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要求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笨茖W課教學中教師應正確把握好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的關系,針對探究的不同階段適時給予學生恰當?shù)闹笇?,成功扮演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角色,不斷推動學生開展有效科學探究。
新課程要求讓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學生制訂探究活動的方案是科學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關系到探究是否能如期有效完成。但學生由于受自身知識和能力所限,科學概念基礎比較薄弱,考慮問題和制訂方案時缺乏周密性和科學性,所以在設計實驗方案時需要教師必要的方法性指導。當然教師的指導并不能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去做,而是讓學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計劃,鼓勵其他學生參與評價方案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教師也可以適時進行問題提醒。
在探究“水的浮力”一課中,作為主導的教師應該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全力支持者。在教學中,學生在充分進行自主的探究方案預設后,教師也有目的地選擇了一種比較可行的方案進行了展示與討論。但是如果完全按照學生的初始方案進行實驗,玻璃小瓶最后還是有可能會沉到水里,因為在學生的方案中沒有對倒完水之后的瓶蓋如何處理進行預設。教師憑借事先對實驗過程及結果的充分了解,適時提出“瓶的蓋子要不要蓋好呢?”的問題就涉及具體的實驗方法,如果教師不作及時的提醒,學生實驗結果的呈現(xiàn)可能會對“同樣體積的物體,重量輕的容易浮”這個科學概念的獲得造成不小的障礙,課堂的研究成效必然受到影響。而課堂上這樣的關鍵節(jié)點是需要教師順其自然地進行指導的,通過簡單的提醒式的追問,幫助學生明晰具體的實驗要點,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指導的功效。
在科學課教學活動中,科學探究活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的分組觀察實驗,科學假設是否正確,自主設計的探究方案是否可行,必須通過學生親歷觀察實驗得到探索性的驗證。課堂上一旦進入觀察實驗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會愈加投入,愈加專心致志。在這樣的活動狀態(tài)下,學生之間往往是小組內(nèi)的交流與互動比較多,由于小組成員的局限性,各組學生在觀察實驗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遇到不同的困難。因此,在學生觀察實驗時,教師應仔細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視實際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個別指導。
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巡視對于教師來說并不是可以“歇口氣”的輕松時刻,作為科學探究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教師在學生分組實驗時的有效個別指導是建立在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及靈動的課堂駕馭技能的基礎上的。在實際教學中的觀察實驗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面對各組可能遇到的不同問題,對每一組遇到的困難作出及時、恰當?shù)姆磻菐椭鷮W生順利尋得正確探究結果的必要支撐。教師要善于觀察了解各組的探究實驗進程,并適時介入,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增長智慧。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