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某航空零件為環(huán)型薄壁結構,在較大銑削力和夾緊力的作用下,容易發(fā)生彈性變形。結合工廠工況,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經(jīng)驗公式計算出銑削力和夾緊力的大小并運用ANSYS軟件,定量分析出工件彈性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同時為后續(xù)分析影響航空零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彈性變形;有限元;ANSYS
中圖分類號:TD50
某航空零件為燃氣機燃燒室單元體的主要部分,主要整流燃燒室出口溫度達到1288攝氏度。該零件為Ni-Co耐高溫合金其主要加工工序為大小弧段和兩側邊的上下槽,且最小加工尺寸精度為±0.12mm。由于航空零件為環(huán)型薄壁結構,在受到較大銑削力和夾緊力的作用下容易發(fā)生彈性變形,從而影響零件的加工精度。目前針對工件彈性變形主要是在殘余應力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大致分為機械測定法和物理測定法[1]。而國內外針對這方面主要采用低熔點合金支持法、應力分析控制法[2]等。結合工廠的實際情況,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經(jīng)驗公式計算出工件所受銑削力和夾緊力的大小并運用ANSYS軟件,定量分析出工件彈性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同時為后續(xù)分析影響航空零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提供理論依據(jù)。
1 銑削力和夾緊力的計算
在銑削零件時,所采用的銑刀為立式銑刀,工件在加工中主要受到垂直銑削分力Fv的作用。通過查《實用銑工手冊》[3],得到主銑削力Fz的經(jīng)驗計算公式:
結合實際加工,粗銑內外型面的主要切削參數(shù)分別為:主軸轉速n=219r/min,進給速度Vf=126mm/min,切削深度ap=0.5mm。由于工件材料為高溫合金鋼,刀具材料為M42,由《實用銑工手冊》查得各參數(shù)依次為:Cpz=68;t=0.5mm;Sz=0.05mm/z;B=46.99mm;Z=5;D=24mm;K=1.1;K1=1。將上述參數(shù)代入上式(1)得到主銑削力Fz為686N。
通過查手冊中的各銑削力的經(jīng)驗比值表,選取Fv/Fz為0.8,則Fv=0.8×686=548.8N。
設工件受壓板夾緊力為Fp,根據(jù)經(jīng)驗取夾緊力為銑削力的5-10倍,本文取為8,F(xiàn)p=8×548.8=4390.4N。在實際裝夾中受四塊壓板的作用,平均每塊壓板對工件施加的夾緊力Fp’= =1097.6N。綜上所述垂直銑削分力Fv為548.8N,每塊壓板對工件的夾緊力Fp’為1097.6N。
2 工件的有限元分析
有限單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將連續(xù)的結構離散成有限單元,并在每個單元中設定有限節(jié)點,將連續(xù)體看作只在節(jié)點處連續(xù)的一組單元的集合體;同時選定場函數(shù)的分布規(guī)律,進而運用力學的某些變分原理去建立用以求解節(jié)點未知量的有限元法方程,利用解得的節(jié)點值和設定插值函數(shù)來確定單元以上以至整個集合體上的場函數(shù)[4]。近年來,有限元法已成為解決各種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常用分析軟件有NASA、ASKA和ANSYS軟件等。
由于該零件相對于毛坯的原始尺寸而言,內外型面的銑削余量較大,因此進行有限元分析時,只需分析銑削內外型面所產(chǎn)生的彈性變形,圖1為工件彈性變形的分析流程圖。
2.1 幾何模型的建立
2.2 材料模型的選取
工件材料的變形為完全彈性變形且各向同性。單元類型選用Solid/Brick 8node 45,密度ρ=7.8×103kg/m3,彈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μ=0.3。
2.3 網(wǎng)格劃分
2.4 添加約束
根據(jù)工件的實際裝夾,為了使銑削工件的內外型面和槽的尺寸滿足加工精度要求,必須保證工件在銑削時不發(fā)生沿X、Y、Z軸的平動和轉動。結合實際加工情況,工件與銑床工作臺是面接觸,且工件底面為全約束。
2.5 加載
通過計算得到垂直銑削分力Fv為548.8N,平均每塊壓板的夾緊力Fp’為1097.6N,力的加載方式選用在模型節(jié)點上加集中載荷。由于工件關于y軸對稱,因此分析工件受銑削力和夾緊力的情況,只需選取五個位置:大小弧段及直側邊的中間位置和連接大小弧段與直側邊的兩圓弧段。
3 結果分析
由于對零件進行有限元分析屬于基本的結構靜力分析,所選用的求解器可采用系統(tǒng)默認的直接解法,并在求解模塊(solution)中進行運算。完成計算以后,可通過ANSYS的后處理模塊來查看計算結果。由于工件彈性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加工尺寸上,因此在后處理結果中,主要查看節(jié)點位移量。在銑削力和夾緊力的作用下,其X、Y方向的節(jié)點最大位移量。
4 結束語
(1)利用ANSYS軟件對航空零件進行有限元分析,得到X方向和Y方向節(jié)點的最大位移分別為-0.73515E-7mm和0.68164E-7mm。由于零件最小加工尺寸精度為±0.12mm,因此工件的彈性變形對零件加工精度的影響較小,可忽略掉。
(2)定量分析出工件彈性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為后續(xù)分析影響航空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提供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余偉.基于殘余應力的航空薄壁件加工變形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4.
[2]王衛(wèi)鋒,韓大建,羅文結.一種新的殘余應力測試方法[J].浙江大學學報,2005(03):368-372.
[3]沈海珊.實用銑工手冊[M].上海: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38-41.
[4]李黎明.ANSYS有限元分析實用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5]閆伍平,黃成.UG NX8.0技術大全(中文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104-367.
作者簡介:袁琪(1981-),女,湖北武漢人,碩士,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及理論。
作者單位: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湖北孝感 432000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重點立項課題《某環(huán)型零件加工精度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3 A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