圍棋博客和師生圍棋論壇,通過網絡加深學生對圍棋的了解,提高學生參加圍棋活動的熱情和興趣,營造了濃郁的圍棋氛圍。
完善圍棋教學評價 圍棋教學評價力求發(fā)揮反饋、調節(jié)和促進課程發(fā)展的功能,既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作出評價,又要求教學注重實踐、注重探索,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作出評價。以綜合圍棋能力為核心,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以此鼓勵學生學習。教學評價制度又包括教師教學的評價制度,用以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激勵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
編寫圍棋教學校本教材 全校開設圍棋課,需要一本適應各個年級需求的圍棋教學教材。為此,學校成立了圍棋校本教材編寫小組,并以2011年底前完成校本教材編寫。教材從認識圍棋、棋盤開始,逐步了解圍棋的規(guī)則以及一些基本布局、戰(zhàn)術。同時滲透德育,讓學生在學棋中得到快樂,也懂得人生的道理。校本教材簡單、易懂,強調實踐性、開放性,淡化課程的學科性。
“以棋育人”是總目標
健全圍棋教學管理制度。學校每隔3年都要制訂特色發(fā)展規(guī)劃和長期發(fā)展目標。圍棋特色活動規(guī)章制度健全。這些制度包括特色領導小組職責、教練員職責、師生訓練制度、圍棋教學管理制度、圍棋成績評估制度、段位星級班級評比細則等,使學校開展的活動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以保證圍棋特色的優(yōu)先發(fā)展。
加強品牌棋手的培養(yǎng)。學校長期以來一直有圍棋新苗的搖籃美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曾經培養(yǎng)了包括世界冠軍現(xiàn)國家圍棋隊總教練俞斌在內的一大批圍棋高手,他們在各級各類比賽中以優(yōu)異的成績?yōu)閷W校贏得了榮譽。因此,品牌棋手的培養(yǎng)對推動學校圍棋教學的開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培養(yǎng)更多的特長生,學校一方面堅持普及和提高相結合,另一方面采取教練員負責制,利用課余時間對一些有潛力的小棋手加以培養(yǎng)。
加強圍棋課題研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學校圍棋課題組在教學實踐中,就著手對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進行探究,論文多次在國家、省、市級獲獎。截止20013年12月,學校已經有多個國家、省、市、縣級課題結題,論文在省級以上獲獎8篇,市級以上課題結題13項。2010年,學校結題的國家級課題《圍棋普及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研究》獲全國中小學棋類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2013年12月,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圍棋提高班的實踐研究》順利結題。
近年來,赤城三小在“發(fā)展學校特色文化,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總目標的指引下,秉承“以棋啟智,以棋育人”的核心文化傳統(tǒng),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先后被評為天臺縣全民健身先進集體,臺州市地方文化(圍棋文化)教育特色學校,浙江省體育(圍棋)傳統(tǒng)項目學校,浙江省首批體育(圍棋)特色學校,全國和省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先進集體,全國十佳圍棋育苗基地,全國圍棋育苗工程先進單位,全國中小學棋類教學實驗先進集體,全國中小學棋類校本課程開發(fā)實踐研究先進集體,全國中小學棋類教學課題實踐研究示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