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可以直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觀察、思維、想象、實踐的能力。作為一名高中化學老師,可以將心理學知識巧妙地運用到化學教學中,增強學生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學習信心與意志力,加強對課堂的管理,走進學生,與學生進行良好互動交流,提高化學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教學;心理學;化學;高中
不少學生常感到化學難學,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科本身的內(nèi)容、研究方法等學科特點的原因,也有教材內(nèi)容安排和教師教學上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都是在某些主客觀條件下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某個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了障礙,使思維無法繼續(xù)下去,造成化學學習效果不佳。通過觀看華中師范大學《學習心理學》網(wǎng)絡視頻,結合自己翻閱的一些相關書籍,我清楚認識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心理活動和思維規(guī)律入手,對思維障礙及其原因進行具體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達到提高化學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一、增強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就是激勵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心理因素。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產(chǎn)生因素:學習興趣、成就和交往動機。
首先,學習興趣即學生渴求獲得知識與深入認識世界的積極傾向。教師應該在學生剛進入高中階段時就著手培養(yǎng)。
接著,學生的成就動機的強弱與志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影響志向水平的主要因素:①家庭的期望和要求;②過去的成績;③能力與自信心;④與人對比效應。筆者這里主要介紹第二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均有出試卷的機會,試卷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標準之一,但是成績卻是一部分學生興趣的殺手,所以在試卷選題上要注意,讓盡量多的學生可以達到理想的成績。如果整體上都沒考好,那就要進行鼓動學生的學習,對于個別成績較差或是退步的學生,應該幫忙學生一起找原因,爭取下次能考好。成績的優(yōu)良直接關系學生的物理學習動機。
最后,交往動機影響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積極性。其實就是說學生喜不喜歡這個老師。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包括老師的外表形象和上第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②課堂中教學中略帶幽默,不在言語上打擊學生,眼神關注每一位學生,練習時略微指點一下。③課后與學生交流時,可適當順著學生的想法去談,當學生詢問教師的私事時,可以半談半避,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一般來說,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是一致的,動機好效果則好,動機差效果也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考慮以下幾點:①做可能獲得成功的事;②激勵學生產(chǎn)生對學習的期望心理;③使學生產(chǎn)生愉快感;④進行難度適中的教學;⑤教學要保持新鮮感。
二、加強學生自信心、意志力培養(yǎng)
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往往會存在“三分鐘熱度”的心理。剛開始時,在老師的激發(fā)引導下,會突然激起他們學習化學的滿腔熱情。但是“好景不長”,一段時間之后,特別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這股熱情便慢慢開始降溫、消退。此時,教師應加強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意志力的訓練。如果一個學生有信心,意志力又好,那么不僅僅在我們化學上能取得好的成績,在其他方面也應該有較好的收獲。因此,激發(fā)學生持續(xù)學習化學的興趣便顯得尤為重要。蘇格拉底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弊孕判木哂辛四蔷鸵匆庵玖α恕P睦韺W告訴我們: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支配行動,克服困難,實現(xiàn)目的的心理過程。即人的思維過程見之于行動的心理過程。在進行化學教學實踐時,常常借助于直觀的實驗或者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應用的實例來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要想讓學生有自信,還要學生從簡單的實驗或者生活中的實例入手,自己去動手實踐。
三、教學中注意課堂管理
課堂管理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調(diào)控人際關系,和諧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管理好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石,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技能。
課堂管理時常出現(xiàn)的問題有:①學生愈安靜則學習效率愈高;②教師的權威建立在學生對其命令的絕對服從;③學生的行為代表其品德。根據(jù)課堂上的注意狀態(tài),情感狀態(tài),意志狀態(tài),定勢狀態(tài)與思維狀態(tài),可將課堂心理氣氛分成積極的、消極的與對抗的三種類型。如果老師碰到消極和對抗的課堂時,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處理:1.使用信號制止不良行為;2.鄰近控制;3.提高學習興趣;4.使用幽默;5.安排余暇;6.勸離課堂;7.移除誘因;8.提出要求。
四、羅森塔爾實驗的教學啟示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項實驗,研究教師的期望對學生成績的影響作用。
他來到一所鄉(xiāng)村小學,給各年級的學生做語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測驗。測完之后,他并沒有看測驗結果,而是隨機選出20%的學生,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些孩子很有潛力,將來可能比其他學生更有出息。8個月后,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奇跡出現(xiàn)了,他隨機指定的那20%的學生成績果然有了顯著提高。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是老師的期望起了關鍵作用。老師們相信專家的結論,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確有前途,于是對他們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熱情,更加信任、鼓勵他們。這些孩子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自信心得到增強,因而比其他學生更努力,進步得更快。羅森塔爾把這種期望產(chǎn)生的效應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一位雕刻師,他耗盡心血雕刻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并傾注了全部的愛給她。上帝被雕刻師的真誠打動了,使姑娘的雕像獲得了生命。
這項實驗告訴我們,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在學生心理上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教師以積極的態(tài)度期望學生,學生就可能會朝著積極的方向改進;相反,教師對學生的偏見也能產(chǎn)生消極的結果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關懷、鼓勵和期望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愉快和振奮,對他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對于中學生來說,當他的學習目的尚不明確的時候,為關愛自己的教師而學往往會成為他的一種學習動力。事實也證明,師德高尚的教師會以滿腔熱情對待自己的學生,這將成為一種心理上的力量,支持著學生的進步。
綜上所述,面對現(xiàn)在90后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與時俱進,找到打開學生心鎖的鑰匙,走進學生的心里,才能互相促進,最終實現(xiàn)理想。所以教學既要適應學生年齡特征,又要盡可能促進他們生理和心理和諧的、充分的發(fā)展,在促進學生的一般發(fā)展的同時,促進個性才能的特殊發(fā)展。在教與學的關系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發(fā)展的主體。
參考文獻:
[1]施景皓.教育心理學理論在中學化學概念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85,(4)
[2]許玲.淺談心理學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