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珠江,又舉行了廣州國際龍舟賽。這個龍舟賽,已經(jīng)辦了二十年,參賽的隊伍有百支以上,也算是“百舸爭流”吧。今年又辦一屆,又有什么稀奇?
不料不但有一點稀奇,還出了一宗“新聞”,爆了一個“冷門”,那便是由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市長陳建華領(lǐng)銜的“一哥隊”,破天荒地沒有拿到表演賽的冠軍,而是“以第二名沖過終點”!這個“一哥隊”,可是連續(xù)三年拿“第一”的呀,今年卻“首次無緣冠軍”!
那么這個“第一”,讓誰奪去了呢?原來是一支“國際友人隊”。于是輿論之間,便有評論,說這些老外真不懂事,你怎么可以去搶書記市長的“第一”呢?下一屆再辦龍舟賽,不要再讓老外來“攪局”啦!當(dāng)然也有人說,一項比賽,書記市長年年拿“第一”,有多大意思呢?好在這幾個老外“不懂道理”,才打破了“一哥”們的壟斷。
可見這個“第一”問題,其中是深有“道理”的。于是不免想起了一年之前那件“市長獨中四元”的舊事——某市搞群眾健身活動,“干部隊”先踢一場足球賽,作為熱身也是動員。市長參加了其中一隊,結(jié)果一人連進四球,官方的微博立馬歡呼起來,說“×市長以出眾的球技,在比賽中獨中四元”!
“市長”有沒有“出眾的球技”,我們不知道,但官微發(fā)出的一張球場照片卻告訴我們,市長連長褲也沒脫,卷了一下褲腿,就這樣上了“場”。于是輿論間也有“請問”,說是“獨中四元”,你守了門沒有?當(dāng)然更有人說,既然是“干部隊”,又怎敢去撲市長的“射門”,這不是“不懂道理”了么?好比廣州那個龍舟賽,想來并不乏技高超群的隊伍,卻誰也劃不過書記市長,誰也拿不到“第一”,這里的“道理”,你應(yīng)該懂的!
“第一”問題,本來并不是大問題,書記年年拿“第一”也好,市長“獨中四元”也罷,雖然其中深有“道理”,都還不是什么大事。但有的時候,“第一”不“第一”,就真成了大大的事兒啦——
比如多年之前克拉瑪依的一場大火,其中便有一個“生死奇觀”。七百多名師生觀看演出的禮堂突起大火,三百多人遇難,其中有十余名教師,而同在火場的當(dāng)?shù)毓賳T,卻無一罹難。其實殉難的教師,不少原來“不該死”,有的校長,已經(jīng)沖出火場,卻又“一次次沖入火海,一個個將孩子抱出”;有的教師,本來一步之遙,便可沖出火海,卻“用雙肩死死撐住下墜的大門,讓身后的孩子沖出去”,直至昏死于烈焰……然而,克市一批“公仆”,當(dāng)時均坐在前排觀演,離起火的舞臺近在咫尺,本來生還可能最小,但奇怪的是,卻幾乎都能“率先”“從后排的學(xué)生中擠出僅有的一個大門,既不維護秩序,又不伸出援手”,就這么揚長而去,有的官員“第一個”奪路而逃,連毫毛也沒傷著一根……更令人嘆息的是,大火乍起,現(xiàn)場就響起了“同學(xué)們別亂動,讓領(lǐng)導(dǎo)先走”的喊聲!“領(lǐng)導(dǎo)”果然“先走”了,丟下了數(shù)百名孩童;“我們”果然將“第一”讓給了“領(lǐng)導(dǎo)”,留下了十多位教師“無法幸免”!
克拉瑪依大火中的“讓領(lǐng)導(dǎo)先走”,與龍舟賽的“一哥”拿冠軍、市長們的“獨中四元”,當(dāng)然不能并比,然而從生活中的領(lǐng)導(dǎo)專用電梯、單獨逃生通道直到專門“讓”給領(lǐng)導(dǎo)的種種“第一”,與急難險重之時,熊熊烈焰之前的“讓領(lǐng)導(dǎo)先走”,難道沒有任何“同一性”,沒有任何“道理”可以深悟嗎?
【原載2014年6月14日《新 民晚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