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有效地提出問題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學習方式之一,這就要求教師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不斷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有效引導;問題策略;創(chuàng)設環(huán)境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巴克也曾指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比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呢?
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生敢于發(fā)問、樂于發(fā)問
“質疑”“好問”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對于陌生的事物和發(fā)生的事情都喜歡問“為什么”,甚至于是打破砂鍋問到底,一個“為什么”會引出更多的“為什么”,有時候不僅是家長還有老師都會表現(xiàn)出反感甚至是不屑一顧,要這樣我們就是一個反感的表情,一句不屑一顧的不知道,就會扼殺一個學生的好奇心。其實要知道,正是這樣的好問精神正是打開學生的知識大門的鑰匙,是新時代創(chuàng)新人才需要具備的精神。
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膯栴}情境來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對于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現(xiàn)階段掌握的知識和本課時的知識相結合,讓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心求通而不得的狀態(tài)下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欲望。如可以采用知識競賽、故事導入等等方式,把學生帶到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教師鼓勵,引導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提問中
新課改的理念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完全服務于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得。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完整而又充滿活力的人。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積極鼓勵,即使又明顯錯誤的問題也要幫助糾正,不要嘲諷;還有尋找學生提出問題中的閃光點,并且給予鼓勵和支持。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性,只要得到適當?shù)膯l(fā),學生是可以自己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出正確的問題,這比教師主觀設計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也會讓學生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就是新課改理念。
參考文獻:
侯雅鑫.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語文學刊:高等教育版,2012(9):155-156.
編輯 溫雪蓮