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課程的實施使我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轉變。同時,觀念的轉變還帶動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往“師講生聽,師問生答”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正在蛻變,已逐步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努力方向。我在教學中也在不斷研究探索。課堂上采取各種各樣的教學組織形式,走下講臺,走向學生、貼近學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自己的“教”真正為學生的“學”服務,使教學向著師生“互動交流,共同發(fā)展”靠攏。教學氛圍更加愉悅、和諧了,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民主了。但是,在實施新課堂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理論上的欠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引起我的反思。
一、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正是課堂教學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被教師廣為使用。但在授課中我卻發(fā)現(xiàn),自主合作學習的形式多,實效少。后來我就不斷探索,要求小組討論,盡量提出明確目標,比如自學課文,先要求組內每個同學讀一段,讀得好的當小老師,教不會讀的同學。再互相檢查生字的勾畫情況,段落序號標出來沒有。讓學生充分自學,留出充足的時間。在后來的新課學習中,教起來就不會覺得吃力,反而更輕松,學生接受起來也更容易。原來組織小組式的合作學習要遵循合作學習的原則。首先,合作學習要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其次,要選擇好合作學習的時機,當學生的確遇到疑難、意見不統(tǒng)一時去合作才會是有意義的學習;再次,合作討論時要有明確的問題、內容、方向、范圍,合作氣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見,誠心參與,并且要有時間保證。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必須根據(jù)這些原則進行指導或者把這些原則作為我們選擇教學形式的決策依據(jù)。我們要準確把握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決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當作我們課堂教學的“調味料”或“商標”。合作學習也不應期望獲得統(tǒng)一的答案,應允許學生在合作討論后仍有不同的意見和見解。
二、重視課堂評價
評價是什么?評價應該是“欣賞”,是“激勵”,是“導向”。在課堂上把握好評價的時機,從學生的表現(xiàn)和語言中挖掘出評價因素,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在欣賞他,激勵他,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更自覺的學習。教師的評價語言還應該富于變化,富有價值。另外,我還注意課堂評價的多元化。課堂評價應該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這三個方面。比如在學生朗讀或回答問題后,我都邀請學生來評價。開始學生大都只會挑刺,看不到別人的優(yōu)點。我就引導學生學會全面評價一個人,既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也要看到別人的不足,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使自己得到提高。再如在生字書寫的教學中,我有時有意寫一些不規(guī)范的字,讓學生評價。一可以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弄清楚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只有這樣,他才可以指出老師的錯誤所在。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學生對老師的盲目崇拜,知道老師也是凡人一個,也會出現(xiàn)錯誤。三可以誘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和上進心。
三、不但要重視結果,還要重視過程的體現(xiàn)
在教學中,經(jīng)??梢园l(fā)現(xiàn),有的教師把過程當作目標,把“學過了”當作“學好了”,把“分析完了”當作“分析好了”。很明顯,“學過”與“學好”,“分析完”與“分析好”之間是有很大區(qū)別和距離的。學生學過了,但并不能說明就完全掌握、理解和吸收了。教材分析完了,同樣也不能說明就是分析好了。并且很多時候,那些看似頭頭是道的分析其實已經(jīng)偏離了教學的重點和目標。這樣的過程和分析,忽視了目標的存在,教學效果得不到體現(xiàn),更談不上對教學任務的落實了。另一種傾向就是只重視結果的得到而忽視了過程的體現(xiàn)。本人認為過程的體現(xiàn)應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看老師教的過程,即老師是如何啟發(fā)引導的。二是看學生學的過程,即學生是如何獲取知識的。就拿語文朗讀指導來說,朗讀一般也講求兩個方面,一是數(shù)量,二是質量。朗讀的次數(shù)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讀的過程,但更應體現(xiàn)出質的訓練過程。怎樣體現(xiàn)呢?同樣要通過數(shù)量來體現(xiàn)。在一次次的反復朗讀中,后一次要比前一次有所進步,有所提高,要能體現(xiàn)出誦讀訓練的層次性來。要能讓學生在多次反復的不斷訓練中,逐步的去體味語言,體會情感,提高朗讀的能力,最終達到自能感悟的程度。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看學生會不會認,會不會寫。還要看他在學習中是怎樣獲取知識的,存在什么問題,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才能及時的調控教學進程,將問題解決在課堂之中。既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關注過程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