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期的封面中,“獨家閱讀”總是出現(xiàn)在最醒目的位置,彰顯著它金牌欄目的地位。8年來,海峽茶道編輯部圍繞著“尋茶記”、“品城”、“春茶·秋茶”、“節(jié)日”、“熱點·現(xiàn)象解讀”、“特刊”等主題精心打造了系列獨家報道文章,旨在讓讀者通過“主題文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茶文化、解讀熱點背后的故事……
尋茶記:茶的世界就像一棵茶樹,先分成了六大茶類的枝干,再由枝干延伸出不計其數(shù)的樹枝、茶葉。就像茶葉的繁茂離不開根系的發(fā)達一樣,我們試圖沿著六大茶類的根源出發(fā),通過尋找,為讀者打開那精彩紛呈的茶世界,為讀者解讀茶的前世今生。
品城:茶,當它化作文化的載體時,一座城市的音容笑貌都可以倒映在一杯茶中。茶館里的一杯茶,或許折射著當?shù)厝说纳?;婚宴上的一杯茶,或許隱含著古老的習俗;迎來送往的那杯工夫茶,或許代表著城市的品味,通過茶,你可以讀懂一座城市。
春茶·秋茶:每到春秋好時節(jié),便是茶香迷人處。每次春茶、秋茶的收獲季節(jié),茶界的焦點都落在新茶上,今年的品質如何?行情如何?背后的原因何在?專家的看法如何?實地追蹤、現(xiàn)場報道、專家解讀,本刊定期的春茶·秋茶主題文章都是一次有關“新茶”的饕餮盛宴。
節(jié)日:中秋、女人節(jié)、六一、清明等節(jié)日,要是讓您說出第一個想到的關聯(lián)詞,那大概不會是茶,但其實它們都跟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不管是歷史挖掘,還是通過活動@茶,我們每年特定的節(jié)日策劃文章,都是最接地氣與人氣的呈現(xiàn)。
熱點·現(xiàn)象解讀:每一個熱點,背后的原因都不只一點;每一種現(xiàn)象,其解讀都不只一面。當特定的原因、特定的時間出現(xiàn)特定的現(xiàn)象時,背后的原因、產(chǎn)生的后果、未來的演變,則無不牽動著成千上萬茶人的心弦。八年來,茶界每一次熱點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時候,都有海峽茶道第一時間關注跟蹤,實時深度報道的蹤跡。
特刊:福建作為四大茶類與再加工茶茉莉花茶的主產(chǎn)地,占足了茶葉的天時地利,而人和則需要所有茶人共同的推動。海峽茶道立足全國,對閩茶文化的推廣更是不遺余力,8年來,我們多次在11月推出閩茶特刊,全面深度解析閩茶文化,為閩茶走向全國乃至世界作出不盡努力。
……
尋茶記:有關“茶”的前世今生
“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2009年3月 總第37期P14)
坦洋工夫乃閩紅三大功夫茶之首,首創(chuàng)于清咸豐元年既(1851)。民國4年既(1915),“坦洋功夫”紅茶與國酒茅臺一起在萬國博覽會上贏得金獎,躋身國際名茶品牌之列,但由于過去人們忽視檔案的管理與對品牌的珍愛,獲獎金牌與證書丟失。2008年11月28日,金獎歷史檔案找到的消息轟動一時,坦洋工夫輝煌的過去終于得到證明。2009年2月,在一場規(guī)模盛大的“坦洋工夫”推介會中,本刊適時地拉開了一段對“坦洋工夫”前世今生的探索之旅。本文圍繞“坦洋工夫”的金獎檔案找尋、坦洋紅是如何千錘百煉而成、工夫紅茶的藥用與保健功效、百年茶葉世家的“坦洋工夫”夢、“坦洋工夫”引領福安茶業(yè)再崛起等主題展開討論,旨在推動“坦洋工夫”傳承百年榮耀的同時,再創(chuàng)今日輝煌。
建盞(2014年1月 總第95期P23)
