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農村小學中有這樣的一類學生:他們成績非常差而且特別頑皮,老師見了都非常頭疼,他們通常被稱為“學困生”。這部分學生課堂上經常不能集中精力認真聽講,甚至還會影響周圍同學聽課。課堂上老師要經?;ㄐr間來組織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活動,感覺很頭痛。就這樣,有一部分“學困生”就被老師拋棄了,讓他們“自生自滅”。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我以課堂觀察為切入口,多角度、深層次地去反思,怎么幫助和轉化這些“學困生”,真正地提高課堂實效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以“理”為導向,實施有效觀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課堂觀察就是最好的方法,它能夠幫助教師科學、準確地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改變傳統(tǒng)的聽課方式。加強課堂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課堂觀察的本質所在。為了讓學生的“學”和我們的“教”更有效,我以課堂觀察為思考點,突破傳統(tǒng)的聽課束縛,從課堂觀察中思考、探索,再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實效。其實導致“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有學生生理、心理方面等主觀原因,當然也有來自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客觀原因。優(yōu)秀的孩子從小寵愛,犯點小錯誤也能一笑了之,甚至還覺得很可愛,不追究;而后進生則雞蛋里挑骨頭,用放大鏡放大他們的錯誤,對他們缺少耐心,缺少教育和心理疏導,多次經受挫折和打擊后,他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逐漸淪為教師眼中的“學困生”。
因此我們教師要有一雙慧眼,一顆愛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理性地思考一些策略,盡量能讓這部分學生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恢復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
二、以“悟”為促進,不斷激發(fā)興趣
課堂觀察為我們有效開展教學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也為我們的教學指引了方向,特別是對學困生的關注,如何讓學困生改變狀況,恢復自信,進而自主學習,方法很多,實踐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關注“學困生”。
(一)利用教師的身體語言,傳遞愛意
在俄羅斯國家有這么一句話:漂亮有孩子人人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學困生最缺少的就是教師對他們的愛。課堂上我常常用充滿愛的目光去關注那些孩子 ,當他們開小差的時候,我會輕輕地走過去用手溫柔地摸一下他們的頭,微微一笑。當他們回答問題正確時,我會伸出大拇指夸獎一番。這些身體語言可以點燃起學困生的課堂學習熱情,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和期待。
(二)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激起興趣
沒有任何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有了興趣,學生便會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主動探索知識。例如在教學生 “聰” 字的時候,我編了這樣一段話:一個人要變得“聰”明,就要善于用“耳”聽,用“眼”看,用“口”說,用“心”想。這樣一來學生對這個字記憶就牢固。再如學習課文《西湖》一課時,因為農村的孩子很少去過西湖,所以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從網上下載一些圖片,直觀形象的展示了西湖的美,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不覺得枯燥乏味。
(三)利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樹立信心
針對“學困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教學步子要小,教學內容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分層漸進的原則。比如學生練寫《秋天》的習作時,我對他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1.積累一些寫秋天的詞語和優(yōu)美的句子。2.帶著他們走進秋天,并且邊看邊用積累的詞語來表達。3.試著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東西寫下來。4.互相交流溝通。針對“學困生”知識儲備少、接受能力差的特點,我經常通過多種形式訓練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逐漸樂于接受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另外對他們的學習任務還要及時進行檢查反饋,發(fā)現(xiàn)問題要調整教學方法,更好地適應他們。
(四)利用優(yōu)化組合的學習方法,積極參與
《新課標》提倡 “自主、合作、探索”的新型學習方式,很多教師都喜歡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學習的探究,那么怎樣進行小組劃分呢?經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這樣劃分小組比較合適:1.幫撫組合。美國《教育領導》雜志上介紹的一種小組伙伴式,即合作討論(學習)小組。小組通常由四人組成,其中一個為優(yōu)等生,兩個為中等生,一個為后進生,他們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優(yōu)等生對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對后進生的“達標”學習負有輔導責任,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組合學習效率比較高。2.師生組合。把學困生劃分為一個小組,使他們沒有低人一等的心理負擔,老師參與其中,對討論中的重點、難點可用提示、暗示的方法,巧妙的給他們鋪墊成功的臺階,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較好的表現(xiàn),并且能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同,有一種成就感。3.朋友組合。讓學困生自己自由的選擇組合人選,因為小組內部都是自己關系比較好的朋友,他們在一起學習的時候心情愉悅,也很好地減輕了學困生的心理學習負擔 ,從而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到學習團隊中來。
教育的本質是引領學生活出生命的精彩,是一種精神的超越。這些學困生,他們更需要老師思想的引領和情感的滋潤,點燃學習的激情,享受生命的陽光。我相信,只要老師們常懷有一顆愛心,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孩子,那么這些學困生終究也能綻放異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