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蕨筍響
詩曰:
連山蕨筍響,沙路凈無泥。
采處尋隆起,剝時惜籜衣。
莫笑食無肉,盤飧留小詩。
記得前年去湖州,恰值清明前,在大茶、陳措賢弟的陪同下,先去祭拜了陸羽墓,隨后又去了長興顧渚山。新茶吐綠,蕨筍滿山,春光養(yǎng)眼。于是覓凈石,汲山泉,煎水煮茗,聊盡一時之歡。如今回想起來,似乎還能呼吸到滿山蕨筍的清香呢。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這是宋代大詩人、美食家蘇軾的一首打油詩,詩名是“于潛僧綠筠軒”。詩中所說的“不可居無竹”,其實是脫胎于《世說》的一則雅事: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騿枺骸皶鹤『螣??”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世說·任誕》)蘇軾又有《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詩,其中有句:“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東南去,畫舫何妨宿太湖?!倍傲邢芍羼げ浑椤币痪湟彩怯衼須v的。《前漢·司馬相如傳》:“列仙之儒,居山澤閑,形容甚癯?!彼哉f千古文章一大“偷”,連蘇軾這樣的大手筆也未能免俗,時有“雅舉”,其它就不必細(xì)說了。
竹筍滋味鮮美,自古被譽(yù)為“山中珍品”。據(jù)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分析,竹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脂肪、糖類,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纖維素、鈣、磷、鐵等。這樣說來,王獻(xiàn)之的愛竹、蘇軾的喜筍,也是大有深意了。
古代中醫(yī)認(rèn)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具有清熱化痰、利水道的功效。據(jù)說江浙民間有一種“蟲筍”(被蟲蛀過的筍),可供藥用。想來供作盤飧,也是不錯的。
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以春筍、冬筍味道最佳。尤其是春筍,當(dāng)春發(fā)生,孕育精華,無論炒食、拌食或者烹食,滋味都很鮮美。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參加武夷山禪茶論壇,會前我在天心禪寺小住數(shù)日,每天都有竹筍吃,是當(dāng)?shù)刈畋旧某苑ǎ呵衅笾苯酉洛佊们逵统词?,一碗白粥,就一碗清筍,堪稱美味,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口齒生香呢。據(jù)說這些筍都是寺院四周竹林自產(chǎn)的,屬于綠色環(huán)保食品。吃完齋飯飲茶(武夷巖茶),覺得似乎連竹筍都帶著三坑兩澗的滋味呢。
千竹庵每年四月中旬才出筍,不過我一次也沒有采摘過。過去因為開荒耕地的緣故,這里的竹林幾乎被山民砍伐凈盡了,剩下的都是田埂坡頭劫后余生的小竹,需要仔細(xì)養(yǎng)護(hù),大概十年后就可以采摘鮮筍了吧!
菜市上已經(jīng)有毛竹筍出售了,應(yīng)該是從山南來的,雖然不是很新鮮,但總是當(dāng)季的春筍啊,看著就已經(jīng)很喜歡了。買竹筍不能只挑個大體直的,應(yīng)該選節(jié)短曲如牛角的,這樣的筍才夠嫩,滋味鮮美。
買回可意的竹筍后,就可以做一道烹煮筍尖了。
先將竹筍用清水稍稍清洗,然后用刀在筍身兩邊各劃一刀,要深及筍肉,然后一層層剝下籜衣。切掉頭尾,并將稍老的部分也一并切下(可用來作玉蘭片),然后就可以進(jìn)行烹飪了。
主料:鮮竹筍:
佐料:鹽(少許)、清平湯一碗:
主食:細(xì)面條、青菜段、香菜末。
茶湯:紫筍茶一盞
做法:
1、將竹筍剝?nèi)ネ馄?,洗凈,改刀成四小塊;
2、鍋中添清水,燒開后將切好的竹筍入水焯片刻,瀝干備用。
3、另起鍋,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后,加入清平湯、鹽,調(diào)好口味,放入竹筍,大火燒開,中火煨煮約10分鐘,撈出盛盤。
4、今天的主食是細(xì)面,煮開后涼水過一遍,盛入面碗,澆上煮筍尖的鮮湯,放入青菜段、香菜末,加一勺上好醬油,撒少許鹽、淋入香油、胡椒粉即可。
今天的配茶為湖州顧渚山紫筍茶,配菜為一碟涼拌黃豆芽,這也是吾家的珍味之一。至于清平湯,是用鮮蘑菇、鮮竹筍、胡蘿卜熬成的清湯。另有建平湯,屬于濃湯,都是烹飪必不可少的配料。下次會具體介紹。
今天這道烹煮筍尖,不能說是吾家的獨創(chuàng),因為還借鑒了林洪《山家清供》、子才《隨園食單》以及陳達(dá)叟《本心齋疏食譜》里的一些做法。也可看作是“千古食譜一大抄”的“雅舉”吧!
