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學生的基本語文素質(zhì)之一,也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基本體現(xiàn)。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分別從學生結(jié)合生活、增加閱讀量、發(fā)揮想象力、善于觀察、寫作能力、老師的適當指導和寫作積累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前言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長期以來卻一直未能走出費時低效、少創(chuàng)新思想的怪圈,很多小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很差,自己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也很差,在寫作的過程中,無從下手。往往東拼西湊,勉強完成一篇作文,從整體效果上看,很空洞,文章調(diào)理混亂,詞不達意。所以,必須找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作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
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面比較窄,每天除了在家就是在學校,與外界接觸少,缺少生活實踐活動,這一現(xiàn)狀直接導致很多時候?qū)W生寫作文都是閉門造車,或者是抄襲一些范文。那么作為一名教師要想讓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寫,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如組織學生開展主題隊會活動,教他們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yǎng)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考察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等等。事實證明,學生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之后,寫出的作文內(nèi)容詳細、充實了。文筆也細膩了,不再是空洞無味、不切實際了。所以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二、增加閱讀量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是很多學生沒有什么材料可寫,或者說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能想出來卻寫不出來,即便是表達出來了,表達得也不夠生動、準確、形象,造成這些現(xiàn)象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沒有把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知識面太窄,知識量太少。所以,應該加強課外閱讀,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寫作的基礎就是閱讀,讀好書,從書本里面積累詞匯量,開闊視野,為自己的作文打下一定的基礎。閱讀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可以多看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的書籍,這樣學生的興趣一定會高漲,不至于看看書就厭倦了。至于書的內(nèi)容不限,但是書的質(zhì)量是必須要保證的,因為現(xiàn)在的小學生還沒有建立完整的思維,好的書可以引導一個學生走向更廣闊的社會,視野會得到一定的開拓。經(jīng)常閱讀書籍,有了一定的語感、一定的語言基礎,那么寫起作文來就一定會得心應手。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新“課標”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焙侠淼匾龑W生發(fā)揮想象也是學生習作的一個亮點。學生在閱讀積累中,增加了習作內(nèi)容方面、文化方面、語言方面的儲備,這時候我們可以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編寫故事。許多課文言雖畢而意味未盡,留有無窮的余味,而學生對這些內(nèi)容興趣濃厚,心馳神往。如學完《窮人》《丑小鴨》等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前后聯(lián)系,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續(xù)寫,再通過評比評論等方法,這樣就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四、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育靈動的寫作概括能力
留心觀察生活是充實學生作文素材的源頭。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教學觀,事事都在作文,時時都有作文,四季變化都可入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學生的思維往往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讀書作業(yè),兩點一線,視野狹窄。事實上,我們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日新月異,豐富多彩,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即使每天往返于家與學校之間的路上,只要留心觀察,寫作素材就在身邊。例如景物的特征,往往不是單一的,我們可以從立意的需要出發(fā),選擇一些特征進行描寫。寫風景四季的風各不相同。春風“柔”“暖”輕拂面;夏風“狂”“勁”夾暴雨;秋風“涼”“冷”掃落葉;冬風“冷”“寒”刺入骨。用眼睛、耳朵、皮膚和心靈去看、聽、感。這樣才能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的素材。
抓住觀察對象特點,指導學生做到細致觀察對象的特點。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點,才能真正認識事物的真實面貌。比如說,小烏龜翻身有它的特點,它先是伸出頭頸朝地上一頂,四肢一劃,然后硬殼一弓,身子翻過來了。小烏龜翻身的樣子有它自己的特點,只要我們教學生觀察時抓住特點,作文就會寫得很逼真。
五、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笇?,提升學生的寫作效率
學生對于作文的認知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教學指導決定的,如果教師能準確地指導學生,肯定會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比如,寫人主要可以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幾方面進行寫作,需要學生認真把握。外貌描寫要努力刻畫人物的外貌特征。語言描寫要能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能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zhì),對話形式要靈活,要符合人物的原生態(tài)。動作描寫要能顯示人物的性格和內(nèi)心活動,能顯示人物的神態(tài),精選詞句,把人物的動作寫準確。心理描寫要充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要寫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變化。
另外,在寫事的時候要注重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保證事件的完整性。寫景的時候要注重寫作的順序,比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在寫狀物的時候,要抓住物體的形狀、顏色、質(zhì)地、動態(tài)的特征進行具體細致的描繪,融入作者的情感。在寫活動的時候,要注重場面描寫,必須描寫人物的活動和氣氛。要把活動在這個場面的人物和要寫的事融為一體。注意面與點的描寫,面概括寫,點細致的描寫,保持場面氣氛的始終統(tǒng)一。
六、注意寫作積累
可以在課堂中經(jīng)常性地拿出比較優(yōu)美的文章,讓學生讀,反復地讀,直到憑借著自己的記憶記下來。也可以拿學生一些比較好的文章在學生之間傳閱,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學生的競爭性,還增加了學生想要進取的意識。也可以每個月舉行一次作文比賽,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并且在學生寫出了優(yōu)美的文章之后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學生就會想要主動地去學習和研究作文。在語文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懂得語言的魅力,比如,在課文《大自然的語言》中“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zhuǎn)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边@樣的語言讓學生多朗讀、多背誦,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語言的魅力,經(jīng)常性地帶學生去一些自然環(huán)境非常優(yōu)美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周鋒.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淺談[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0(12).
[2]范雪勇,孫琴莉.試論實現(xiàn)小學語文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2(8):38.
[3]費秀芬,何萬國.由一堂課引發(fā)的對小學語文作文講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