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光流年,歲月如梭,不知不覺十六年的光陰一晃而過?;叵胱约哼@些年來的從教經(jīng)歷,有充滿成功的喜悅,也有充滿遺憾的感傷。十六年來,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育人宗旨,以努力培養(yǎng)“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三有人才為教育夢想,勤勤懇懇工作,兢兢業(yè)業(yè)耕耘。其間,通過不斷的學習,交流,實踐,反思,總結,慢慢的積累了一些教育教學心得。
【關鍵詞】從教經(jīng)歷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努力培養(yǎng)
1、教師要用寬闊的胸懷容納學生
寬闊的胸懷能容納百川,使人獲得簡單的快樂跟平和。寬闊的胸懷是一種做人的氣度,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人生智慧的境界。作為一名初中階段的老師,面對的是一群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正逢心理和生理急速成長的時期,還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總是會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問題,為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增添難度。譬如:極度厭學,自信心缺失,早戀,與同學打架,甚至有人因挨批評公然頂撞老師等等。面對這些問題,作為成年人,我們必須尊重并理解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用我們寬闊的胸懷耐心大度的去化解學生的叛逆,而不應一味的指責,不顧及學生的心理訴求,把學生逼到墻角,失去教育的本真。我始終認為“允許學生犯錯,不怕學生犯錯,能幫助學生糾錯”,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氣度和責任。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寬闊的胸懷容納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就是對學生最好的愛。用最好的愛來實施教育,讓學生在犯錯的過程中也能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是我們的愿望。
2、教師要善用賞識教育激勵學生
沒有自信心的學習,是不可能獲取成功的;同樣,沒有自信心的人生,也是不可能獲取幸福的。作為師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 ,更重要的是能對學生的未來作出引領。這種引領是源自人的思想引領,一種長時期的自我潛意識的引領。美國心理學家曾對800名男性進行了30多年的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成就最大者與最小者在智力上并沒有顯著差異,而他們在自信心,進取心,堅持性等因素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由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學習成績不良,并非完全是智力的差異,更大程度是這些非智力因素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啟發(fā)并激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認為正確且適當?shù)男睦砑钍亲詈玫霓k法。哲人詹姆士說過:“人類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賞識,贊揚,鼓勵正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xiàn)?!闭材匪惯€發(fā)現(xiàn),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 -30%,而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所以,鑒于人性的心理需求,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永遠不要吝嗇我們真誠的贊美,一定要相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事實。
在教學中,尤其是學習困難,心理自卑的學生,由衷的贊美和鼓勵,更能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增添一份無窮的動力,從而幫助其樹立強大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引導他們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利用賞識激勵法實施教育,目的就是讓學生內(nèi)心的火把自燃,從而產(chǎn)生光明和熱量,自己激勵自己走向成功,獲取不一樣的心靈愉悅。但是,賞識教育并不是沒有批評的一味表揚,要恰到好處,不能濫用、過度。賞識要正確客觀地分析,要了解學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真實需要進行表揚、鼓勵。而不能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牽強地賞識,這不僅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并且會影響周圍的學生,讓他們感覺到賞識的虛偽性,失去對教師的信任度。同樣賞識不能過度,這樣會導致學生對自己認識不足,產(chǎn)生自滿自傲的心態(tài),稍遇不順就會一蹶不振。賞識要講究藝術,批評應考慮方法。
3、教師要多讀書,提升內(nèi)涵感染學生
內(nèi)涵是一種文化的沉淀,一種人文的氣質(zhì),一種從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素養(yǎng)與魅力。作為一名文化教育工作者,擁有豐富的人生內(nèi)涵,應是我們每個人畢生都要修煉的一門課程。我想,應用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感染學生,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一定能達到比預期更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能提高內(nèi)涵,做一個人格魅力強大的教師呢?我認為,好讀書,讀好書,應用知識武裝自己是最好的途徑。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而讀書就是與無數(shù)知識淵博的人直接對話。讀書可以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與時俱進;讀書可以使我們改變精神狀態(tài),堅定教育信仰,提高人生境界;讀書可以使我們的心靈獲得平靜,取得甘于平淡,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陶行知說“我們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無價之寶,非金錢能賣的來。”而教師對學生的這種精神給予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陶行知還說“先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有學而不厭的學生”,倘若我們能真正的靜下心來讀書,潛心研究,并引導帶領學生愛上讀書,營造一個強大的文化氛圍,那么書香校園的感染力將不言而喻。
總之,作為一名文化的傳播者,教育的執(zhí)行人,我們一定要真正理解教育的真正內(nèi)涵,用我們真誠的愛心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去澆灌每一棵幼苗,讓喬木長成最好的喬木,小草成為最綠的小草,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獲取知識的路上,體驗到不同的快樂和成長,從而得到自我人生價值的升華,唯有這樣,才能有我們存在的意義所在。
作者簡介:曹麗琴,女,漢,山西省鄉(xiāng)寧縣,本科,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