說到吾家的滋味,其實很不好意思,因為的確很清淡。對于那些喜歡厚重滋味的朋友以及飽嘗山珍海味的美食家而言,可能難以下咽呢。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所謂“味不同,不相與謀”吧。因為滋味清淡的緣故,很多年前我特意購買了非常雅致的餐具,夫人不滿,說:家里吃飯用普通碗筷就可以了,你花錢置這些干什么?我笑道:珠光曾言“草庵前系名馬,陋室里擺名器,別有一番情趣”,我們家吃的雖然普通,但配上精美餐具,就不會顯得太過寒儉了。夫人聞之釋然,并以此為豪?,F(xiàn)在她經(jīng)常對身邊的朋友們說:我家先生說了,即使吃一碗涼皮,也要用食盤和精美餐具,這樣才能吃出美好的味道來。茶末豆腐
不久前,收到三弟大茶從湖州惠寄的幾款春茶,品飲之余,覺得茶底就這樣棄去可惜,那就做一次茶末豆腐吧。
主食是蒸茶飯,配菜為涼拌卷心菜,再燒一品味噌湯,來度過這令人煎熬的殘春。
因為茶末豆腐的緣故,味噌湯的燒法也稍作改變,具體做法如下:
主料:胡蘿卜半根、嫩豆腐一塊、卷心菜兩片、白味噌一勺
調(diào)料:姜一塊(拍破),鹽適量
做法:
1、豆腐切塊,胡蘿卜切成滾刀塊,卷心菜撕片,沸水焯后瀝干備用;
2、炒鍋內(nèi)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后加入姜塊、胡蘿卜及少量食鹽,燉煮至胡蘿卜軟爛,加入嫩豆腐塊、卷心菜,大火燒開,加入味噌,燒開,即可出鍋;
3、將拌好的茶末撒在湯面上即可
茶葉為明前綠茶,多為芽頭,半烘炒,開湯后有一股炒米的熟香氣息。湯色綠亮,葉底肥嫩,用來做茶末豆腐很好。
今天的午齋完全以茶葉為主,滋味清淡,茶香宜人。特別是茶末豆腐,吃起來既有豆腐的軟嫩,也有茶葉的柔韌,滋味恰好在口腔閑彌散開來,充滿張力。再配合一小碗蒸茶飯和一大缽味噌湯,使人忘憂。
今天特意選用了卷心菜(學(xué)名甘藍(lán),又稱包心菜,洋白菜,關(guān)中一帶稱做蓮花白),涼拌卷心菜以醋為主,用以消夏:昧噌湯里加入卷心菜不但色澤翠綠,而且吃起來有鮮爽感,卷心菜特有的甜淡也充分展示出來,和胡蘿卜的甜軟、豆腐塊的軟嫩l臺好形成對比,使得湯汁非常合口味。燒日式味噌湯都要用昆布(即海帶),我不大習(xí)慣,因為昆布總有一股魚腥味。
另外,今天燒味噌湯使用清水,沒有使用清平湯或者建平湯,這是因為茶末豆腐的緣故。一定得保障口味清淡,這樣才能品嘗出茶末豆腐特有的軟嫩清香。
建議大家今夏可以多食用卷心菜,一來價格相對便宜,二來可以解決菜農(nóng)們卷心菜價賤的問題。如今這個世道我們作不了什么,也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盡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了。
今天蒸茶飯?zhí)匾馊サ袅顺袋S豆皮殼,這樣蒸出的飯粒更純凈。茶汁用武夷水仙,有一股花香氣息。
乃有詩曰:
炒豆去豆皮,煎茶瀝茶汁。
佛陀流淚日,鴻漸毀經(jīng)時。
蒲團(tuán)仍安坐,舉箸意遲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