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9日,是國學大師錢穆先生九十二歲生日。這時他已目盲力衰,但他決定在素書樓為“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博士班的弟子們上最后一堂課。
這堂課從下午開始。在課堂上他仍然像往常一樣神采奕奕,用自己獨特的無錫官話,闡述著數(shù)十年來一直反復講述的那些早已為人所知的道理。講課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錢穆忽然慷慨激昂地大呼道:“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不要一筆抹殺、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從歷史里探求本源,要在時代的變遷中肩負起維護中國歷史文化的責任?!敝v完這句話,錢穆?lián)]揮手走下講臺……
這最后一課的最后話語,是他一生為中國文化奮斗的諍言,令人震撼,催人猛醒,發(fā)人深??!
無獨有偶。北大教授林庚先生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為他安排了一堂“告別課”,他講課的內(nèi)容是“什么是詩”。講課那天,他穿了一身精心設計的黃色衣服,配黃皮鞋,頭發(fā)一絲不亂。照先生弟子錢理群的說法,“美得一上臺就震住了大家”。課上他款款講來,滔滔不絕。最后他緩緩點出這堂課的主旨:“詩的本質(zhì)就是發(fā)現(xiàn);詩人要永遠像嬰兒一樣,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圍的世界,去發(fā)現(xiàn)世界的新的美?!贝苏Z一出,所有的學生頓有所悟,全都陷入了沉思……
他把自己一生寫詩、治學、做人的經(jīng)驗,生命的追求,都凝結(jié)在了這句話里。這最后的一課,震撼了好多人的心。
無論是錢穆“肩負起維護中國歷史文化的責任”的忠告,還是林庚“詩人要永遠像嬰兒一樣,去發(fā)現(xiàn)世界的新的美”的勸誡,都可謂是畢其一生之積淀,發(fā)獅子吼,醍醐灌頂。歲月如水,這震撼人心的最后一課,空谷足音,堪稱永遠的絕唱!
前輩大師那種以課堂為陣地,視學術為生命的教育實踐,正是中國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之所在!
【原載2014年5月25日《沈陽日報·國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