建盞,有著渾厚古樸的器型、有著迷幻天成的窯變花紋。它始燒制于五代末,宋時達到鼎盛,而到了元朝,卻“消失”了,直到20世紀80年代,建盞才華麗而耀眼地歸來。然而,重回人們視線的建盞雖身披彩衣、頭頂光環(huán),卻趕不及去駐足被白瓷、青瓷搶掠而去的市場。很多不了解建盞尊貴的身份、讀不懂絢麗斑紋下的含義,摸不透看似憨樸外表下的一個藝術水平的巔峰。本期文章正是編輯們帶著欣賞的目光為讀者們?nèi)ぴL當年那些熊熊爐火的痕跡、去細細品味建盞斑駁痕跡的韻味、去呈現(xiàn)那些默默傳承的匠師與懂得珍愛建盞的人們的剪影。深入建盞的世界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共鳴,本期雜志一經(jīng)發(fā)行便反饋良多,許多讀者提出希望我們重拾更多遺失的美好。失落的角落往往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品城:一杯茶讀懂一座城
中國七大城市茶印象(2006年3月 總第二期P10)
在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無數(shù)的歲月在城市這個大壺中慢慢沉淀,養(yǎng)出各種韻味的“好壺”,讓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茶韻。如果閑來能夠游走中國,并能夠在各個城市之間品味不同的茶香,體驗不同的茶文化,那自然是人生一大快事。
本期文章就是循著那一縷茶香,在中國、在紙上進行了一次難得的“品城之旅”。泉州,好茶是斗出來的,廣州,喝茶是從早開始,杭州,慢第斯理挑茶香,上海,茶在咖啡邊上,成都,放下一切去喝茶,北京,漸行漸遠茶背影,長沙,喝茶聽書兩相宜……
春茶·秋茶:新茶的饕餮盛宴
春茶饕餮(2007年6月 總第十六期P22)
2007年,一次匯聚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春茶“滿漢全席”在本刊的精心策劃及熱心茶友們的鼎力相助下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經(jīng)過多方考慮,本刊選擇了安溪鐵觀音三大品牌的茶葉、云南三種古樹普洱茶、三大安徽名茶、兩種經(jīng)典的武夷山巖茶、四種最有特色的紅茶、五種浙江流行的名茶,分別涵蓋了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主流茶品作為品鑒對象。我們根據(jù)茶的特色將品鑒地點甄選在最符合它們的六大城市里品鑒,此次品鑒會在當時堪稱中國最全面的一次春茶品鑒。
秋茶風景(2006年10月 總第九期P20)
安溪鐵觀音素有“春水秋香”之說,秋茶,歷來備受眾多茶客喜愛。寒露之際,正值鐵觀音秋茶采摘的最佳時間,從最負盛名的安溪鐵觀音產(chǎn)地之一祥華鎮(zhèn)開始,到另一個安溪鐵觀音最重要的產(chǎn)地,同樣被稱為內(nèi)安溪的感德鎮(zhèn),再到萬商云集的中國茶都。本期文章從茶香秋天的故事、秋茶的豐收圖,到好茶的修煉、收茶日記,詳細地為讀者解析了鐵觀音那年秋天的味道……
節(jié)日:每逢佳節(jié)倍思“茶”
茶界木蘭,因茶而香(2012年3月 總第73期P22)
