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中考開卷,更加注重學生的能力考核,它并不是簡單的翻翻書與資料就能拿高分那么容易。針對歷史學科的特點,復習的方式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根據(jù)近幾年來的中考命題思路,從中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關鍵詞】初中歷史;低耗高效;復習
遵義市中考綜合文科實行開卷考試,學生們認為的臨考時簡單翻翻書和資料就能考出好成績,事與愿違,開卷考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如對課本不熟、沒有熟記重要的知識點,在60分鐘內所有試題都翻書,根本來不及完成試卷作答。針對歷史學科的特點,在中考復習中,如何低耗高效復習談談幾點看法,與大家進行交流學習。
一、研讀《中考考試說明》,明確要求,高效復習
《中考考試說明》明確指出了考試性質、范圍、形式、試題結構、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以及考試的內容標準,還對各個階段歷史知識的范圍和題型及難易比例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對于考試內容和要求中的能力要求一定要把握好,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識記層次,在“內容標準”中表述為“知道”“了解”“”講述“簡述”“列舉”等詞,這是基礎部分內容,占全部內容的70﹪,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第二層次為理解層次,在“內容標準”中表述為“理解”“認識”“說明”等詞,這部分內容占全部內容的20﹪,一般會出現(xiàn)在選擇題、問答題和材料解析題中;第三層次為運用層次,在“內容標準”中表述為“分析”“簡析”“”評價“體會”等詞,這部分內容占全部內容的10﹪,一般出現(xiàn)在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中。另外,在認真研讀考綱的基礎上,還要對考試的內容標準進行認真的細讀,三本書(中國近代史、中國現(xiàn)代史、世界近代史)的知識點歸納起來有42大點,對每一點都有明確的能力要求,復習之初就要對照課本目錄把每一個知識點都標注好,以此能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
二、依托課本,夯實基礎,靈活運用
“萬變不離其宗”這句話我們都會說,真正的運用起來還得費一定的功夫。教材永遠是我們依托的基礎,所以對教材一定要熟,而且是很熟。
1.對于考試范圍內容,可以讓學生從教材的目錄中圈出來。目錄是教材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同時也是對課本知識的濃縮和提煉,所以復習時圍繞考綱在每本書的目錄上作上記號,一是為了復習時好找,二是為了考試時好翻。另外,目錄中每個單元的內容后還可以把時間界限標注上,以便從整體上好把握時間界限。課本最后的歷史大事年表的內容也有必要給學生復習。講到重大歷史事件時在后面作一些必要的補充說明。例如,講到中國歷史大事年表中,1842年8月,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后面補充: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2.在復習教材具體內容時,要善于尋找歷史線索,善于聯(lián)想,由此及彼,以期形成一個洋洋大觀的有機知識體系。例如,講到近現(xiàn)代農(nóng)民土地問題時,就聯(lián)想到中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孫中山、建國初期的中國共產(chǎn)黨、改革開放后的鄧小平是如何解決農(nóng)民土地問題的,分別取得了怎樣的效果。如此一來,學生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拓展了能力空間,進而形成有機的知識體系,強化了知識點,達到了復習的真實目的。
三、強化專題,理清脈絡,延伸能力
教材的主體知識最能反映歷史發(fā)展趨勢和本質特征的內容,起到總覽全局的作用。歷史知識集中反映了國家制度、思想文化、社會更迭、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民族交往、國際關系、政黨建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成果等多方面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過程。在復習中應引導學生根據(jù)教材單元主題及考試范圍整合教材。根據(jù)考綱的范圍,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可以設計這樣一些重要專題:邊疆問題、三農(nóng)問題、教育問題、思想文化、不平等條約和半殖民地問題、重大科技發(fā)明和藝術成就、對外交往、重要制度、對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的評價等等。世界近現(xiàn)代史可以設計這樣一些專題:各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和改革(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等國)、兩次科技革命、兩次世界大戰(zhàn)等專題。強化專題復習,務必是在基礎知識已經(jīng)很爛熟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輪次復習。這種專題式復習很有必要,一是能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二是能理清所學知識點的歷史脈絡,對知識點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對比。三是專題與專題之間又有必然的聯(lián)系,復習時務必讓學生理清思路,然后加強專題練習,延伸課外知識,提升解題能力。例如,在講“不平等條約和半殖民地”專題時,可以讓學生自制表格,把中國近代史上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按時間、背景、主要內容、造成影響等幾個方面制成一張表,然后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中國近代社會是怎樣一步一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學生既通過表格鞏固了已學知識點,又提升了知識能力要求,使復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一來,學生既鞏固了已學基礎知識,又對所學知識進行了對比,提升了能力,達到了考綱中的理解和運用層次的要求。
四、關注時政,聯(lián)系社會,聚焦熱點
復習中要重視歷史事件與現(xiàn)實的結合,注意歷史的時代性,重視歷史的史鑒作用,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社會,做到學以致用。時政熱點主要是指一定時期內(中考這一年或近期)的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或歷史現(xiàn)象。如2013年的時政熱點有:黨的十八大精神、習主席提出的“中國夢”、太空夢、航母夢與科教興國、維護國家安全(關乎釣魚島問題)、民族團結、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見靖國神社等等。如2013年的中考題第51小題,就涉及到了2012年的時政熱點:中日釣魚島問題,以時政熱點作為背景材料,結合教材內容來分成設問。今年的熱點問題中,“中國夢”的內容,知識鏈接世界歷史,兩次科技革命,這是復習中的一個專題,特別給學生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作為中學生我們如何去實現(xiàn)國家和個人的夢想,這些都可以作為復習的一個切入點。又如,關于民族問題:安倍晉三參加靖國神社,作為一個敏感的時政話題,學生很是感興趣,但要有正確的民族歷史觀,不能以本民族的歷史觀來歧視或者壓制它國的歷史。
最后,中考還關注周年性歷史大事。一般逢五、逢五十、逢百的周年歷史事件應重視。,2014年中考就要關注與4結尾的周年大事,如今年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1894年)120周年;中央革命根據(jù)地主力紅軍開始長征(1934年)8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1914年)100周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1904年)110周年等,對這些歷史大事件要特別留心。將時政熱點回歸到課本上,與重要知識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點的鞏固,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注現(xiàn)實、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還擴大了歷史視野,鍛煉了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歷史復習課重在整理、歸納,整理的是目錄線索、專題知識,理清幾本書的時間線索,歸納的是教材內容。在復習時可以適當?shù)穆?lián)系時政熱點來增強趣味性,以增加復習內容的知識容量。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在復習過程中力爭低耗高效,這就要求復習的方式方法,以上方法只是一家之言,望各位同仁能提寶貴的意見。我們始終堅信,有付出就會有收獲,中考的好成績定向你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