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東絮語:
在騎行者中,我屬于很不“專業(yè)”,很輕裝上陣的:一般就是騎行服、一身睡衣、頭盔。有時連防風鏡也不戴。我身邊有很多玩戶外運動的朋友,不僅各種裝備、知識、技能齊全,出行必定做好各種路線規(guī)劃、裝備調試、資料準備,光是跟著上路的補給車就很有氣魄。但這對我來講實在是太麻煩了。其實別拘泥于速度、目標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沒有人規(guī)定騎行非要走很長的路、用很高級的裝備、技術很好,重要的是感受以及態(tài)度——騎一輛五十塊錢的單車上路,這也是一種態(tài)度。我從不會刻意挑戰(zhàn)什么艱險的路,我按照自己的頻率來騎,晚上的時候像普通旅行者一樣,美食、美酒、看星星、聽歌劇、散步、聊天。于是,就在那年,一個連該買什么樣的自行車都搞不清楚的我,心血來潮想要出去轉轉的我,就這樣上路了。我就是一個騎行者,沒有任何社會身份——騎行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自由,其次,就是勇敢和放松。
在張向東北京東三環(huán)的辦公室里,除了有幾面墻透露了一些別的訊息,墻上懸掛著自行車,甚至有整整一面自行車墻,它透露了公司總裁的偏好。張向東從2007年開始獨自一人騎行五大洲最美的路線,并將騎行和閱讀視為3G門戶的企業(yè)文化。雖說有這些裝飾,但墻面還是顯得很樸實,沒有大幅的騎行圖片和宣傳照,自行車安靜地呆在墻上。
它們在等待出發(fā)?在北京這樣一個城市?道路已經(jīng)寬闊得使人感覺從一邊穿到另一邊都很困難,霧霾已經(jīng)不容許人享受步行或者騎行的樂趣?!八耘c其說騎行是一個浪漫的愛好,還不如說這是一種對世界負責任的態(tài)度?!?/p>
他計劃中騎遍五大洲的最美線路,目前只剩下南美還未成行。他曾在在法國的瓢潑大雨中,邂逅一個悠然的狩獵男子,獲得一句話的提醒和點撥——“出太陽是好天氣,下雨就不是好天氣嗎”?也曾在在南非,在騎過大片大片的鐵皮屋貧民窟時,想到了Ubuntu的能量(南非的民族觀念,意為人們之間的忠誠和聯(lián)系),并且思考人類為什么至今還解決不了生存的平等和幸福的均享。這些經(jīng)歷感發(fā)很難不讓人用非常文藝的筆法去描述,所以在對張向東的報道中,很少看到硬朗的筆觸。
但是,浪漫的騎行,只是一年間十多天的出走,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張向東面臨的還有其他可謂堅硬的挑戰(zhàn)。對于這些問題,張向東其實非常實誠地回答過,他援引他喜歡的書籍《失控》里面關于蜂巢的一段話,說自己是離群的蜜蜂,并不介意做了甜蜜的炮灰。這種說法既有一種在商業(yè)方面的反思,與此同時,還是帶了一種泰然自若和鎮(zhèn)定的心態(tài),就像騎行中的上下坡,終歸他還是在路上,在某種天賦使命當中。2013年1月,以低調應對疑問,GO桌面的收費產(chǎn)品NextLauncher在國外上線兩周就超過100萬營收,并與谷歌、Facebook 等公司陸續(xù)展開合作。
實際上,挑戰(zhàn)并不始于今日,即使在3G門戶還處于領先地位的2007年,他也感到了極大的壓力,而今天已經(jīng)成為3G門戶文化圖騰的騎行,也是始于那一年。 他用騎行,平衡了生活中遇到的強大沖突,并且獲得內心的歷練和成熟。在2007年法國藍色海岸的騎行之后,他曾說,這是30歲自我的一次成熟蛻變。
這次成熟的蛻變,同時給他帶來了一個非常成功的“現(xiàn)實退出機制”,每一年,他都有十來天,騎行在異域的天空下。此前的張向東,并非地理達人,所謂五大洲最美的線路,是靠自己綜合大家的公認和共識再進行揀選。他不否認,凡是自己騎行過的路線,因為滲透個人心力,確乎成為心中最美的風景。他更多選擇靠海的線路,騎車人常用的眼鏡他經(jīng)常不戴,因為這樣他看不分明那些明澈美麗的顏色。
然而,就好像是對他創(chuàng)業(yè)生涯的一種隱喻,騎行也是件“看上去很美,實際很枯燥”的事情。騎行不同于優(yōu)游的漫步,一天長達數(shù)小時而強度甚大的騎行,有時候消耗甚大,也未必能將所遇美景盡收入眼底。不過這樣也好,正如他在騎行中領悟到的,真正最美的風景其實就是大塊大塊單一的色澤,似乎是有些單調,卻構成了壯美的景觀。在騎行中他呼吸到了大海的芬芳,看到蔚藍的色塊如何隨著晨昏變化。從他并不追求苦行可以看出他的性情,在強度極大的騎行之后,他也并不虧待自己。這個時候,人往往可以更為灑脫。在法國,他就曾穿著T 恤短褲犒賞了長途騎行后的自己一場歌劇。而在南非,他看見一個背著行囊的黑人,默默地打量了路邊披薩店價目表后正欲離開,他追了過去,叫了一聲兄弟,將手里的披薩分了幾塊出去,就像在旅途中他曾接受別人的善意那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