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中,茶通常是以液體的形式同舌尖發(fā)生聯(lián)系,并由此形成一套與“飲”密切相關的美學體系。然而,除了“飲”,經(jīng)過簡單烹調(diào),它也可以變成“食”,如古籍中所載的“茗菜”、“茗粥”。明人鮑山在《野菜博錄》中介紹了茶的烹飪方法:“葉可食,烹去苦味二三次,水淘凈,油鹽姜醋調(diào)食。”直至今天,一些少數(shù)民族仍保留了這種古老的食法,如基諾族的“涼拌茶”、傈僳族的“油鹽茶”等等。
既然茶可食且文化積淀深厚,那么,當它同其它食材一起烹調(diào)時,是不是也能成為餐桌上一道賞心悅目的美味佳肴?秋萍茶宴館創(chuàng)辦人劉秋萍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并以100多道色、香、昧、形、境俱美的茶膳展現(xiàn)了“食茶”的美學。茶是君子
大多數(shù)人認為,既是以茶人饌,那么菜肴里要能看得到茶葉,或者食材里要能吃出濃郁的茶味才能稱得上茶膳。但是,在劉秋萍的茶宴里幾乎沒有半點茶葉的影子。
在她看來,一道茶菜,菜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茶則是為輔的。用茶做菜,并不是為了吸引眼球,也不是為了要蓋過菜的味道,而是取茶的色、香、味,并用茶來祛除海鮮、家禽等食材的腥、膻、臊昧及油膩。而按照中國菜的傳統(tǒng)做法,往往會用五香、八角、花椒、桂皮、料酒等調(diào)味料來祛除食材本身的雜味與異味,并且難免會“喧賓奪主”,掩蓋了食材所應有的天然口味?!安枳髯袅希筒粫嬖谶@些問題,它會與食材相得益彰,給菜加分?!彼f,這是茶的“君子”之性,“成人之美,和而不同”。
龍井蝦仁,大概是許多人都熟悉的一道茶菜,也是“杭幫菜”的經(jīng)典菜肴之一。它的常規(guī)作法是用西湖龍井的芽葉、茶湯和蝦仁放在一起炒,顏色淡粉翠綠,蝦仁吃起來口感脆嫩,透出龍井茶特有的嫩香。
不過,劉秋萍對這道菜進行了修改,她把龍井茶換成了烏龍茶。她說,這道菜最難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蝦仁的處理,如果沒處理好,蝦的腥味就會殘留,而且肉身不緊致,吃起來不彈牙。用烏龍茶的茶湯處理蝦仁,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能去腥,而且還能吊出蝦仁的甜昧,口感也爽脆嫩滑、有彈性。
“童子敬觀音”也是采用了類似的作法?!斑@道菜說白了就是‘茶香雞’。它的選料非常嚴格,雞一定要是不打鳴的、一斤八兩重的童子雞,才能保證肉質(zhì)的嫩度:茶一定要用炭焙鐵觀音,如果是電焙的,香氣不夠,而且可能還有青味?!薄巴泳从^音”的最大特色在于“敬”,取“浸”的諧音,即是將童子雞放在鐵觀音的茶湯里浸泡24小時,讓雞肉充分吸收鐵觀音的茶香,吃起來味鮮而不膩,茶香四溢。
三重境界
“童子敬觀音”曾出現(xiàn)在茶界泰斗張?zhí)旄?5歲的壽宴中,其口味之佳、設計之美、寓意之豐,深得老壽星的稱許。其實,在秋萍茶宴館里,每一道菜都有文化內(nèi)涵與審美情趣,就像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詩歌與繪畫之美。
“柳浪聞鶯”是茶宴館的經(jīng)典之作。它的名稱來源于著名的杭州“西湖十景”。這道菜實際上是冷菜拼盤,八種冷菜都帶茶:紅茶牛肉、觀音豆腐、茶香萬年青、碧螺花生、苦丁涼瓜、陳皮茶蝦、茶鹵鵪鶉蛋、烏龍順風(豬耳)。
除了茶饌之外,它的亮點還在于擺盤設計:用雕花組合營造出一番畫境。盤子正中,擺著胡蘿卜雕刻成的黃鶯、涼亭、小橋、假山,雕工精美,惟妙惟肖,并撒上幾朵花葉充當“柳樹”。雕花下面是一泓碧綠的“湖水”,廚師巧妙地用橙子、黃瓜的薄片圍成一個圓圈,以避免“湖水”流出。
