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有了好的內(nèi)容,還要用恰當?shù)恼Z言加以表述,通過語言將讀者吸引住是關(guān)鍵。語言不好,猶如讓讀者走在臟亂的小路上,即使兩邊的風景美麗如畫,也無心欣賞,并且會避之不及。所以,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注重好詞好句的積累,從中選擇適合表現(xiàn)內(nèi)容的“寶石”,以此來裝點文章的主題,讓它散發(fā)魅力,從而光彩照人,深深地吸引讀者。
一、巧用修辭,豐富想象力
巧妙選擇修辭手法,也就是對句子進行修飾,調(diào)整語序,通過某種特有的表達形式來提高語言的表達作用的方法。小學生對各種修辭,比如擬人、比喻、排比、夸張、反問、設(shè)問等手法有了一定的認識,也會運用。但寫作時,還要積極引導他們運用這種修辭手法,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使寫作內(nèi)容更有張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恰當?shù)剡x用修辭手法,也是豐富文章語言的利劍。
在讀好文章時,我選了一篇著名作家尹黎所作的《槐鄉(xiāng)的孩子》,在描寫天熱時,有這樣一句:“雞熱得耷拉著它翅膀,狗熱得吐出了舌頭,蟬則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枝上不停地叫著……”這種擬人的修辭把夏天悶熱的情形寫得如在眼前,感同身受,寫得聲情并茂,讓我們?nèi)缏勂渎?、如見其情。在學習名家所用的修辭手法,借鑒名家的語句時,先引導學生賞析其妙處,并在自己的文章中模仿著用,并結(ji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需要進行。比如,學生寫了一句:我們學校的花兒開了,好香啊。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運用擬人、夸張的手法進行改寫:我們學校的花兒開了,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擠在枝頭,香飄十里。這樣,不但表現(xiàn)了花開的狀態(tài)和香氣,也讓讀者遐想無限。
二、變籠統(tǒng)為具體,錘煉語言
寫作中的具體可感也是一種美,語言水平有高有低,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寫得更具體。在學生寫作時,會出現(xiàn)一些較為籠統(tǒng)的、表達卻平常的語言。比如,寫“靜”時,我們會寫“這里好靜啊”,這種語言較籠統(tǒng)、抽象。可以改成“教室里很靜,只聽到筆和紙相摩擦的沙沙聲”,這樣寫作,文章更具體了,但這種感覺也不算新鮮。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是這樣來捕捉“靜”的:“四周非常寧靜,我能聽見一百米外站在松枝上的松鼠跳來跳去的聲音,斷枝掉落下來,它微微地勾住了別的樹枝……”
語言本身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只有我們在平時多注意引導學生讀寫練,才會有更精彩的語言,學生在寫作時就會因語言而使文章光彩照人。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軍.好作文,從美的語言開始[N].學知報:教師版,2012(13).
[2]林靜.讓作文語言靈韻飛動[N].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10(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