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的課堂語言是一門藝術,:凡是當教師的人絕無例外地要學好語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學工作?!彼越處熢谡n堂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準確生動,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激勵性的魅力語言打開學生的心靈之門。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語言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秾W記》中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闭l能將教學語言演繹得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教師教學語言有節(jié)奏、有旋律、有起伏,準確生動、富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和鼓勵性,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語言的趣味性
從心理學上來講,教師講課時如使學生感到有趣,就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聽起課來精神集中,記憶深刻。反之,如果教師的語言呆板、平淡、抽象,缺乏一種吸引力,學生聽起來平淡無味,自然會印象膚淺,效果不佳。用一顆童心貼近學生的心靈,用出自真心的愛與學生交流,用充滿童趣的語言,繪聲繪色地展示生活,惟妙惟肖地寫人狀物,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語言生動、形象,既活潑、有趣、逼真,又深入淺出、易于接受,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饒有情趣的語言能使學生全神貫注。打動學生的心靈,形象有趣的語言則可把深奧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使學生產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睹其容”之感。幽默是語言的調料,教師語言除了必須具備的語法正確、語言確切、語音純正、語調清晰等基本要求外,還應加些適當的調料---幽默,使語言更生動形象,教育效果將會更佳。幽默的語言能給人更深的印象,比單純的說理開導更有效。巧妙地揭露事物的內在矛盾,造成既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合乎情理之中的令人含笑不止、回味無窮的效果。教師語言的幽默性還需與學生的理解水平相適應,只有能被學生理解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教學語言應該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節(jié)奏感,將表情、手勢、停頓、操作等無聲語言與聲調、輕重音等有聲語言恰當地配合起來,使教師的講解有聲有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智力活動,從而使課堂氣氛有節(jié)奏、有旋律、有起伏,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不斷地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高潮。
二、語言的啟發(fā)性
威廉說過:\"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好教師講解,優(yōu)異的教師示范,偉大的教師啟發(fā)。\"教師要用語言點亮學生的心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思考的熱情。教學語言應具有啟發(fā)性,否則,無論教學內容多豐富,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啟發(fā)式教學著眼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他們具有獲得知識、技能的強烈要求和獨立發(fā)表自己見解的迫切愿望,從而能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發(fā)展智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服從教學內容的客觀需要,又要照顧到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教師只有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興趣愛好、知識水平、思想品德狀態(tài)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學生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的同時,鼓勵學生具有質疑問難的精神,開闊思維,大膽想象,超常發(fā)揮。不憤不悱,不啟不發(fā)”,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憤悱”之處,不失時機的用問題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如果把知識比作果實的話,那么“教師不把果實塞到學生的嘴里,也不把果實放在學生手里或伸手就能逮住的地方,而把它掛在學生跳起來才能夠得著的位置,讓學生自己費點神去摘取?!痹诮虒W時,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富有問題性,給學生留下想象的余地,對于學生中的好奇心和勇于提問的精神給予呵護和積極引導,讓學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個別想到\"一般\",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三、語言的激勵性
激勵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激發(fā)激勵以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傲佳砸痪淙瑦赫Z一句六月寒”。贊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教師充滿激勵的語言,營造了課堂的情感場,點燃了學生的激情,引起學生的共鳴。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價,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情感語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東西”,這就是說教學語言一旦飽含情感性,才能產生“聽語動容”“受言激情”的神奇效應。課堂上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會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思考、參與討論、參與學習,把課堂氣氛推向一個更新的高潮,具有著良好的激勵作用與導向作用。所以對學生的每一句評價性語言要恰當表述,使它既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又能正確地指出學生的錯誤。教師的評價語應該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真誠而親切得自然流露,讓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春雨。教師要將激勵性的策略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為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氛圍。在課堂上自始至終都在使用激勵性的語言,積極主動地尋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激勵通過運用激勵性策略,對學生參與行為充滿期望,多肯定,多鼓勵,堅持肯定性評價,從而產生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師生共同參與合作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入最佳發(fā)展境界。
總之,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引導學生咀嚼、推敲,體會到文章的“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道麟.語文教育學導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郭啟明.教師語言藝術[M].北京:語文出版社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