劉秋萍說,對于吃,當代中國人已不再追求果腹,而是追求舒適、追求美感,茶宴就是要讓人們吃出健康、吃出好心情、吃出文化來,并且印象深刻。她總結(jié)了茶宴的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得見的茶葉,如龍井蝦仁之類;第二重是不見茶,茶有機地融入菜肴:第三重就是茶宴文化,每道菜都有寓意與意境。
“古詩宴”正是第三重境界的體現(xiàn)。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在劉秋萍手里真的是“膾炙人口”。它先用茶色相對較淡的白茶去掉魚肉的腥味,然后將魚打成魚面,掛在西瓜雕刻成的“懸崖”上,“飛瀑”就赫然眼前了。再用綠茶的茶汁,潑在魚面周圍,成為一池“碧潭”。因此,這道菜的食材在形態(tài)上符合詩句里的景物,視覺上也富有沖擊力,構建了氣勢恢宏的詩境。還有,“門泊東吳萬里船”、“姑蘇城外寒山寺”、“窗含西嶺千秋雪”等,都是可以品嘗的詩句與詩境。
以茶定食材
茶在茶饌中的地位雖為“臣”,但它卻是“良宰”?!叭绻闶煜っ糠N茶的茶性,那么就可以視茶性來選擇不同的食材,也就是說用什么茶做什么菜?!?/p>
不發(fā)酵的綠茶,碧綠清香,鮮醇爽口,適合口味比較淡的菜,如綠茶肉松卷;半發(fā)酵的烏龍茶,香氣濃郁持久,醇厚回甘,適合油膩味濃的食材,像“童子敬觀音”:全發(fā)酵的紅茶,適合烹制口味較重的菜肴,如紅茶牛肉、祁門紅燒肉等,而且紅茶茶湯本身的色澤可以為菜肴增色添香;后發(fā)酵的普洱茶,茶色暗褐,和醬油的顏色十分接近,適合做鹵水汁,燜、燒的效果最好,如“草頭圈子”(豬大腸)用普洱茶去腥著色。
劉秋萍最引以為豪的菜便是祁門紅燒肉。上海“本幫菜”向來以濃油赤醬著稱,但這也是它的缺點。“市面上有不少醬油是勾兌的,會破壞菜肴的味道?!庇谑?,劉秋萍就用20年的老祁門紅茶紅艷的茶湯代替醬油,燒出來的紅燒肉祛除了肉的肥膩,肉色鮮艷紅亮,同時紅茶中富含的茶黃素、茶多酚、鞣酸等內(nèi)含物能軟化瘦肉的纖維,吃起來肥肉肥而不膩,瘦肉不“柴”軟嫩。這道菜已經(jīng)是茶宴館的招牌菜,劉秋萍也非常自信地說:“這道菜,100個人吃過,100個人都說好吃,好評率100%。”
去年10月,為紀念茶宴館20周歲的生日,她推出了一套“黑茶宴”,其中有道壓軸菜叫“黑茶資江魚”。資江魚是湖南邵陽的特產(chǎn),每年春汛時,河水徒漲,魚會隨水自下游乘波而上,即使前方有捕魚器,它們亦是“亳不退卻”,因而漁夫可以坐享“漁翁之利”。一般的做法是將它和著酸菜、辣椒、姜等調(diào)料煮湯,口味比較重。
劉秋萍花了20多天時間研究了資江魚的特點,并用不同的茶進行反復試驗,最后確定了改良方案:先用安化黑茶清理魚肉,去掉魚腥味,再用潮州酸梅子一起熬湯,然后擺上白辣椒(發(fā)酵過的辣椒,可以調(diào)味,又不會破壞湯的口味)。食客們的反應證明她的嘗試是相當成功的,連喜愛喝湯卻素來鄙視滾湯的廣東人試了這道菜以后,也給鎮(zhèn)住了。“他們吃完說,‘好像全身的毛孔都打開了,精氣神都不一樣了’真是一道靚湯。”
柳浪聞鶯
寓意: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它是御花園,春天繁花滿枝,燦若云霞;園中有柳浪橋,黃鶯時而鳴叫,行人駐足而聽。此景美不勝收,故有“柳浪聞鶯”之說。
01 烏龍順風:用烏龍茶汁和豬耳朵一塊浸制,吃的時候沾一下醋,口味會更佳。
02 紅茶牛肉:用云南鳳慶紅茶、陳皮、牛肉一塊鹵出,不合醬油,全靠茶汁的顏色。
03 茶香萬年青:用綠茶腌制過的萬年青和云南雞樅菌、金針菇一起拌制。
04 觀音豆腐:用安溪西坪的鐵觀音茶汁和豆腐一塊制作。
05 陳皮茶蝦:花茶汁、雞尾蝦、陳皮和花雕酒一塊浸制。
06 碧螺花生:用碧螺春的茶粉和花生一塊拌制。
07 茶鹵鵪鶉蛋:用烏龍茶汁和鵪鶉蛋一塊浸泡,不含醬油,全靠茶汁的顏色。
08 苦丁涼瓜:用苦丁茶和苦瓜一起浸泡,吃了能夠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