三月,是中國大部分茶區(qū)春芽蓬勃滿園的時間,更是屬于女人的季節(jié)。當下,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茶界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各行各業(yè)均涌現(xiàn)了大量不讓須眉之巾幗,這些杰出的女中豪杰,書寫了中華茶界的群芳譜。本期《海峽茶道》推出了當下包括駱少君、童啟慶、王旭烽、孫丹威等十位為代表的中華茶界花木蘭,通過對她們茶界貢獻的梳理、平生事跡的敘述充分展示其茶界木蘭之英姿。一路走來,茶界木蘭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團結成了茶界這般日漸強大的女性力量,她們的付出是值得肯定與贊揚的。
熱點·現(xiàn)象解讀(茶界現(xiàn)象的深度解析)
國飲新“革命”(2013年1月 總第83期P16)
2012,杭州啟幕的國際茶資源綜合利用研討會暨產(chǎn)品展示會通過分享現(xiàn)代高新科技的再創(chuàng)造,茶葉深加工技術的綜合利用,展示了茶變成一個具備多種可能性的“魔方”:除了可以喝,還可以吃、穿、用甚至住,涵蓋了飲品、食品、養(yǎng)殖等多個領域。如何充分利用茶資源進行綜合開發(fā)、點“廢”成金,本期編輯為此展開了一系列的國飲新“革命”之探討。
當普洱茶變馬股票?(2007年5月 總第十五期P34)
2007年3、4月起,整個普洱市場似乎出現(xiàn)一種井噴行情,不管懂茶還是不懂茶,人們開始紛紛加入了普洱大軍,各種熱錢開始向普洱聚焦。于是,普洱市場出現(xiàn)了一幕幕令人膛目結舌的景象,普洱老茶價格一日多變,幾個飛漲,江湖上號稱投資普洱年收益率可以高達30%以上,很多新茶尚未上市就蹤影全無,因為已經(jīng)被炒家們屯在手中待價而沽。有業(yè)內(nèi)人士為之驚嘆,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中,普洱已不再是一種茶,而是一只股票,一種金燦燦但又透露著危險氣息的股票。
到底普洱市場和股票有多少類似,這其中又有著多少的秘密,對于一般茶人來說,這里面到底隱藏怎樣的風險?為此,本文編輯對此進行了深入報道,深度分析了茶價一日三變的原因、解密了普洱茶“莊家”炒作的手法、并提出普洱“散戶”成為炮灰的可能等看法,我們強調普洱作為茶的本質與使命,倡導政府的主管部門為普洱未來著想,多做疏導與規(guī)范工作,共同維持行業(yè)的健康與長遠。
滿城盡是金駿眉(2009年4月 總第38期P22)
當一種茶火熱時,市場愈加全力追捧,講究稀缺與獨有的茶類更愈加稀缺,此謂“金駿眉”現(xiàn)象。金駿眉特有的蜜香與珍奇,帶來了茶市的一片繁鬧,但是這片火熱的氣氛里,卻暗藏諸多讓人啞然失笑的問題。本期文章通過“金駿眉”現(xiàn)象解讀、金駿眉追溯,解讀了“金駿眉”神話背后的各種問題,為讀者解開瘋狂背后的面紗,旨在對過熱的市場起到揚湯止沸的作用。茶界不需要暴利和暴漲急跌,需要的是越來越穩(wěn)步前進的速度,任何一個從業(yè)者都有責任變得理性與正直。
特刊:閩茶的文化薈萃
緣聚武夷,茶和天下(2010年11月 總第57期P20)
從1851年在世博會上首獲殊榮,到2010年獲得世博會的十大名茶3席,閩茶經(jīng)歷了100多年的風雨歷程,終于綻放出最絢麗的色彩,而閩茶的各大茶類又各自有著怎樣的突破與瓶頸呢?武夷巖茶,鐘山川精華所滋,武夷山奇秀甲東南的碧水丹山孕育了武夷茶生命,悠悠綿延千載的儒釋道則賦予了武夷茶精魂。千壑競秀的三十六峰,蜿蜒婉轉的九曲溪,武夷的山水究竟為武夷巖茶塑造了怎樣的環(huán)境?武夷茶與歷代的名僧、道家、文人雅士間究竟又有怎樣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這期特刊,本刊編輯部尋入武夷深處,深度解碼武夷茶核心茶場與茶產(chǎn)業(yè),為讀者專門打開一道通往武夷茶、和天下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