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初中時語文學得不錯的同學,一進入高中后,尤其是學期考試后即對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現(xiàn)象。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感到不可理解:初中會考那么高的分數(shù)到了高中怎么一下子降那么多。搞好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對于高中階段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全面增強學生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認真分析高一學生語文學習困難的原因并及時采取恰當?shù)拇胧Ω咧薪處焷碚f顯得尤為重要。
一、原因淺析
首先,由于初中屬九年制義務教育,也受學生年齡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較低。這就決定了初中中考語文試題大部分是知識型的,能力型的較少。雖然考試分數(shù)較高,但科學的學習習慣未充分養(yǎng)成,應有的能力沒有完全培養(yǎng)出來。升入高中后,部分學生仍然延續(xù)原有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定勢,過多地依賴老師,掌握知識以機械記憶為主。如:考前才背書,看課文,記解釋等,。而高中屬于非義務教育階段,考題圍著高考轉,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學生缺乏靈活的思維遷移能力,考出來的分數(shù)當然不會很理想。
其次,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礎知識的考查,還是以課本為依據(jù),文言文的閱讀是從課本上的原文截取的,這種考查形式使學生把精力多放在對課本的死記硬背,考前的臨時突擊,養(yǎng)成了很不好的學習習慣,這與高中考查注重平時的積累,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相背離;初中的一些教學目標也造成了與高中教學的脫節(jié),如初中的淡化語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甚至有些老師根本就不講授這一部分,結果學生在學習高中的文言文時遇到了很多問題,影響了學生對特殊句式的分析,給高中語文學習造成了許多困難。
綜上所述,學生升入高中后,必須針對初中生的弱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和引導學生解決語文學習的困難,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
二、措施淺談
1.前引后連,自然過渡
由初中升入高中,對于學生來講實際上是上了一個新臺階,尤其是初中語文學習處于中等的學生更是上了一個大臺階,教師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應針對入學新生,注意適時調整教法,引導學生盡快適應新教師、新教材。在教學中前引后連,可以從學生學過的知識內(nèi)容引出新知識。
2 重視實踐,培養(yǎng)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不是簡單的知識容器。即使靠死記硬背記住了所學內(nèi)容,只能說明有一定基礎,往往不能靈活運用。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的學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自學能力。我認為,除堅持初中養(yǎng)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只有多讀多寫多說多聽才能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培養(yǎng)語文能力,這也符合新課標的精神。
讀。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弊x的方式要多樣化,朗讀、默讀、精度、略讀,兼而有之。讀的內(nèi)容也要雜,課本要讀,報紙要讀,科技文章也要讀。什么書籍都應有所涉獵。高中的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廣泛的閱讀,特別是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的提高。高中生課程緊,時間緊,沒有時間去閱讀大部頭的名著,老師可以推薦品位高,篇幅又不長的文章給學生,如余秋雨、余杰的文章,如《讀者》、《青年文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增強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寫。據(jù)統(tǒng)計,一個人要達到文通句順 至少要寫夠十萬字。顯然,初中一期按規(guī)定寫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總計約兩萬字,即使加上小學階段作文,考試作文等,寫作量也是遠遠不夠的。寫的方式也應多樣化,如日記、周記、筆記、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鼓勵學生主動的寫作,學生中好的習作要在班內(nèi)進行交流,同時要注意,作文不僅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要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可互相評改,互相啟發(fā),拓寬思路。
3.及時總結,調整學法。
教無定法,學也無定法。高一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其學習語文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作為教師,應強調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及時指導學生歸納、總結、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也可讓語文成績好的同學一周介紹一種學法,大家討論,取長補短,從中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外,還要教會學生分析考卷,“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睆目季碇蟹治龀鲎约旱娜蹴?,彌補之,也是提高語文成績的一條重要捷徑。
其實,語文知識系列是螺旋式上升,高中語文知識大部分在初中已接觸過,只不過到高中更深更廣更復雜而已。因此,初高中銜接工作也不能僅僅停留在高中第一學期,而應該貫穿高中教學的全過程,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我覺得初中教師多了解高中教材,高中教師多研究初中教材,如此,在前引后連的基礎上,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指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一定會盡快適應高中語文學習,不斷提高語文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