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但農村經濟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一個嚴重的短板,如何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快速增長,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成為關鍵。本文結合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現(xiàn)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快流轉的具體措施。
"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
中圖分類號:F832.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4)09-0080-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12.18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年均經濟增速高達9.8%,城市化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在城市化進程中如何提高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社會穩(wěn)定成為我國社會和諧發(fā)展中的一項十分棘手的難題,其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
一、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必要性
世界銀行“促進增長與緩減貧困的土地政策”報告指出: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小于500美元的時候農民以分散的自給自足經營土地為主,這種傳統(tǒng)方式的目標實現(xiàn)只能是單純循環(huán)的自然經濟;當人均國內總值大于1000美元的時候,農村土地的商業(yè)運用和市場價值開始顯現(xiàn)、土地所有者轉移土地的意愿開始強烈起來、土地經營者開始試圖擴張土地經營規(guī)模,幾方力量共同促進了土地市場的產生與發(fā)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我國人均收入明顯增長,截至2012年末,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38354元,由此推動我國農村的土地市場快速的形成和農村土地經營的規(guī)??焖俚財U大,從而促進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1]。
在當今市場環(huán)境下,土地所有者進行的土地經營所獲得的收入已經不能夠滿足農民的需要。據(jù)調查,我國農民在農村務農一年的收入1萬左右,而進城打工所得的收入每人一年3萬左右。隨著農業(yè)機械化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我國以庭為單位進行農業(yè)經營之余有了豐富的閑置勞動力,他們就進城打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城市化,推動我國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的流轉。同時,隨著科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村土地經營者已經不滿足于當下的土地經營規(guī)模,他們急需進行土地的擴張從而取得規(guī)模效益。在土地所有者的推力以及土地經營者的拉力作用下,我國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已經迅速地展開。另外,我國城市建設需要土地,才能促進城市的發(fā)展,在另一方面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的流轉。
二、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現(xiàn)狀
由于我國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時間較短,國家政策也不完善等原因導致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2]。
(一)承包經營權流轉規(guī)模偏小
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東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已經較為成熟,但在內地以及西部地區(qū),由于地理環(huán)境比較封閉,經濟發(fā)展也相對緩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的流轉規(guī)模比較小,涉及的戶數(shù)也比較少。據(jù)調查,截至2010年末,湖南省耕地流轉面積980.96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0.22%,是2008年調查統(tǒng)計數(shù)8.18%的2.5倍,內地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的流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多樣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guī)定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六種流轉形式,即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和抵押,各地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采用適當?shù)牧鬓D方式。湖南省土地流轉方式的調查顯示,截至2012年末流轉的968萬畝承包土地中,以轉包的方式進行土地流轉為248.5萬畝,以轉讓的方式進行土地流轉為57.2萬畝,以互換的方式進行土地流轉的為46.1萬畝,出租為103.4萬畝,入股的方式進行的土地流轉為385.6萬畝,其他的方式進行的土地流轉為211.7萬畝。由此可知,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流轉以轉包、出租的方式為主,農民的土地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在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下,雖然農民的思想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轉變,以入股等形式進行的土地流轉的形式也有所發(fā)展,但在內陸地區(qū)進展十分緩慢。
(三)農戶承包經營權流轉意愿偏低
農戶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意愿受到農戶家庭收入結構、人均耕地狀況、生活保障狀況、農戶自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的收入結構和生活保障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戶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力度。2012年河北省的調查顯示,河北省1868.23萬戶農村常住人口,純粹的農業(yè)生產經營戶占到了69%,導致農村土地流轉的意愿偏低。另外,我國地域遼闊,環(huán)境復雜,尤其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比較封閉,農民的文化程度偏低,農民更加的依賴土地,導致農村土地經營承包的流轉票意愿偏低[3]。我國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仍然不健全,相比較而言土地的收入更加的穩(wěn)定,農民外出打工雖可獲得較高的收入,但為了以后的生活考慮,他們也不愿意將土地進行全部、徹底的流轉。
三、制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因素
(一)法制建設滯后
2005年制定實施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一直到現(xiàn)在未進行任何修改,已不能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需要,導致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流轉中出現(xiàn)法律糾紛。同時,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地區(qū)為了更好的發(fā)展應該制定最適宜的地方法律法規(guī),但目前我國不同省市制定的土地流轉法律法規(guī)要么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狀況,要么只是一味的照搬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不符合當?shù)氐陌l(fā)展特點,甚至有些地方還沒有至今仍未制定自己的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guī)。
另外,農民的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薄弱,在進行土地流轉的時候,由于沒有進行詳細的法律解釋,或者沒有大規(guī)模的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流轉的宣傳,導致農民對于法律不了解,使得他們在進行土地流轉的時候有所保留和顧忌,或者與相關部門產生沖突,同樣導致了我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過程中問題迭出。
(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不完備
土地市場化一個重要標志是土地資源能否按照市場規(guī)律形成公允的市場交易價格。自1992年實行市場經濟制度改革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市場制度也在逐漸的完善,但市場的完善不僅僅需要市場自身規(guī)律的調節(jié),更需要政府“看得見”的手的維持。由于我國農村自古以來處于市場經濟的邊緣地帶,市場不僅規(guī)模小,且土地制度也不健全,在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流轉的時候無法按照市場規(guī)則按公允價格的流轉,導致農村土地的流轉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
四、構建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的措施
(一)構建承包經營權流轉模式規(guī)范機制
根據(jù)《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流轉管理辦法》,我國土地可以根據(jù)流轉經營權權屬是否改變,將我國的土地經營承包權流轉分為權屬不變型的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和權屬改變型的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因此我們在進行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流轉的時候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規(guī)范機制,這樣就有助于將整個農村土地流轉市場規(guī)范化,有助于維護農民的利益,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的順利流轉。
(二)構建承包經營權流轉雙方利益聯(lián)結機制
農民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是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流轉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土地在流轉中須將經營主體的利益與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聯(lián)結起來,將經營承包流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經營土地之后帶來的效益進行綜合分配,農民不僅在流轉土地的時候獲得一部分的收益,還進一步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有助于農民在流轉之后的每年都能獲得穩(wěn)定的收入,保證農民的生
(下轉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