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逢熟吃熟”,也就是吃菜要講究時令。此理之于茶,也是極為適用的。九月,新一季的巖茶上市,愛茶之人自然是要嘗嘗鮮了。恰好,武夷茶友老徐寄來一批新茶,來得及時。
“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老叢水仙是水仙的新貴,其獨(dú)特之處,首先體現(xiàn)在樹齡上。所謂老叢,樹齡一般要達(dá)50年以上。另外,體現(xiàn)在它耶獨(dú)一無二的“叢味”上。何謂“叢味”?有人說是青苔味,有人說是木質(zhì)味……見仁見智,不一而足。然,叢味不是輕易就能抓到,故清人梁章鉅曰:“叢味之味,須靜心體悟之,微乎,微乎?!?/p>
我們從老徐的茶中挑出一泡今年產(chǎn)自建陽的老叢水仙,再從茶友老尤那蹭得一泡2009年武夷老叢水仙??上驳氖牵邔⒁_湯斗試時,我們又偶獲了一款2013年武夷老叢水仙。
于是,三款老叢水仙之間開始了一場精彩的PK賽。經(jīng)過幾輪比試,三款茶漸漸拉開差距,個性愈發(fā)凸顯出來。
年份:2009
產(chǎn)地:武夷山
個性:深藏不露
剖析:
干茶:色澤烏潤,條索壯實(shí),尚勻整。
香氣:二道時,綿柔的蘭花香始出;第五道時,花香轉(zhuǎn)化成甘甜的熟果香。
茶湯:湯色橙紅明亮,茶湯入口苦澀,但回甘迅速、持久,滋味醇厚,巖韻明顯。
葉底:肥嫩軟亮,呈青褐色。七道后,葉底尚未完全舒展,偏碎,但仍可沖泡,仿佛“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
它的干茶外形其貌不揚(yáng),入口時亦是稍顯苦澀,似乎剛出場就給人們留下“不良印象”。不過,接下來的表現(xiàn)讓深藏不露的它成為“不一樣的煙火”。
從第二道開始,它的鋒芒就顯現(xiàn)了出來。先是以悠長細(xì)膩的花香,成功“hold住”現(xiàn)場。入口后,苦澀迅速轉(zhuǎn)為回甘,且經(jīng)久不衰,令人刮目相看。
三至五道,與生俱來的品質(zhì)張力讓它保持著第二道的香氣與滋味。七道沖泡下來,湯色、滋味基本穩(wěn)定,而每一道香氣卻是讓人充滿想象,回味無窮。
年份:2013
產(chǎn)地:武夷山
個性:后勁不足
剖析:
干茶:色澤紅褐,條索壯實(shí),勻整。
香氣:有著淡淡蘭花香,若有若無,若即若離。
茶湯:湯色金黃,滋味醇和,回甘不明顯。
葉底:軟亮,青褐偏紅,三道后葉底完全舒展。
相較之其它兩款,它的個性不夠鮮明,表現(xiàn)平平,且底蘊(yùn)不足,加之投茶量偏少,注定要被判出局。
一至三道,金黃的湯色、清淡的蘭香,頗還有些“小清新”。至五道,它的湯色、滋味、香氣基本維持原樣,無起伏變化,不增不減。
第六道時,與其它兩款茶的第七道相比,它的湯色才勉強(qiáng)趕上2014年建陽老叢水仙,可滋味還是偏淡,香氣也較為輕浮。此后,該茶已被人棄之不飲。
它的表現(xiàn),使人捉摸不透。究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藏放不當(dāng),品質(zhì)發(fā)生損耗;其二,它非出自“正巖”,似乎更像洲茶。
年份:2014
產(chǎn)地:建陽
個性:富有潛力
剖析:
干茶:色澤油潤,間帶砂綠,條索肥厚,勻整。
香氣:蘭花香明顯、持久。
茶湯:湯色橙黃清澈,茶湯入口順滑,回甘生津較快,滋味較醇厚,巖韻明。
葉底:肥厚軟亮,紅邊顯。四道后,葉底完全舒展。
七道沖泡下來,它的香氣、滋味、湯色,都是跌宕起伏,就像一部情節(jié)曲折的小說。
第一道,蘭花香顯著,滋味不慍不火,卻也溫吞細(xì)膩。
二道、三道,它的香氣有所提升,并一步步朝巔峰邁進(jìn),如同情節(jié)的發(fā)展,層層遞進(jìn),逐層深入。
第四道后,滋味如向下的拋物線般漸次減弱。至第七道時,湯色還是保持著清澈的橙黃色,賞心悅目,香氣亦是輕柔,淡而不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